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越多,體重越輕

本文摘自《胖.老.病的殺手飲食》,史提芬‧岡德里/

 現在,媒體不斷地用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尤其是和一百年前比較)這件事來轟炸我們。和過去比起來,電燈的發明確實讓我們有了更多清醒的時間,這對於把更多工作塞進一天裡來說是件好事,但對健康來說,可就沒那麼好了。

 陽光控制大多數植物和動物體內為數眾多的荷爾蒙及化學訊息分子,這一過程即被稱為「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當漫長的白晝開始變短,即昭示著秋天已來臨,日光的照射量也控制著我們為冬天儲存脂肪的遺傳衝動。

 事實上,時鐘基因(沒錯,這就是它的實際名稱)存在於所有的動物身上,當然也包括人類。當動物在夏天接觸更多陽光時,牠們的睡眠時間會較短;冬天則截然相反。所有的動物都遵照這個模式,包括你我在內。

 在我們的祖先掌握生火的技術之前,日落代表的就是就寢時間。即使是在學會生火後,由於缺乏燃料,人類祖先也並未燃燒照亮黑夜(或許我們有朝一日能再次學會其中的智慧)。

 原來控制飢餓感和飽足感的激素,分別是類生長激素和瘦體素,它們對光照和睡眠的時間非常敏感。讓大學生進入睡眠實驗室,並讓他們睡足八小時,隔天早上他們的瘦體素濃度會很高,而類生長激素的濃度卻很低。隔天,他們則只睡了六小時便被叫醒,這一回類生長激素的濃度變高,而瘦體素濃度降低,就跟夏季晝長夜短會刺激我們為冬天儲存脂肪一樣。

 不過,更精采的還在後面:當這些大學生被告知他們的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但卻在八小時後才被叫醒的話,就算是多了兩小時的睡眠時間,他們的類生長激素濃度還是會增加,而瘦體素的濃度會降低。可見這些學生體內的電腦程式是根據只能提供六小時睡眠時間為前提來運行的,因此他們的程式發出與其對應的飢餓荷爾蒙訊號!這裡的教訓是:睡得越多,你的飢餓荷爾蒙就會越不活躍,讓你更容易瘦下來。

 多睡一點還有另一個好處。很簡單,如果睡著了,你就不會吃得太多。我有許多病人很晚才吃晚餐,而且/或者會吃消夜,我自己以前就是這樣。但是,你的祖先從未這麼做過。事實上,就像T. S. 威立(T. S. Wiley)和班特.福姆比(Bent Formby)兩位作者在《關燈:睡眠、糖分和生存之道》書中所大膽提出的,特定族群罹患西方慢性疾病的開端,可以追溯到該族群電力使用普及化,因而搞亂生理時鐘的時代。我完全同意這個說法,就如同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早睡早起讓人健康、富裕又聰明。」

 我已經藉由在夏季時刻意拉長睡眠時間,成功哄騙了生命基因,使其認為現在是冬天,而且在過去兩年的夏天,體重都有成功的減輕。這只是巧合嗎?我很懷疑。透過控制白晝的長度,冬眠中的地松鼠會無視當時的室溫,進入持續休眠的狀態。即使在溫暖的室內,只要地松鼠接觸日光照射的時間,是模擬冬日狀態加以縮減,牠們就會開心地進入冬眠狀態。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如果生命基因因為你睡眠時間變長,而認為冬天已經到來,它們就不會想要儲存脂肪;反之,它們會想要燃燒脂肪,好保證你的存活。所以同樣重要的是,在冬天時,盡你所能早早上床睡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知識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