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1  

簡單卻狂野的盛夏姿色——最常見的野牡丹,最素樸的美好

/劉還月   (文轉載自聯合報副刊<劉還月的避秦山>)

   漢人自古喜愛牡丹,除了許多文人雅士寫過<詠牡丹>之類的詩詞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認定︰「群芳中以牡丹為第一,故世謂花王︰…」只是這種也被稱為洛陽花,向來被譽為國色的嬌豔花卉,自古便廣泛地被運用到王宮貴族以至於普羅大眾……各階層,從寺廟的彩繪、家屋的裝飾到衣袍上的刺繡、名家的國畫幾乎無所不在,這幾年更有業者在每年新春期間,引進上萬盆的各色牡丹在台灣中部展出,但很可能因他自古便是宮廷中的玩物,加上其「疑是絡川神女作,女嬌萬態破朝霞(唐徐凝<詠牡丹>的風姿,總讓人覺得這富貴之花,和我們有著無比遙遠的距離。

   台灣則有一種雖有牡丹名,卻非牡丹親的牡丹花,名字就叫台灣野牡丹,是一種蔓生於丘陵平野間的野花,因花色的不同,另種白花野牡丹則是藥用植物;以水社(今日月潭)為名的水社野牡丹,花葉都特別小,喜歡生長在山壁之上,但分布地點僅限於日月潭到太魯閣山區,其他地方難見其蹤;因此每年一入夏,便從南到北串聯,相繼盛開到仲秋的狂野小花,就只有台灣野牡丹了。

   野生自蔓的淡紫紅色小花,許多資料寫說它︰「萌發力強,耐瘠薄;喜酸性土壤,為酸性指示植物,是野地崩坡常見的先驅植物,只要有一、二顆種子落土,便可生出小苗,剛開始顯得相當瘦弱,但只要有足夠的雨水,植株便可以迅速完成灌叢,再過一、二年,坡地上就可能出現東一叢、西一叢的野牡丹,不僅可以壓過許多長得較慢的植物,既使在樹林邊緣,它們會橫向、側向地伸出長長的枝條,努力地搶到更多的陽光和露水。

在台灣被稱為狗螺仔花野牡丹,民間傳說狗如果經常如狼嚎般淒聲長叫吹狗螺,取野牡丹連莖葉曬乾,單味水煎服有效,客家話稱為波羅甕,因所結果實的形狀而得名,最奇特則是野牡丹之名:所謂的野牡丹,並不是指野生的牡丹花,且在植物的分類上,也跟牡丹沒有甚麼關連,更沒有花中之王的雍容華貴,十足是欺名盜世之物,也才會有雖有牡丹名,卻非牡丹親之說;儘管如此,從初夏起開始盛開的野牡丹,粉紫紅色的中型花,花瓣為五片,通常三至五朵聚生於枝梢,但也會出現單生的情形,總是將荒煙蔓草的山頭,裝扮得更富喜氣與活力。

   野牡丹的植株可高達四、五米,全身的莖都密被緊貼鱗片狀粗毛,闊卵形的葉子,先端短尖,基部狹心形,一般都是對生狀,葉子的上面也都密被緊貼的粗毛,葉下面密被長柔毛。

   最特別的是蒴果,長圓形成壺狀的果實與宿存萼貼生,長只有1~1.5公分,直徑0.8~1.2公分,外有鱗片狀糙伏毛,每年重陽時節成熟,紫色的果漿是大自然賜給早期許多鄉野孩子的免費水果,雖然沒甚麼肉,但吸起來甜甜的滋味,總是可以滿足貧困時代的孩子們,那一張張完全不能也不敢挑剔的嘴。

  漿果中的種子相當細小,被包覆在果漿中,成熟的蒴果會不規則的裂開,等果肉被太陽曬乾了以後,黑色的腎形種子,便可隨著初冬颳起的東北季風,開啟小小種子的冒險旅行,不管落腳何處,只要能著地,便可以創造出另一則生命的傳奇。

   屬矮小灌木,直立或匍匐上升,分枝披散的野牡丹,為什麼也會有牡丹之名呢?這是書上沒有的答案,老一輩人又不曾以這樣的名字來稱呼它,我一直在想,那是因為它的花型、花色或是植株,所呈現出樸素而簡單的美好吧?誰說牡丹就不能有另外一種丰姿呢?

每一次看野牡丹,都覺得是一群勇敢拓展生命的勇士,即便開得滿山遍野都是,每一個花顏都教人不敢遺忘,單瓣的聚繖花序,中間只有五長五短的雄蕊保護著柱狀的雌蕊,多麼簡單的造型,呈現出的不僅是樸素的美,更是一種驕傲的身姿,在整個夏季,狂野地展現它那不屈的生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野牡丹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