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想參加此次的行程,因為生平最怕走吊橋,這是我的罩門;朋友邀約只好勉為其難痛苦答應了。想到要走吊橋早就”剉咧等”。
所謂的「武界部落」有「雲的故鄉」美名及「埔里後花園」之稱,景點有原野峽谷風貌、鐘乳石山壁還有「武界部落」,我們根本都沒去,太扯了。
原來高屏隊此次的活動是從網路上尋訪到的行程,路徑完全不熟;行前我自己經由網路搜尋到的一些景點也都全部撲空。
更扯的,我們三部大巴到達「埔里」時就必須轉搭9人座的廂型車接駁進入「武界」,而我們坐的那部車居然冷氣的風扇壞了,將近50分鐘的路程,就坐在悶熱的空間裡煎熬!
今天的便當也是向接駁的車隊訂的,難吃的要死;被我這個不是美食主義者嫌,可知一定有多難吃了。
「武界」,的意思即是布農語「翻越」的意思,意指欲至「武界」須歷經千辛萬苦從南投埔里翻越一座山才能抵達「武界」;光復後更名為「法治村」。
「武界部落」在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不是往霧社(盧山)方向,沿台14線剛要進入埔里市區前需先過一座「愛蘭橋」過橋後(紅綠燈)馬上右轉→直走到底→再右轉→往武界方向。
「武界部落」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全村約1百餘戶,人口約8百人,多以務農為主,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座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加上未經人煙雜沓,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猶如人間淨土。
儘管接駁車的領隊,利用車上連線的廣播介紹沿途的風景,但比起那種身歷其境的感覺,真有天壤之別。
接駁車在武界派出所卸下三部大巴的車友後,用過午餐,大夥走一小段山路,終於來到「思源橋」,吊橋總長約100公尺,走在吊橋上,尤其到中間時搖晃的更厲害,我早已嚇的幾乎魂飛魄散,寸步惟艱,恨不得插翅飛過去。下次即便用轎來扛,打死我也不參加有吊橋的行程了,細胞不知死了多少。
過了思源吊橋我們走到「武界水壩」台電的工作站,往旁邊一條小徑走上去可以俯瞰「武界水壩」。
後來又要經過一座吊橋,那座吊橋921大地震後就沒整修過,破舊的橋面木板也都已殘破不堪,大夥就停在橋前猶豫著要不要前進,有幾位山友居然放膽地大步踏上吊橋;當然,我才沒那個膽識,就跟著3車的山友從橋邊的小徑走。其實,通往哪裡大夥都不知道,只有隨興地走,限定走30分鐘就要回頭了。
這條山徑有幾條以鐵管舖設的小橋,看來這條山徑人煙罕至,後來終於看到一條小瀑布,前面已無路,我們就折返。
循著原路下山後,接駁車又帶我們到據說耗資90億建造的輸水管。到此整個「武界探幽」的行程就告落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