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8(五) 第三天--白楊步道、砂卡礑步道、小錐麓步道

    昨日要進來太魯閣之前,就已先去新城的家樂福採買一些糧草包括早餐。不過這裡的郵局旁幾年前開了一家小7-11,生意一枝獨秀,附近也有餐飲店,吃的問題不用擔心,只是晚上就無處去沒啥搞頭,好幾年前的「文山溫泉」入夜就變成不夜城。下回要考慮住在花蓮市區較方便。

    才幾年沒來,居然開車到「西寶」還找不到「白楊步道」入口,很扯。8點23分眾人才出現在步道入口。原來周邊的硬體設施都改變了,難怪會不得其門而入。

193.JPG

191.JPG

192.JPG

195.JPG

    第一個隧道內光線已明亮許多,不再伸手不見五指暗黑幽長。但,還是得拿手電筒。步道每次封閉重新後,總會改變或增加一些硬體設施。

196.JPG

    走出隧道外,映入眼簾是一幅風雕水鑿的自然山林。

    可惜的是,往白楊瀑布這段步道,已鋪上水泥路面,失去往昔原汁原味我所熟悉的那份天然的質樸感。

197.JPG

198到白楊瀑布這段步道已鋪上水泥路面,整條步道也新開鑿幾個隧道,感覺已大不如前稍有失落感.JPG

199 1.JPG

199 2.JPG

199.JPG

200 1.JPG

200 2.JPG

    遠遠就看見如一條白鍊垂掛在岩壁上的白楊瀑布。難得遇見水勢如此豐沛,壯觀極了。

200 3.JPG

    不願錯過每個美麗的風景,我一路且走且拍,背包裡又有一瓶530ml番茄汁,還有一壺水加上行動電源,相當沉重的負擔,加上炙熱天氣讓我腳步無法輕盈。

    從沒來過的同伴們,已走過吊橋那端,我一個人搞自拍,一位外國年輕女遊客,堆滿笑容好意走過來幫我拍照....

201.JPG

    再走近,那兩條白鍊般雙層白楊瀑布完整入鏡。

206.JPG

207.JPG

209水濂洞入口處.JPG

    經過7個隧道最後來到水簾洞,以前洞口前會掛著許多遊客留下來的小雨衣,現在已全面禁止,而且會罰喔。

214.JPG

210.JPG

    我已進去好幾次,這回不想進去,就在洞外等候同伴。同伴出來鞋子都濕了。

216.JPG

    水簾洞洞口清澈見底沁涼的山泉,是從隧道頂岩壁含水層傾洩而下,形成特殊水簾景觀,才有「水簾洞」之稱。

211.JPG

212.JPG

213.JPG

    在洞外平台,簡單用過攜帶乾糧;以前這裡是可以讓遊客烹煮,有一次,在這裡吃過午餐後,同學的老公還體貼地拿出睡袋讓她睡個午覺哪。

    回程,豔陽依舊高照,酷熱難擋。

217.JPG

220.JPG

221.JPG

    回到天主堂,小睡休憩一會後,前往「小錐麓步道」及「砂卡礑步道」。

    「小錐麓步道」林地連接「砂卡礑步道」臨溪路段道路修復後,於106年1月16日起全線開放通行。這次我是抱著好奇心態首度來朝聖。

    我們不是從砂卡礑隧道內東端通風口進入步道,而是循著標示走下通往步道的迴旋梯。我望一眼那頭往「砂卡礑步道」迴旋梯的入口。

224 1.jpg

222.JPG

223.JPG

224.JPG  

225 1.JPG

225.JPG

    步道上回望紅色醒目的砂卡礑橋。

226.JPG

    這一端遙望立霧溪谷及橫跨立霧溪的錦文橋。

227.JPG

    拾階而上色彩鮮艷的木棧道。沿途行走在茂密的闊葉林中,此地生態植物讓人目不暇給,其中有會搖晃的繩索編織的吊橋及固定吊橋兩條材質不同的吊橋,怕走吊橋的我,當然是選擇走固定吊橋囉。

228.jpg

230.JPG   

231.JPG

232.JPG

233.JPG   

    「小錐麓步道」並不長,只有650公尺,不消半小時就走完全程。

    接著走「砂卡礑步道」,我已走過N次。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循著砂卡礑溪而行。沿途湛藍溪水清澈如鏡,鬼斧神工大理石峽谷岩壁及美麗的皺褶與紋理,讓人讚嘆折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湍急溪流與溪床裡的岩石沖激出令人震撼的聲響,不禁駐足聆聽大自然天籟。

234.JPG

235.JPG

237.JPG

239.JPG

246.JPG

247.JPG

249.JPG

261.JPG

    我彷彿尋找失聯的老友般,一路聚精會神往溪床搜尋那塊矗立立霧溪床的雲石,不知它是否安在?!同行的朋友曾經與我來過,她也知道雲石的存在;可惜,我們始終沒發現它的蹤影。這是此行的遺憾其一....

242.JPG

243.JPG

244.JPG

254.JPG

253.JPG

    其實,以前是可以從太魯閣隧道內岔路經由西拉岸隧道到停車場,這回卻得由太魯閣口經由錦文橋、砂卡礑隧道進來;回天祥則可以由西拉岸隧道,原來西拉岸隧道內一邊是讓大巴士停靠用。

271.jpg

    回天祥途中,我們轉進「燕子口步道」。步道現已新開鑿兩座隧道,及興建一座橋樑。此處有個「靳珩公園」,是為紀念民國47年中橫公路闢建期間,靳珩段長巡視橋樑工程時,被地震落石擊中所站的木板橋,因此墜入溪谷不幸殉職。公園中有他的塑像,亦有經國先生所撰立的碑文。每次來太魯閣玩,緬懷前人偉大貢獻總有無限唏噓。

273.JPG

274.JPG

282.JPG   

    在商店外觀景平台往立霧溪谷望去,一個輪廓唯妙唯肖宛如印地安酋長的岩石,矗立在溪谷中,這是大理石岩經過一段悠悠歲月後,被溪流沖刷出來的傲人傑作。

275.jpg

277.JPG

281印地安人頭.JPG

    步道另一端也是「錐麓古道」入口處,等待下次的造訪。

    另外,來之前查詢官網,「文山溫泉」確定封閉,為安全起見,我們不敢涉險下去,只在公路旁往山谷俯瞰,接連換好幾個角度,總被濃密的樹木遮蔽,無法窺出一二。這是此行遺憾其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海天遊蹤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