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點鐘驅車載著省長、胖弟、小曾抵達「笠頂山」後山的登山口。
我建議走第3條步道,因為第4條步道要多走20分鐘。
走後山連這回才第三次,第一次上山也是走這條,才由三角點走前山下山;第二次是去年,由第3條上山,從海拔700公尺那裏走第4條步道下山。
第3條步道雖然較崎嶇難行,有些地方高度落差也較大,山友們也寧可選擇走這條步道。
去年沒看見步道沿途的樹幹被噴上1~9的數字,這次又看到了。方便山友們辨識,從山腳下”1”號開始往上編號,當看到路旁樹幹的數字是”9”時,告訴山友們已經抵達後山「NCC笠頂山監波站」的平台了。
此平台右行是往後山笠頂山三角點,有些山友選擇由這裡走前山下山;左行則是往標高海拔700公尺及800公尺處,步道旁會看見許多山友的據點,這裡也是往真笠山的途徑。
快到平台時,我巧遇了一位正要下山及一位要上山的友人,寒喧幾句,便又繼續各自未完的行程。
9 點鐘當我們走到700公尺的據點時,又遇見先前高屏隊的山友阿珠及阿美,她倆可都是身經百戰的健腳,我邀她倆一起登真笠山,在我的慫恿下,阿珠面露難色,最後才勉為其難地答應。我心裡暗覺不妙,此行恐會是一場硬仗。
她倆與我們同時出發往真笠山,不消一會兒工夫她倆就消失在我們眼前。我們4人只好緩步攀升前進,我不時尋找拍照的景物,難免延宕一些時間。
其實這條步道還算好走,時兒在林蔭步道內行走,時兒走在空曠的山脊上。在通過800公尺的海拔時,山路開始佈滿嶙峋的山石及斜陡坡,難度不遜第3條步道,我們路徑不熟,當然不敢造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許多山友紛紛由我們身旁”超車”而過。
脊椎有問題的我,又深恐左膝蓋舊疾復發,懷著戒慎恐懼、如履薄冰的心情亦步亦趨地前進。我再三提醒我的夥伴們,不怕萬一只怕一萬,要小心謹慎不要逞強,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今天不是拍照的好天氣,遠處層疊山巒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擔心拍出來的效果不好,還好倒像是水墨畫的意境。
將接近真笠山時,阿珠與阿美迎面而來,她倆已到達三角點,正折返下山。
10 點半鐘左右,歷經一番艱辛,終於平安抵達真笠山的三角點,大夥難掩心中的欣喜,雀躍不已。真笠山海拔1166公尺,有一座2等三角點。
那裡正有4位男性山友,他們由台中自行開車南下登山,下一站說要到潮州去登另一座山,他們看來是退休的人士。他們好意地幫我們拍照後就先下山了。後來我們下山時,在700公尺那裏又遇見他們其中一位先生,他告訴我們,他們一個伙伴與他們失散了,手機也沒打通,讓他們焦急萬分。我安慰他,山上收訊不良,星期天這山上有許多山友,絕對不會走失的,或許他會在山腳下,他們座車旁等候他們也說不定。
當我們正要離開「真笠山」時,來了一群也是同我們一樣頭一遭攻上「真笠山」的山友。
10 點50分我們離開「真笠山」。
12 點半鐘左右,我們下到700公尺及800公尺處時,據點裡的山友們有的正在烹調午餐,有的用完午餐,躺在像蠶蛹的吊床掛在樹林內午睡,這情境感覺超悠閒的。
下山才是苦難的開始。我們還是走原來的第3條步道,這才第一次體驗到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很後悔下山時應該要走第4條步道才對,而且那條步道較好走,視野較寬闊風景也較幽美。
我們錯估情勢,帶的乾糧也不夠,大夥都歸心似箭了。
而且,我們一路由上山到攀登真笠山,根本沒有很充裕的休息就一直趕路,我的右側腰部早就在隱隱作痛了,右腳的五隻腳趾頭由真笠山下來時,受不了連續的摩擦,也已開始疼痛,左膝蓋也隱約感覺不太舒服;其實心裡早有準備,這趟回去,兩條腿包准會”鐵腿”好幾天。
為了要降低傷害的程度持盈保泰,當下我改弦易轍不斷放慢步伐,胖弟的體力早已不堪負荷,兩腿也快不聽使喚了,我與他緩步在山石錯落嶙峋的步道上;儘管一些山友健步如飛地從我身旁通過,我也不會羨慕他們,每個人的體能與狀況不同,能夠細水長流、堅持到最後者,才是真正贏家啊!
下午1點半鐘我們才回到後山的登山口,雖是耗費不少時間,重點是終於登頂成功,完成春節許的願望,現在竟提前實現,那份成就感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大家以為這樣就將我嚇退了麼?!可沒那麼簡單,下回改走第4條步道不就得了!?有些人時時勇於挑戰自己,而我偏偏就是那種人。(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