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金錢能買到快樂 作者/吳凱琳
圖片來源:Cheers雜誌
金錢到底能不能買到快樂?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根據最新一期美國《金錢》(Money)雜誌的報導,關鍵不在於擁有更多的金錢,而是花費少許的金額,就能找到真正讓你快樂的東西。那麼,到底是哪些東西能夠為你的生活帶來滿足與幸福感?
每個人每天這麼辛苦的工作,除了得到成就感之外,更希望有不錯的金錢收入,過好的生活。因為沒有了錢,鐵定不會快樂。
但是,相較於初入社會時的收入,如今的收入確實有增加,可是快樂的程度並沒有增加,甚至比以前更不快樂。為何會是如此?
沒錯,金錢真的可以買到快樂。但是,帶給我們快樂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如何運用少許的金錢,買到快樂的體驗。
擁有愈多金錢,不代表愈快樂
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法蘭克(Robert Frank)指出,快樂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地位財(positional goods),例如金錢或汽車。另一種則是非地位財(non-positional goods),像是健康或自由等。兩者之間主要的差異在於,地位財的價值必須透過比較而來,重點不在於金錢數量的多寡,只要我們覺得有人比自己擁有更多金錢,即使我們已經非常富有,還是會不快樂。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艾佐‧魯特莫(ErzoLuttmer)便曾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兩組人的收入雖然相同,但是居住在較貧窮的社區的人比較快樂,居住在較富裕的社區,反而不快樂。
我們永遠在比較,即使擁有的金錢比以前更多,還是無法得到滿足,因為有人得到的更多。因此,若要得到快樂,我們要追求的不是金錢的增加,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運用金錢,取得真正讓我們快樂的東西。
花小錢就能有極大滿足感
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新奇與特別,就存在你生活周遭,只是過去你都視而不見,眼光總是望著那些遙不可及的昂貴夢想,花了大錢卻買不到快樂。
以下即是《金錢》雜誌整理出來的快樂採購清單。
1. 咖啡。工作煩悶的時候,不妨走到街角某個咖啡店,點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或飲料,就能為自己帶來無法言喻的滿足感。況且,如果在咖啡店巧遇許久不見的朋友,也會讓你感到快樂。
2. 筆記本。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艾蒙斯(RobertEmmons)曾進行一項長期研究,結果發現每星期固定記錄快樂事件的人,比較快樂、健康、有活力。1本筆記本其實花不了多少錢,然而其中滿載的快樂記憶,卻是你情緒低落時最好的安慰。
3. 紀念品。除了筆記本外,也不要忘了蒐集能讓你回想起快樂記憶的物品。例如每次出外旅行,就可以買一些小紀念品,或是沿途拍下美麗的風景,然後放在辦公桌上或是裝飾自己的房間,當你看著這些物品或照片時,就能立即想起那些愉快的經歷,心情也會變得開朗。
4. 樂器。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Csikszentmihalyi)指出,當人們完全沉浸於某種活動中,無視於其他事物的存在,也就是達到所謂的「心流」(flow)狀態時,心裡會感受到極大的喜悅。
想必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當你對某樣東西感到有興趣,便會全心全意去鑽研,這段過程不僅可以幫助你忘記工作上的煩惱,更能讓你感到快樂。
所以,選擇一項自己覺得有趣、難度又不會太高的樂器,每星期撥出一點時間上課與練習,絕對能讓你擁有好心情。
5. 寵物。寵物也是重要的快樂來源之一,根據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調查,飼養寵物確實能有助於紓解壓力、降低血壓。
此外,根據澳洲貝克醫學中心的研究,飼養寵物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而且,時常帶著寵物去散步,也是一種運動,對你的健康很有幫助。
6. 朋友聚會。不需要到昂貴的餐廳花大錢,三五好友只要找到可以長時間坐下來的室內或戶外空間、吃簡單的餐點或喝飲料就好,重要的是能盡興的聊天。
快樂是自找的
以上6樣東西都非常值得你花錢,因為它們能真正帶給你快樂。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怎麼想的?很多時候,快樂與否就在於一念之間。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松亞‧呂波密斯基(SonjaLyubomirsky)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快樂的人不會浪費時間去想那些不快樂的事情。而且面對不確定的情況,總是能運用正向的角度去找到機會。最重要的是,對於他人的成功他們一點也不以為意,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要和其他人比較。
快樂是自找的。多看看你自己,少看別人,運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這世界,其實只需要一點點的花費,就能帶給你無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