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應變 有心比有技術更有效 

作者/洪蘭(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在公車上,碰到兒時的鄰居,她告訴我:小鈺走了。我聽了很惋惜,一個前途似錦的孩子,因為執著,耽誤了自己一生。

她是我北一女的學妹,那時北一女還有初中部,我們住同一條街,她媽媽叫我帶她一起去上學,所以我每天早上去她家門口叫她,直到我念大學為止。

在六十年前沒有健保的時候,窮人真的看不起病,她奶奶得了子宮頸癌,沒錢就醫,只能等死。她晚上常被她奶奶叫痛的聲音驚醒,發誓將來一定要作醫生,救助窮苦的病人。

因為她的功課很好,初中直升高中部,所以大家都以為她一定可以達成願望。可是不知為何,她大學聯考失利,差了幾分沒有考上醫學系,落在了物治系,她就沒有去讀,第二年重考。可是很奇怪,她連考三年都沒有考上醫學系,都是落到跟醫學相關的其他科系。她沒有錢去念補習班,就留在家中自己讀。她母親來找我,要我勸她不要固執,先去念,因為家裡需要她念完書,出來做事賺錢幫忙家計。可是她不肯,堅持非念醫學系不可。

我那時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適合她,因為救人方式有很多種,不是只有作醫生一種。在沒有影印機的時代,我用手抄了這篇文章給她:

「一條小河從高山流下來,經過沙漠要去大海,但是他的水被沙漠的熱蒸發掉,它便哭泣地說:『我永遠到不了大海了。』

沙漠說:『你若願意放棄原來的樣子,你還是可以到大海的。你現在是水蒸氣,水蒸氣會浮游在空氣中,微風會把你吹到海上,一遇冷,變成了雨,下下來,你就回到海洋了。』

小河說:『可是變成水蒸氣,我就不再是河流了呀!』

沙漠說:『你的本質其實沒有變,你還是水。但是假如你堅持是河流的話,你就失去回到大海的機會。只要質不變,又何必在乎形呢?』」

不幸這篇文章沒有說服她,還是堅持重考。

她再次落榜時,我已經出國去留學了,聽我母親說,她跟家裡大吵了一架,離家出走,賭氣隨便找了個人嫁,離開了台北,後來就沒有她的消息了。現在知道她所嫁非人,過得不好,很是惋惜。

其實人只要不失去他的本質,外表是什麼樣都沒有關係,因為你還是你,人生的重點在本質,不在外相。

世界是動的,是不停在運轉的,所有東西,不管有沒有生命,每一分鐘都在變,抽刀斷水,水雖然還是水,但是上一分鐘的水跟下一分鐘的水已經不同了。所以我們不是「不變」,而是要有彈性的「應變」。

納蘭性德說:「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禮記》也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甚至刻在商湯王的青銅器上,也就是說變才是常態,不變是異態。

如果連變色龍和烏賊這種低等動物都必須隨著環境改變才能生存,人怎麼可以不變呢?只要肯變,就有解決的方法。猶太法典說:成功沒有捷徑,但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小鈺但凡可以變通一點,她今天造福的人應不在少數,因為有心比有技術更為有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拾慧集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