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為了生存,人不能不吃飯;但如何吃飯,也是大有學問的。養成正確的用餐習慣,對健康及血壓大有益處。

★節制飲食,改善血壓

  節制飲食不僅能減輕胃腸負擔,而且由於人體有時處於飢餓狀態,自律神經、內分泌和心臟血管系統,會受到良性刺激,從而啟動人體的調節功能,使機能均衡穩定,神經系統趨向平衡,有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

  ●1.定時定量

  吃飯有規律,按時用餐、每餐的量固定,能使胃腸規律地蠕動和休息,消化酵素能規律地運作,使胃腸道功能保持良好狀態,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也較能保持平穩的血壓。

  ●2.少量多餐

  每餐少吃點:每餐進食量少,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會比較低,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身體就不易囤積脂肪。

  每天可加餐:在少吃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每日用餐次數,例如每天早、午、晚三餐外,可於兩餐之間添加健康小食品,如水果、高纖餅乾等。

  控制總熱量:不論吃多少餐,總熱量不應超過一日三餐的總量。

★降壓王道:養成用餐好習慣,減輕腸胃負擔

  ●1.口味淡

  不要刻意偏重哪一種味道,建議口味清淡些,對健康好處多多。

  ●2.以溫食為主

  「胃喜暖而惡寒」,建議用餐以溫食為主,減少生冷食,太冷的食物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並刺激自律神經、分泌壓力荷爾蒙,導致血壓上升。

  ●3.少吃過硬食物

  堅硬的食物、纖維過於粗糙的食物,容易造成胃黏膜的刺激,使自律神經緊張,血壓因此上升,尤其對年紀大或胃不好的人,更容易造成問題,烹煮可使食物軟化。

  ●4.適量飲食

  人體需要的營養雖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如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會使胃腸過度膨脹,導致血壓上升。

  ●5.細嚼慢嚥

  細嚼慢嚥可將食物磨碎成小塊,並與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嚥,而且唾液含有酵素,可初步分解澱粉。同時,咀嚼還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為食物的進一步消化,提供有利的條件。如果吃飯狼吞虎嚥,會增加胃腸的負擔。

  ●6.飯前喝湯

  有一句俗話:「飯前喝湯,勝似藥方。」從醫學觀點來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有其好處。因為人在感覺飢餓時,口腔、食道、胃的黏膜通常比較乾燥,此時如果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容易發生胃脹氣或消化不良。

  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是先潤滑消化道,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使消化腺分泌足夠的消化液,為進食做好準備。飯前喝湯,有益於腸胃對食物消化吸收,對胃保護有好處,也不會因進食不順而升高血壓。

  ●7.飯後1~2小時吃水果

  米飯、麵食、肉食等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的食物,需要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胃部,進入小腸。水果的糖分在胃中無明顯消化,要進入小腸才開始被分解吸收。

  ●8.邊吃飯邊聊天

  有些人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一些研究指出,吃飯時如果能輕鬆邊吃邊聊天,能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放鬆情緒,愉快的用餐氣氛使腸胃正常地消化食物,促進消化液正常分泌,還可促使自律神經平衡,使血壓不易升高。

  ●9.輕鬆坐著吃飯

  哪種用餐姿勢最好?有研究指出,站著或坐著都好,蹲著不好。因為蹲著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循環回心臟的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腸胃的血液供應。不過,吃飯時大都採用坐姿,主要是因為站著吃雖然腹部最不會受到壓迫,但是腿部肌肉會累,手端著碗也很累,而坐姿最能感到輕鬆自在。

◎以上資料摘自《高血壓就要這樣吃》

何一成、武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知識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