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醫師話養生   作者/陳峙嘉

★「春瘟怕夏至」,多喝綠豆薏仁湯有特效?

 ●祛除人體濕邪,抵抗瘟疫入侵

 因為氣溫尚低,陽氣不足,濕邪過重,春天極易發生如流感、SARS等疾病,即中醫所謂的「春瘟」。隨著季節更替,溫度回升,尤其到了夏至,大地萬物經過毒辣的太陽烤炙後,便能產生殺菌除濕之效,疫情自然能夠消解。

 此時來一碗「綠豆薏仁湯」,除綠豆能清熱解毒,薏仁可排水利濕外,其中乾薑和甘草配伍,也符合張仲景「甘草乾薑湯」扶陽祛濕的方意,在化陽的同時,兼具除濕功效,是有效預防瘟疫的方法之一。

 凡事過猶不及,由於綠豆與薏仁皆有利尿去濕之效,一旦病情獲得控制,逐漸復元時,應減少食用次數,以免造成排便不順,甚至產生便祕的反效果。而綠豆薏仁湯最好現做現喝,切勿隔夜,以免效果大打折扣。

★「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到底有多好?

 ●價格低廉,且富含各種營養

 俗云:「便宜得像白菜價」,形容一樣物品有多廉價。在中國北方也有「冬日白菜美如筍」之說;又稱白菜為「菜中之王」,道盡白菜的物美價廉。據說白菜「稱王」的由來,是因為齊白石的一句話:「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於是「菜中之王」不脛而走。

 除了大師加持,價格親民,白菜的營養價值更是傲視各類蔬菜。嚴寒冬日,除了靠葷補之外,還要講求溫和健康的「素補」。白菜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纖維質,以及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具有美顏護膚、潤腸排毒、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效,足證其實至名歸。

★「三天不吃青,嘴巴冒火星」,不吃蔬菜小心上火?

 ●飲食均衡,陰陽調和保安康

 現代人經常熬夜加班、打電玩,嗜食辛辣、炸物或無肉不歡,作息混亂,加上營養不均衡,很容易發生中醫所謂的「上火」情況。諸如口乾舌燥、口角破裂、嘴唇焦乾、口瘡等,除了口腔潰瘍外,甚至還會出現眼睛紅、小便發黃、便祕等症狀。

 為避免身體出現上述不適症狀,多吃蔬菜確實有助益。因蔬菜多屬寒涼,可改善「陽盛陰衰」的上火情況,並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和水分,可維持身體代謝正常,達到陰陽調和的最佳狀態。

 需留意的是,水果絕對不能取代蔬菜。因為相較於蔬菜,水果糖分相對較高,若把水果當成正餐吃,非常容易造成脾胃虛寒。所以,不妨藉著吃「青」菜,去火防病,一舉兩得。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有何道理?

 ●吃當季食物,對身體最有益

 俗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然而炎炎夏日,大家早已揮汗如雨,為何還要吃辛辣的薑?中醫認為,薑有排汗、降溫、開胃健脾等作用,能緩解疲乏、厭食、失眠、腹痛等症,剛好可以改善夏天常吃冰品而傷脾胃的問題。

 同理,面對寒冷的冬天,眾人為取暖,多攝食火鍋和滋補的中藥材,造成身體「外冷內熱」。食用素有「土人參」之稱的蘿蔔,能發揮疏散臟腑陽熱至體表之效,緩解因感冒引起的喉嚨痛、鼻塞等惱人症狀。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若想常保健康,必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即所謂的「天人相應」。所以,在適當的季節吃當令食物,有助於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發生。

★「上床蘿蔔下床薑」,說明何種飲食宜忌?

 ●飲食不合作息,傷身於無形

 蘿蔔和薑屬於平民食材,極易取得,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兩者都富含有益身體的營養素。不過蘿蔔性涼,生薑性溫,中醫認為,「早上吃薑,勝過參湯,晚上吃薑,賽過砒霜」,足證認清食物性味,吃對時間有多重要。

 晨起吃薑,是利用薑的助陽、生發之機;加上起床之後,胃中之氣有待生發,馬上要迎接一天的學習與工作,尤其是勞工朋友,適量吃薑,能使精神更加振奮,全身充滿活力。

 晚上吃蘿蔔,可以敗火清熱、下氣消食。當人們辛苦一天後,利用晚餐時分吃點蘿蔔,不僅能潤喉消食,清虛燥之熱,更因為夜主合,薑主散,如果次序顛倒,無異有害人體健康,因此晚上吃薑不符合養生之道。

☆以上資料摘自《常見病食療百科全書》陳峙嘉◎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知識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