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疼痛,趕快看醫生!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1   

作者/曾慧雯 圖片來源/周書羽

受痠痛所苦,要不要開刀?該不該吃健康食品保養關節?物理治療師在診間最常被問的5個問題,簡文仁為你解答。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每次去演講時都會問:「有痠痛的人請舉手。」台下幾乎每個人都舉起手,而少數幾個人沒舉手的人也會半開玩笑對他:「簡老師,我的手太痛了舉不起來啦!」可見痠痛非常普遍。

我好奇問他,身為治療痠痛的專家,他自己是否也會痠痛?簡文仁笑說,多多少少還是會,但他會找出自己痠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例如他想要挑戰跑馬拉松,於是開始練習跑步,起初剛跑完隔天腿會痠痛;他發現對自己來說,這樣的運動強度可能太大了,因此自行改良,採用「跑走法」鍛鍊,也就是在跑步中間穿插健走,避免讓肌肉太過疲累。實行「跑走法」之後,腿部的痠痛自然就消失了。

他一向主張痠痛要靠「自療」。一般患者愛到復健科拉腰、拉脖子、照遠紅外線,覺得物理治療收費便宜、不做白不做,簡文仁卻認為,接受非必要的物理治療,不但無法根治痠痛,常跑醫院還會增加感染風險。

想根治痠痛,首先就要找出痠痛的原因。簡文仁指出,一般人痠痛不脫五個原因:姿勢不對、用力不當、肌力不足、久滯不動、勞勞不休。唯有找出害自己痠痛的元兇,才能據此改善個人習慣與生活型態,過著遠離痠痛的健康人生。

30年來,簡文仁看過不計其數的痠痛患者,協助許多人藉由「自療法」擺脫長年痠痛困擾。他整理出在診間最常被患者詢問的5個問題,和《康健》讀者分享。 

1.哪種痠痛是危險訊號?

有些人稍微痠痛就跑去看醫生,也有些人覺得痠痛忍忍就好了,但有些痠痛其實是健康的危險訊號,千萬別掉以輕心。以下這幾種類型的痛要趕快去看醫生: 

夜間疼痛,例如睡到半夜會特別痛,甚至痛醒。 

持續性的痛。 

激烈的疼痛。

疼痛且伴有其他異狀,例如發燒、紅腫、無力。 

某些痛其實不是拉傷或扭傷,而是嚴重疾病的警訊,例如癌症等。我碰過有個病人一直說肩膀很痛、治療很久都好不了,我發覺病情可能不單純,就建議他去檢查一下心臟有沒有問題,結果發現這位病人其實是心臟病造成左肩疼痛,血管已經堵塞很久了。他在裝了心臟支架打通血管後,肩膀就不再疼痛。

雖然機率很低,但心臟病確實可能會引起肩膀及後背疼痛。如果劇烈疼痛,或是痛很久、一直好不了,就要懷疑是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不能輕忽。

2.受痠痛所苦,我該動手術嗎?

要不要開刀?把這個問題拿去問醫生,通常外科醫師的態度是「能開的就開」,而內科醫師則是「能不開就不開」。在開刀與不開刀中間,還是有一片很大的灰色重疊地帶,可開,也可不開,這時候就要看病人自己的判斷了。

以下幾個情況,我會建議考慮開刀:

痛得很厲害,疼痛已經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品質。

疼痛部位已經開始沒力了,甚至肌肉萎縮。 

採取保守療法已經半年,卻都不見效果。

大小便開始失禁或控制不好(腰椎、脊椎的病變有時候會影響到大小便控制)。

很明顯出現結構性的變化,例如椎間盤已經凸出得很厲害、滑脫已超過二分之一,或是骨折、長瘤等。 

除了這五項情況之外,我的建議是痠痛、疼痛不一定要開刀,採取保守療法即可。

當面臨要不要開刀的抉擇時,你要先想清楚:

開刀到底是要開什麼?這點要跟醫生好好商量,因為如果你沒有明顯的結構性變化,要開什麼?

開哪裡?開了又要幹嘛?醫生也必須給予充分、足夠的訊息,才能幫助患者做決定。 通常在開完刀之後會有兩種後悔,一種是後悔沒早點開,覺得如果早開刀就好了,之前的疼痛都多捱了;另一種則是後悔開刀,覺得早知道就不要開,因為開完刀以後疼痛仍然沒消除,甚至出現併發症。不過,也有人剛開完刀狀況還不錯,沒想到過一段時間之後又開始痛了。最後這種不算開刀失敗,因為開完刀後還是要好好保養,並不是開完刀就一勞永逸,也沒人敢保證開完刀就會完全好。 

請根據以上五點,謹慎評估自己的狀況,能不開就不要開,然而若是必須開刀的時候也不要害怕,和醫生充分溝通,將風險降到最低。 

3.該不該吃健康食品保養關節?

很多病人都會問我,關節不好,是不是要多吃膠質?我的答案還是「均衡飲食、多元化營養」,因為就算是好東西,一旦吃過量都會變不好,與其大量吃某種食物,我倒覺得少量、多元比較好。 

除了膠質以外,也有滿多人在吃葡萄糖胺。有研究發現,關節磨損的初期沒必要吃葡萄糖胺保養,但是等到很嚴重了再吃也沒什麼用,所以大概要在傷害中期吃,可以提供一點原料給身體修復磨損的軟骨時使用。不過效果看個人,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卻沒效。

我認為,健康食品可以吃,但不需要吃到它建議的量,因為我們平常吃飯吃菜,從天然的食物裡就會吃到營養了,健康食品只是「補充」而已,吃多了容易過量。 

另外,更現實的一點就是,大多數健康食品都不便宜。我每次去演講時都會提到,如果你的經濟狀況不錯,或者這是人家送你的,但吃無妨,但如果你刻意去買、尤其又買很大量,天天照三餐吃,這樣就不好了。

我的建議是,如果要買健康食品,不要一次買太多,先吃一些試看看,有效才再繼續吃。

  1. 關節不好,是否該戴護具?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就是該怎麼保養膝蓋和腰部?保養就是保護與滋養,為了減少折磨與傷害,我贊成使用護具。

  1. 如果你的動作已經超過負荷能力,就會造成傷害,例如你的膝蓋本來就已經不太好了,如果再去跑步、爬樓梯,就是傷害。我並不是說跑步或爬樓梯傷膝蓋不好,而是你的膝蓋已經比較脆弱了,這些動作都可能會超過你的負擔範圍,這種情形才叫做不好;反之,如果能應付自如,當然無妨。
  2.  如果身上有傷,卻不得不搬重物、走遠路或爬樓梯,這時就要使用護具來達到保護的作用。不過配戴護具的時間不宜太長,最好一兩個小時就脫下來休息,否則血液循環會不好。如果你沒有要走很遠的路,單純只是坐在辦公室裡,或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就不必戴護具。 

4.關節就像氣象台,怎麼回事?

   一變天關節就痠痛,雖然很多人都說是風濕痛,但這其實叫做「創傷後關節炎」。至於風濕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和變天無關。

「創傷後關節炎」,顧名思義就是受傷後沒有完全痊癒,或是已經好了卻沒有強化肌肉,這個部位就會變得比較脆弱、容易再度受傷;受傷後,肌纖維容易沾粘或纖維化增生,例如受傷部位有時候會變得比較大,舊傷處會凸一塊出來,這就是纖維化組織增生,也會引起痠痛。如果不停反覆受傷,就可能會演變為慢性疼痛症候群,疼痛更不易好。

究竟是氣壓、濕度還是溫度變化讓舊疾復發?我個人的臨床經驗是,曾經受過傷的部位,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差,只要氣候出現比較大的變化,就容易再度引起痠痛。

也許很多人想問:陳年舊傷還能治療嗎?我的答案是可以,而且也應該要繼續治療。不過,可能就要採取「有限度的破壞」,接著再建設,例如把沾粘剝離、把增生刮除後,關節組織就有機會在正確的情況下重新癒合、生長、修復。如果不敢用先破壞再建設的治療法,也可以用按摩、伸展取代,但按摩力道必須重一點,伸展動作也要大一點,達到有限度的破壞。但要注意是「有限度」,不是愈痛愈好,也不要嚴重傷害到身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知識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