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練法之再探           作者/舒國治(作家)

 有人拳打了一、二十年,一直不知自己有何進境,甚至對氣的體察亦感到甚是飄渺,甚至興趣有些缺缺。

 亦有打了一輩子,身體固是養得不錯,卻永遠打成一襲老弱頹喪相,此亦可惜之事。其實太極拳無須視為老人拳,那些深有運動美感之人原可以將太極拳打成行雲流水如公孫大娘舞動劍氣之高妙藝術,並且絲毫不影響其養生息心之絕高功能。

 先說氣。演練拳架,雖要身動、手動、腳動,像是不少外家拳亦要操使的動作,然其實「內」的察覺十分要緊。如「摟膝拗步」的抬腿,不是以腳踩地令之生反作用力而升起,亦非自膝蓋發出「抬高」之指令而出力提起,有一點像是自胯發出的抬力。而更像是據高手言,應當是由體內發自腎;然腎並不能出力,故而是以意引導腎發出向上輕輕一提的指令,當人極鬆靜時,內與外很相通,腿腳往往很輕柔的可以高上或低下。

 至若有些招式,腳需自高處放下,踩平在地,初戀者踩下並不很穩很柔,或說,並不很有氣的樣子。這亦同理,是沒有令胯間的氣經大腿、小腿貫注到腳,並從湧泉滲出,下注入地。

 也就是說,身體裡面涵著氣,腳踩在地才會顯得輕柔有彈性,如邁步如貓行云云。

 又常有「將拳變掌」,這亦是有方法的。乃將半握之拳緩緩張開,像有東西陸續自拳心將掌指撐開一般。這又似「吐出」,即如杜甫詩「四更山吐月」中的山要把月吐出似的。

 最明顯的說法,是起式的兩手,最好是「被動的騰起來」,而不是由你主動舉抬起來的。

 此等皆言氣也。

 為了起式的手能自然飄起,許多人在起式前先站上一會兒樁,以靜來蓄積氣也。然亦有人站樁委實不太容易站進去,七、八分鐘過去猶感浮躁,那還不如舞動身體來打拳。往往打著打著倒反而平穩沉靜了。太多人打過一、兩趟拳架後,再開始打起式,倒反而手飄騰得比較自然了。

 有人在某一段時日裡極迷太極,極想每一刻皆拿來練拳。這是很珍貴的經驗。然而「矢志去練」、「潛心苦練」究竟是個甚麼樣練法?是早上兩小時、下午兩小時、晚上再兩小時嗎?

 據說早也打、午也打、晚也打的練法,練兩個月也足矣。接著不可練得太「緊貼」,否則一來會呆悶,二來會有「執固」之可能。

 也就是晨起練一小時,睡前練一小時;其餘時段練別的,如游泳、如瑜珈、如柔道。游泳者,教人筋骨伸展又不使上拙力。瑜珈者,教人伸仰軀體兼專心凝神。柔道者,得以在榻榻米上滾動捲身,最能在臂膀、肩、頸、股臀上觸碰實物而聽察力勁也。

 倘能再玩衝浪,則更能獲更高層之專注與隨波俯仰後之圓融。且下了浪,步於沙灘,人是全然放空。

 玩滑雪亦是。跳芭蕾舞亦是。故而說到最後,太極壓根是適合活練的功法。這就是為什麼練拳者行有餘力時,練練劍、練練白蠟桿極是尋常。乃白蠟桿甩出,再拖回時,能以腰旋肩,以肩引肘腕而達桿尖。即隨物可以試力,又隨時可以練勁也。

 太極練得勤時,下了課,走在路上,亦很自得。偶見籃球場上有人打球,也下場來打。運球順時,只覺手心能吐球下地再吸球入掌,而一邊運球一邊移步直如行雲流水,像入無人之境。那種隨心所欲的飄移之感,實是運動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說,好的籃球高手打起球來,活脫便是內家拳。故而練太極往往是心靈亦須求得高昂。倘無心漸至高昂,只一意因循素日模樣,豈不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pherdess 的頭像
    Shepherdess

    雲與水的天空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