close
有一天,一個八歲的男孩拿著一張籌款卡回家,很認真地對媽媽說:「學校要籌款,每個學生都要叫人捐款。」
於是,小男孩的媽媽取出五塊錢,交給他,然後在籌款卡上簽名。小男孩靜靜地看著媽媽簽名,想說甚麼,卻沒開口。媽媽注意到了,問他:「怎麼啦?」
小男孩低下頭說:「昨天,同學們把籌款卡交給老師時,捐的都是一百塊、五十塊。」
小男孩就讀的是當地著名的「貴族學校」,校門外,每天都有小轎車等候放學的學生。小男孩的班級是全年級最好的,班上的同學,不是家裡捐獻較多,就是成績較好。當然,小男孩不屬於前者。
媽媽把小男孩的頭托起來說:「不要低頭,要知道,你同學的家庭背景,非富即貴。我們盡力以自己的學習成績為校爭光,就是對學校最好的貢獻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頭,從座位走出來,把籌款卡交給老師。當老師在班上宣讀每位學生的籌款成績時,小男孩還是抬起頭來。因為媽媽說的那番話,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裡。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臨由金錢來估量一個人的「成績」的無言教育。非常幸運,就在這第一次他學到「捐」的意義,以及別人不能「捐」到的、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自此以後,小男孩在達官貴人、富賈豪紳的面前,一直都抬起頭做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