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夫人:可以獨處,但別孤獨

1   

作者/樂茞軍(薇薇夫人)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英國政府史無前例出現一種官名叫「孤獨事務大臣」,這事有趣。

   細讀新聞內容,原來英國6000多萬人口中超過900萬人經常或總是感到孤寂,需要有位大臣來解決老年孤單問題,甚至新手爸媽、看護者、難民都有孤獨感。英國最大的銀髮族慈善機構執行長警告:孤獨對健康的危害已被證實比每天吸15根菸還糟糕......喔!這情況的確嚴重。

   記得多年前曾到倫敦旅遊,當時《聯合報》駐英特派記者周榆瑞先生帶我逛街,特別到小酒館去體會煙霧繞室、酒香四溢、人們輕聲細語的溫暖氣氛。雖然據說英國人比較「冷」,但看小說或戲劇,小酒館是英國上千年的特色,人們應該不至於孤單吧?是時代變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甚至人的性格嗎?

   據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年輕人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只注意手機會變得更孤獨,但銀髮族為什麼不上小酒館了?是行動不便?懶得出門?跟社會疏離?不知道孤獨事務大臣會端出什麼錦囊妙計?

   我們的有關單位似乎還沒調查有多少銀髮族活在孤獨中。雖然我們一般家族向心力比較強,家人相聚時間可能比較多,但誰能抗拒時代的改變啊!有天友人相聚,都對這(孤獨事務大臣)官稱覺得有意思。

   「以我們這年齡來看,如果是活在孤獨中,大約等不到政府設個官來解決孤獨問題吧!」F笑著說。

   「靠自己囉!所以大家不准偷懶不出門。」

   雖然心理學家說手機、Facebook等社交媒體讓年輕人更封閉孤獨,但我們用LINE和WeChat組群聊天卻熱鬧得很。

   有次一位朋友po文說:「我要退出了,你們吵死啦!」可是不久又上文:「喂!我回來了,吵吵也很不錯。」

   我們都不是死黏著手機的族群,所以能受益不受害。天涯海角只要有通訊的地方,都能和朋友牽線。

2  

 「明天打牌要贏!」短期目標讓人生不同

    曾讀過一句話:「能獨處的人不怕孤獨」。但是獨處並不是人人可做到的,雖然獨處能讓人思考、放鬆、心靈沉靜,卻需要生活有理想、有目標。

   談到孤獨或獨處,那在美國華爾騰湖住了兩年多,寫下《湖濱散記》的梭羅好像是代表人物。可是當年他才28歲呀,年輕的生命有無限可能,老了以後如何?

   古代名將廉頗老後竟弄出「一飯三遺矢」的笑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也成了老而無能無用的代名詞。所以老後的孤獨很多是受身體衰老、力不從心造成的。而且老後很多人覺得來日無多,有什麼生活理想目標呢?其實訂個短短的目標人生就不同,生命就有意義。

   「明天一上牌桌就好好贏一把,這樣想我就樂啦!」老人這個目標也不錯。

   此外,老年的孤獨很多是來自對這社會的種種愈來愈陌生吧!譬如說娛樂,不認識年輕的藝人了,看不慣現在的電影了,就投不進熱情、也得不到喜悅。

   「現在那些歌叫什麼歌呀!像念經又像鬼叫,一點旋律都沒有。歌詞就更別說了,粗糙不堪,唉!」曾聽一位年輕時愛唱歌的老先生抱怨。

   社會上對老人的漠視,年輕人對老人的厭惡,老人沒有舞台的寂寞,甚至有些老人連駕車、騎車的方便和樂趣都逐漸被剝奪了。

   是不是這點點滴滴生活上的疏離,讓老人寧願自己窩著回憶那些自己熟悉的、溫暖的過去?

3   

改變自己,擁抱新事物

   怎樣讓老人不被孤獨「扼殺」,我們不能等「孤獨事務大臣」來解決(何況政府還根本沒設這官),那就解鈴還需繫鈴人吧,靠自己的覺悟,既然不能改變時代,那就改變自己,新的事物沒那麼可怕,學會了可能更有趣。年輕人也沒那麼討厭,自己的態度更重要。

  「讓孤獨戕害還不如每天抽幾根菸增加靈感來創作呢,」一位藝術家灑脫地說。所以活著可以獨處但不能孤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拾慧集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