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凌晨3點多鐘一場6.2級強震後,震碎年節歡樂氣氛,次日起觸目所及媒體盡是讓人每看一次就陪著鼻酸落淚;並非感同身受,那種焦慮期盼身心飽受煎熬椎心之痛,我可也親身經歷過,竟也被勾起無盡的哀傷…。
沒有年節的歡愉,負面情緒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心情盪到谷底,只有讓自己身心靈短暫出走、遁逃。
選擇騎機車循著往昔熟悉的鐵馬路徑,往山的方向前進。兩個目標:第一,確定來義「神鷹瀑布」位置,第二,探訪「新來義部落」。
屏東市區、長治、內埔、成德後,不受壅塞車流影響,一路風馳電掣,10點多鐘順利抵達萬金營區前的綠色隧道以及「吾拉魯滋社區」。
裡面建築設施依舊,雖然一兩年沒來看起來新穎依舊,遊客並不多,猜想都去熱門景點了。
綠色隧道過往人車也是異常冷清。
進入185沿山公路,沒有水泥圍牆阻絕,山野風光映入眼簾,視野豁然開朗,偶爾才有車輛經過,雖是條寂寞公路,可是,我喜歡。
一群重機呼嘯而過。
轉進新置村,10點50分抵達來義路口。
先進入古樓村,牌樓及精神堡壘都重新整修過。
熟門熟路的我,直奔林邊溪河床旁。從此處遙望新丹林橋,已興建完工的大潮州人工湖。
停駐來義橋上望著一彎潺潺流水發怔,青山依舊在,卻萌生一種歲月與風霜的慨歎。
往昔騎鐵馬來此數次,竟渾然不知有個「神鷹瀑布」,數度與它緣慳一面;但心中有譜它是在往義林村的右邊,站在路旁肉眼即可看見,好笑的是,有一回騎鐵馬來看見它,還以為是暴雨後出現的新生水瀑,這次只想證實判斷是否正確?結果,我是對的!
距馬路約一百公尺處,即可看見枯水期的「神鷹瀑布」,四下靜悄悄杳無人蹤。終於成功達成第一個目的。
繼續往前騎至義林社區。那年風災後精神堡壘整個被摧毀,這個是重新打造的。
來到丹林大橋,橋梁屬斜張鋼纜脊背橋設計,造型簡約優美。
再往上騎,丹林吊橋102年重新修建完成,又名情人橋。鮮豔亮橘色配上原住民圖騰果真讓人驚艷三分。吊橋全長305公尺,是全台第二長吊橋,橋面木階條有1308階,曾經為丹林村唯一的對外道路。
騎上往丹林社區緩坡,在一處小公園前停下來,四下逡巡最佳拍照點,總算不虛此行,收穫頗豐。
時間近中午,必須尋找「新來義部落」,於是,又風塵僕僕於185沿山公路往新埤鄉萬隆村方向前進。
為何對「新來義部落」如此好奇,緣由是有位客戶告訴我,他們原住在來義村,88風災後就遷村至此。但之前我曾由丹林騎鐵馬經望嘉、南和再騎上沿山公路,沿途都沒看見有這個部落。
難掩好奇心,這回就來探個究竟。原來,它是在另一個岔路上,難怪上次會會與它失之交臂。
「新來義部落」是個很顯著的大目標,轉進右邊岔路它就在馬路右邊,我直接踅進去。
部落街道很冷清宛如一座空城,我就大辣辣地在街頭巷弄間遛躂、拍照。
逛得心滿意足後,突然有飢餓感,看錶已是12點半鐘,正巧路旁一家麵攤便停車走進去,準備療飢祭五臟廟。
麵攤是利用房屋前方空地另搭棚架做為簡單的店面。一對中年原住民在裡面。看一下菜單,沒有原住民風味餐,只好將就點了一碗炒粄條,價格60元。
只有我一位客人,我打開話匣向他們探聽這裡的情況,這裡總共有兩百多戶,而這位瘦小黧黑的老闆莊先生並非原住民哪,他彷彿是闊別多年的摯友,對我娓娓道來他人生的起伏顛簸……
原本,他是來義知名景點「大峽谷」那裏一家佔地兩百多坪的土雞城老闆。餐廳設施是當地最大、最好的,享有極高知名度,一枝獨秀的生意讓他賺了不少錢;可惜,每次賺的錢並沒入袋為安,而是悉數擴建餐廳,想的是那些是他有形的資產。
詎料,一場88風災,將他廿幾年打拼奮鬥成果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莊先生眼中隱約泛著淚光述說著,他那位原住民妻子只是安靜地不發一語,為上門來外帶的客人烹煮。劫後餘生他們四處搬遷,直至在這裡落腳安身立命,目前他在一家工廠擔任課長,也在市區買房子,生活倒也安逸無憂,回首困蹇坎坷前塵往事不勝唏噓。聽完他的辛酸,我只能說「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不過莊先生倒也看得很開,相信「命中有時終須有」,強求不得。
離開莊先生的麵攤,我又回到185沿山公路上,往回程走。
歸途,185沿山公路一樣的風景,而原本陰鬱不展的心情迎著藍天白雲,心情格外暖燙踏實。(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