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鄰近海洋生物博物館,高度約72公尺而已,山頂平坦視野極佳,形狀似龜殼而稱為龜山,又名頂虎頭山」。
「在台灣歷史上龜山占有一席之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日本出兵南台灣,即是在龜山下的射寮登陸,並且在龜山上建立砲陣地及戰壕,至今龜山上仍可見不少軍事設施,軍事重要性可見一斑。」--以上轉載自網路
此行主要是去走「龜山步道」,朋友去過,說是”小而美”,總聊勝於無吧。
只知道是在海生館附近,於是,呼朋引伴就殺到恆春。
就像好幾回,開車”咻”呼嘯而過後,才發現已錯過目的地。
到楓港時天氣就開始晴雨不定,忽而劈哩啪啦下起傾盆大雨,忽而又是雨過天青出大太陽,讓人心浮氣躁。
從車城屏鵝公路就切入屏153線,雨勢很大。不知去哪找化妝室,近11點半鐘,順路轉進「高山巖福德祠」,此時,雨勢已漸歇。
上過化妝室後,在廟附近逡巡,平常日一些攤商沒出來擺攤,有點冷清。
走向廟庭前,俯瞰整個平原及山景,天空被黑積雲籠罩,看來今天不會是個好天氣。廟方的擴音器不停廣播勸募遊客捐獻,護持福德祠的擴建。
其實,好久好久以前,就經常驅車前來。當時,高山巖福德祠出入不是很方便,只是座名不經傳很不起眼的小小土地公廟;香火雖不是很鼎盛,儘管歷經一番滄海桑田後,個人卻喜歡曩昔那種安靜卻不失莊嚴的氛圍。
本想在廟庭用午餐,人很多便打消念頭,準備到龜山步道後再處理。
用手機Google,發現龜山步道登山口是在我們方才經過的屏153線2K處,於是我們掉頭回去。
近12點,終於到登山口,正巧雨暫時停歇,不知道停車場就在斜對面,一看四周空無一人,便將車子順理成章停在路旁水泥地上,雨後地上積滿從山上沖刷下來的黃泥混著雨水。
我笑著說:「這種天氣搞不好,今天我們四人就”包山”了。」
大夥拎著今天的午餐,循著木棧道走上山,雨水刷洗過後鬱鬱蒼蒼的樹木愈顯清新翠綠。
初來乍到,對四周環境及所有的生態植物充滿好奇。
步道甚是好走,都是緩升坡的碎石路面,大夥樂的邊走邊談笑風生。
猜想遠處那棟建築物肯定是棟民宿。
是雨後的關係麼?!發現好多這種可愛的小蝸牛。
遇見岔路,我們取直走往迎曦亭準備在那裏用午餐,等午餐後回程時再走左邊的坑道休息區。
開始就是凹凸不平崎嶇的珊瑚礁路面,但還是不難走。
走上涼亭,天氣還是陰沉沉的,但美景當前,事不宜遲大夥忙不迭先拍照,等拍完照後再享受午餐。
正在吃午餐時,兩位美女走上來,拍完照就馬上離開。所以,我們今天就這樣沒”包山”了。
用完午餐一點多鐘,天氣已放晴,視野明亮開闊起來,我用相機再拍幾張照片,遠山、綠野、田疇、人家,恆春縱谷平原盡收眼底。
祭完五臟廟後,走向坑道休息區。發現左右共有兩個坑道,裡面暗摸摸的,我們在外頭猶豫著,突然看見左邊的坑道盡頭外面有人影晃動,又聽見他在講話的聲音,可是,明明那個坑道是不通的呀,他又是如何出現在那裏的?! 一轉身那人就不見蹤影了,天哪,該不會讓我們遇到”魔神仔”吧?!
於是我們放膽走進右邊的坑道,坑道盡頭也是無法直接穿越過去,我們便再走回頭,找看看是否另有出路。
前面是坑道入口。
這時我發現坑道內右方另有個通路,是可以直通左邊的坑道。安全起見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走向左邊的坑道,然後再使盡吃奶力氣跨出坑道。
想不到坑道外卻別有洞天,沿著羊腸小徑,往上走至這處「西望大平頂台地」展望,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及無敵海景,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一身疲累。
當我們走出一條岔路時,遇見一群遊客,其中一位男士說剛才在坑道那邊就有看見我們。謝天謝地,還好我們沒有遇見”魔神仔”!
他們很熱心地建議我們再直走到山頂,那裡風景也超棒的;早上要去「迎曦亭」時,我還在問路的盡頭那端是什麼?沿路路標也沒指引。
啊哈,幸虧遇見貴人,否則真的錯過可以一窺龜山河口地形的這處展望。
雖然龜山步道海拔標高只有大約72公尺,然而天寬地闊,超廣角絕佳視野,俯瞰四重溪、保力溪出海口,以及名震遐邇香火鼎盛的車城福德宮,的確值回票價。
這趟總算沒有空入寶山,手機、相機滿滿收穫,2點多鐘原路下山,這時才看見右邊貓頭鷹造型的停車場。
回來後,一位住在恆春附近的朋友說,龜山很多蛇。多年前,走私蛇的漁船被逮到,後來那批蛇就在龜山放生……(2022/07/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