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牛蒡的身家調查

牛蒡俗稱「牛大力」,台語諧音為「吳母」,在古時還有另一個別名叫「牛房」(即牛的尾巴),這可能與牛蒡褐色細長的模樣有關;雖然牛蒡的原產地是在歐洲、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等地,不過日本可說是促成牛蒡發光發亮的舞台,幾乎家家戶戶都懂得善用這種保健蔬菜,因此牛蒡又有「東洋人蔘」的美名,目前台灣所栽培的品種就是從日本引進,主要產區分布在屏東、台南、嘉義、雲林等地,其中又以台南縣佳里鎮的培育成效最佳,當地除了栽種大量牛蒡,更研發出不少味美價廉的牛蒡加工食品,可說是國內推廣牛蒡的重鎮。一般而言,牛蒡可食用的部份是以地下根部為主,牛蒡根因為未受空氣污染且病蟲害少,不但沒有農藥殘毒的問題,還富含大地精華,再加上生鮮牛蒡極耐儲藏,是一年四季都可取得的菜根類珍品。

 2.jpg  

 牛蒡.jpg  

  牛蒡選購要領

  牛蒡長得跟山藥很像,只是牛蒡比山藥更細長些,我們平常在市場上看到的是牛蒡的根莖部份。牛蒡的組織中含有許多纖維質,這些纖維質很容易木質化,所以牛蒡如果過度成熟就會變得老硬難吃,到底該如何挑選優質的牛蒡呢?一般說來,以長度在六十公分以上、直徑約為一元硬幣大小、形態筆直無分岔、整體粗細均勻一致者較佳;至於牛蒡的表皮最好是淡褐色且不長鬚根,質地細嫩而不粗糙。如果牛蒡的長度不到四十公分,直徑超過三公分以上,表皮粗糙且鬚根長,表示肉質鬆散,吃起來的口感也會較差,不宜購買。

另外,牛蒡的甜味來自於皮下內側,所以不要購買洗過的牛蒡,帶皮且皮上還沾著泥土的牛蒡才是最佳選擇,挑選牛蒡時,最好用手感覺一下牛蒡的重量,越重者表示其內部沒有空心現象,味道較好;如果要判別牛蒡的嫩度,可以手握牛蒡較粗的一端,如果牛蒡會自然垂下,呈現出彎曲的弧度表示牛蒡十分新鮮細嫩,吃起來口感較佳。

如何保存牛蒡

牛蒡和山藥一樣,很容易流失水份或產生木質化現象,所以買回家後要趁早食用,由於牛蒡在保存期間會不斷變硬,香氣也會逐漸散失,因此最好不要大量購買。牛蒡若一時吃不完,可以先將要食用的份量切下清洗,原則上較細的一端先食用,剩餘的部份不要碰到水,用報紙或保鮮膜包住,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場所,另外也可用沾濕的報紙包裹牛蒡,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層即可。

如果買回來的牛蒡還帶有葉子,必須先將葉子切除再保存,否則葉子會繼續吸收水份,讓牛蒡可食用的部份變得乾枯;如果真的保存過久,牛蒡已經風乾枯萎了,不妨先放在水中一段時間後再行烹調。此外,你也可以將牛蒡煮熟後分裝在塑膠袋中,再放入冷凍庫中保存,如此不但能延長保存期限,烹調時也只需解凍即可使用,十分快速方便。

牛蒡處理訣竅

牛蒡含有大量的鐵質,只要曝露在空氣中就會氧化成黑褐色,為了避免變色,料理前最好將牛蒡置於流水下,再進行去皮與分切的過程,處理牛蒡的技巧大致如下:先用鬃刷刷除表面的泥土(1),再用刀背刮去表皮(2),接著就可以依照需要切塊或切絲了;在此順便告訴你牛蒡切絲的小訣竅,先將削好皮的牛蒡依縱向劃上數道淺淺的刀痕(3),再像削鉛筆似的,一邊旋轉牛蒡一邊用刀子迅速削下牛蒡絲(4);切好的牛蒡要立刻放入清水中浸泡,才不會褐化,即使水變成褐色也不必換水,另外也可將處理好的牛蒡泡入濃度3%的醋水中約15分鐘,一來可使牛蒡的色澤更加潔白,二來也可保有牛蒡本身的特殊香氣。

3.jpg  

備註:因為牛蒡皮很薄,利用刀背即可刮除,如果是用於紅燒或燉煮類的料理,只需將牛蒡洗淨即可,不必削皮,因為牛蒡皮本身亦含有珍貴的營養成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pherdess 的頭像
    Shepherdess

    雲與水的天空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