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披頭四樂團的音樂與時尚傳奇

作者/馮亞敏(時尚觀察家)

11.jpg

小野洋子(3)的出現,毫無疑問地改變了約翰·藍儂的一生。 美聯社

披頭四的主唱約翰·藍儂,逝世已經40周年了。許多年輕世代都是在他死後才出生,卻依舊能對他的歌曲朗朗上口;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它不僅代表了當時的文化思想,許多年後聽來,依舊能在其中找到共鳴。

在約翰·藍儂生前最後一次與Rolling Stone雜誌的專訪中,他直接地說出:「在我的音樂生涯中,我真正的合作對象就只有兩個人:Paul McCartney與小野洋子。」這三個人的名字,也從此和60年代畫上了等號。

約翰·藍儂1940年出生於英國的利物浦,1957年他邀請Paul McCartney加入他當時的樂團「The Quarrymen」,1960年披頭四樂團正式成軍。在短短5年間,這個年輕的搖滾團體,就已經在國際間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就,更在同年榮獲英國女王頒發的MBE大英帝國勳章。同年單曲「Yesterday」,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更由年僅18歲的當紅歌手Billie Eilish重新現場演唱,足見這首單曲的經典魅力。

除了音樂之外,約翰·藍儂的衣著打扮更成為了日後所有文青的楷模。微卷的短髮或長髮,永遠不變的圓框細框眼鏡,搭配上牛仔上衣與喇叭褲,或是成套西裝與同色系套頭毛衣,他可說是60年代男士的時髦指標。無論是牛仔帽,報童帽,或是圓形禮帽,這些也都難不倒他。

音樂與時尚本就密不可分,這點在約翰·藍儂身上,看得最清楚。

1968年另一首暢銷金曲「Hey Jude」問世,這首歌的作者正是披頭四樂團的另一個核心成員Paul McCartney;他們還一起創造了「Come Together」與「Let It Be」等的搖滾經典,但後者卻是披頭四樂團的最後一次合作。

正是在1968年,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戀情逐漸白熱化,他們積極參與了反越戰的社會活動,兩者發起在1969年的「Bed-Ins for Peace」運動,只見他們身穿睡衣,躺在飯店的房間裡,透明的玻璃上貼著「Bed Peace Hair Peace」的標語,這也成為了當年反越戰的最鮮明記憶之一。有很多樂迷認為,小野洋子的出現,是造成披頭四樂團解散的主要原因。這位在年輕時總是喜歡穿迷你裙,和戴各式帽子的行動藝術家,毫無疑問地改變了約翰·藍儂的一生。

約翰·藍儂單飛後最著名的單曲「Imagine」,在1971年發行,只是合作夥伴從Paul McCartney換成了小野洋子。1980128日,約翰·藍儂在紐約被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男子槍殺身亡,當年的他只有40歲。他與披頭四樂團所留下的音樂和時尚風格,將永遠被樂迷傳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拾慧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pherdess 的頭像
    Shepherdess

    雲與水的天空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