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素食是透過「食」來培養慈悲與柔軟心

 吃素能積功德、修心嗎?

 從修行角度來說,素食(包括不含化學成分、人工素料與香精)確實對身體在練氣與修心有很大的幫助。

 人體可粗分為上下兩部分(以位於橫隔膜的太陽神經輪為界),下半部代表粗糙、與俗世紅塵相應的心性,上半部則是靈性、精神、無求以及與諸仙佛菩薩相應的心性。輕食、蔬食會強化上半身的能量;未修行之人下半身的氣--如物質、欲望、貪愛等--較盛,而吃太多肉、重口味、垃圾食物、化學添加物會更為強化下部的氣。因此,走靈修及修行之人,除了以種種儀軌修持心性與仙佛願力相應,為讓修行更為精進,有不少人會將飲食改以蔬果、清淡食物為主來消弭下半部的氣、強化上半身的氣。

◎培養柔軟的心更重於飲食

 要特別說明的是,茹素僅能算是「自修」,並沒有任何功德。得要你在吃素過程中體悟到吃素的好處--好處並不是指功德,而是指身體健康、心性變和善,或在因緣成熟時以中道心、柔軟言語在適當時機勸人少食並減少大魚大肉等等,才算是「種福田」。

 在古代,「德」與「得」通用,你以善待自己的心對待他人,所得到的福報才是功德。因此,茹素本身並無功德,葷食本身亦不損功德,但若貪愛大魚大肉,甚至還以不善、不道德與非法的行為取得動物的肉,那就可能會造惡業了。

 更進一步來說,素食與修行的次第並無直接關連,與其強調素食,不如強調純淨及烹調上不過度精緻的食物--食材單純、料理簡單,思想便會單純專一,因為我們的腦袋與身體都會受到食物的影響。你可以將素食視為一種清淨的飲食習慣,但千萬不要認為吃素就高人一等,也切勿以「素食即是慈悲」的觀點去批判吃肉的飲食習慣。我就親眼見過出家人當眾破口大罵、口出惡毒的言語,也親耳聽過出家人在他人背後造謠,當然也有自小吃素的在家佛教徒因為執著於素食,而以鄙視的口吻對吃葷食的人說肉品難聞,去到菜市場一直嫌市場有血腥味……

 當然,並不是所有佛教徒都這樣,只是,吃素不該只停留在那兩吋舌頭上,而應以更柔軟的心對待生命中一切的事物--真正的素食是透過「食」來培養慈悲與柔軟心,假設連心都不夠柔軟,就算嚴格遵守茹素到連切過肉品的廚具都不能使用,這樣的修行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罷了。

◎摘自《靈修人關鍵報告》,宇色/著,宇色談靈修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拾慧集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