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行與速度  作者/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試著用不同的速度去旅行,你將發現人生中許多被忽略的風景!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經寫了一本書邊走邊想,書中他談到移動與思想之間的關係,他說:只要走路,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思考。那種描述好像是說,人的身體裡有一種類似骨董鐵皮玩具般的裝置,只要移動玩具,他身上的裝置就會開始轉動,做出動作或發出聲音;人類身上的裝置,應該既是連接雙腳與大腦,或是眼球的轉動與腦汁的攪拌,人開始移動,思緒果然會有不同的連鎖反應。

   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也曾說:旅行是思想的促成者,運行中的飛機、船和火車,最容易引起我們心靈內的對話。

   不可否認,歷史上的創作者,大部分都是喜歡旅行的人,他們在移動中產生創作靈感,在旅行中尋找不同的創意題材。貝多芬這樣一個充滿爆發力的音樂創作者,喜歡到維也納森林散步,一邊行走一邊構思創作;莫札特的旅行雖然是不得已的(他必須要到不同王朝宮廷去演出維生),但是我相信在那搖晃顛簸的馬車旅程中,莫札特還是得到了創作的養分。同樣的,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不都是因為遊山玩水,在大山大水之間,觸動內心敏感的思維或鄉愁,才能創作出許許多多讓人千年傳頌的詩句。

   我是對於旅行速度十分敏感的人,不同的速度反映出我內心深處的生命狀態,相對於現代噴射客機的旅行,我寧願選擇傳統的鐵道旅行。鐵道旅行是比較接近人性化的空間活動,在電車車廂裡,猶如在一座移動的建築中,我可以安坐在舒適的躺椅上,欣賞窗外景色的流轉,任腦海中思緒的飛翔。其實搭乘巨型噴射客機並不能真正享受速度感,反而是搭乘鐵道列車望著窗外風景流轉,才能真正感受到旅行速度的快慢。

   其實到了某個年紀之後,搭乘一般的火車進行鐵道旅行,除了可以召喚逝去的童年記憶,感受昔日的溫馨幸福感之外;事實上,也可以讓自己跳脫繁忙混亂的生活現況,有一段單純安靜的時光。喀搭喀搭的鐵軌聲,加上窗外如跑馬燈般流轉的景致,加速了腦海中的思維速率,而且這樣的時空,讓思慮更清明,也更敏銳!

   詩人波特萊爾曾說:移動一直讓我靈魂引以為樂!

   旅行的移動牽動著我們內心的嚮往,好像移動會帶我們到更好更美的地方;我們對於旅行的想望,一生中似乎無法停止,直到死亡才會讓這股慾望停息。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一生顛沛流離,或是說他根本是過著旅行的人生,在希伯來書中記載著,亞伯拉罕的人生是客旅、是寄居的,不過他羨慕嚮往的是一個在天上更美的家鄉。

   或許我們的旅行也是一種對於更美好世界的嚮往,我們在旅程中,不斷地編織我們對於異鄉的想望,同時也不斷地對於我們內心的世界發出提醒與修正;旅行改變了我們,也塑造了我們,正如安藤忠雄所說的:旅行,造就了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