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生命的重心   文/蔣勳

 不知道小的時候,你有沒有玩過打陀螺的遊戲?現在一些民間慶典裏,還會看到這種表演。陀螺是由木頭做成圓球狀,底部加上一個金屬尖端。小時候我們用麻繩慢慢慢慢地纏繞著陀螺,然後利用手甩出去的力量,讓陀螺旋轉起來。

 我記得有些同學玩陀螺的技術非常高超,陀螺被打出去後,筆直地站立起來,就像一個人在跳芭蕾舞一樣,開始快速地旋轉,轉了很久很久都不會倒下。

 我剛開始玩陀螺時,很羨慕這些朋友,可能我甩出去的力度控制得不夠平均,陀螺常常搖搖晃晃兩三下就倒了下來。後來我發現,陀螺之所以沒有辦法轉得久,是因為它站得不夠直;或者說,它沒有辦法站這麼直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找到那個陀螺的重心。我因此從陀螺學習到「重心」的意義,也開始體認到,我的身體也有一個「重心」。

 讀小學時,班上也有些女同學在學習芭蕾舞。芭蕾舞裏有一個動作是單腳站立,然後用另外一隻腳帶動身體旋轉,如果舞者的重心抓得非常穩,就能做出漂亮的旋轉動作。

 俄羅斯著名的古典芭蕾舞「天鵝湖」,其中有一段是一隻黑天鵝出來,站立在舞臺正中央,擺出旋轉的準備姿態。之後黑天鵝開始旋轉了,一圈、兩圈、三圈……每一次的轉圈必須是精確的三百六十度,停下來時正好面對著臺下的觀眾,轉圈時也要隨時注意身體的端正。

 臺下的觀眾大都在心裏默默計算著轉圈數,第九圈、第十圈……到了二十圈,這已經很難得了,身體可以在一個節奏的控制當中旋轉這麼多次。接著到了二十五圈,已經有觀眾忍不住開始鼓掌,覺得已經到身體極限了吧。通常這隻黑天鵝會轉到三十三圈,全場於是爆滿掌聲!

 這時黑天鵝會停下來,轉了三十三圈這種高難度的動作之後,她的呼吸、心跳都很急促,卻必須立刻靜定下來。她要練習用呼吸讓自己靜下來,如果心浮氣躁,呼吸就不能穩定;而呼吸穩定後,就可以享受這麼多人熱烈的掌聲。接下來黑天鵝安靜地向大家行禮,那時我感覺到:一位舞者可以在舞臺上漂亮得不得了!我也意識到:一個人身體的美,常常與他能不能把握住重心,有非常大的關係。

 西方的芭蕾重心比較高,彷彿要脫離地心引力,向上飛升起來。東方恰好相反,重心比較低,彷彿要扎根在大地之中。

 再來談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的身體美學,在一切的動作之前,其實是一個站立的動作。

 我們有時候看到一個人站在那邊,像一尊希臘雕像般,覺得好好看。希臘雕像如果是站立的姿勢,重心通常放在一隻腳上,如果放在左腿,右腿就是休息狀態;如果放在右腿,左腿就是休息狀態。當人的重心同時放在兩隻腳上,這是立正姿勢;可是希臘人找到的重心是放在一隻腳上,身體便有一點點的傾斜,而休息的另一隻腳在幫助這個傾斜保持住平衡,就構成一個很優雅的、腰部微傾的動作。這種站立的姿勢,重心穩定,可是又不僵硬,姿態就非常美。

 儒家文化提到:一個人站著時要「頂天立地」,其實也是在講重心。東方的美學覺得站立時調穩呼吸就非常穩定,與希臘重心轉移的美學很不一樣。

那麼東方的美學是如何調整重心呢?有一個基本動作,叫做蹲馬步。

 不管是太極拳,或是其他各式武術,第一個練習的動作就是蹲馬步:膝蓋有一點微彎向下,然後讓整個呼吸的重量放到丹田。如同我們常聽到的四個字「沈得住氣」,就是把氣往下沈,用腹部來呼吸。

 記得我練太極拳時,一早在公園跟著老師傅們學習,他們對我說:「你先站樁。」

  樁」是一種穩定扎根在土地裏的木柱,練「站樁」的意思,就是讓整個身體沈得住氣,膝蓋微彎蹲著馬步,兩隻腳就像樁一樣打在土裏面,穩穩地讓別人推不動。

 在練樁的時候,最好玩的是老師傅常常猛不防地在後面推一把,測試我們是不是真的站穩了。如果我們沒有被推動,表示站樁站穩了,那才是練功的一個最好的基礎。這就是東方的重心觀念。

 不同的文化,都有一個尋找重心的訓練。人生如果失去了這個重心,就是不穩定狀態,所以老師傅要在後面猛不防地推一把,要我們隨時保持住自己重心的穩定。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如果自己的重心不穩,不用等別人來推,自己也容易倒下。保持著穩定的生命,就是一個不容易被別人推倒的生命,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拾慧集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