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錦囊 (5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草莓不是最毒!「台灣水果農藥殘留排行」出爐,剝皮水果要先洗再吃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1.jpg

根據農委會公告的109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這次檢測全台13673件蔬果中,農藥殘留比率最高的水果以前都非草莓莫屬,現在則換成百香果。

不過,營養師程涵宇強調,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不代表就是有毒蔬果,建議應盡量選購當季蔬果,並選擇有政府輔導之標章商品;於食用前,只要經由流動水清洗、去皮、去殼、烹煮等處理,即可去除大多數農藥殘留。

水果農藥殘留 不合格率排名

1、百香果13.9%

2、龍眼11.8%

3、柳橙10.3%

4、木瓜7.9%

5、洋香瓜6.2%

6、荔枝5.6%

2.jpg

7、草莓5.3%

8、印度棗4.8%

9、檸檬3.8%

10、香蕉3.2%

11、金柑2.9%

3.jpg

12、柑桔2.6%

13、芒果2.3%

14、火龍果2.1%

15、釋迦2.1%

16、柚子1.4%

4.jpg

/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

防農藥殘留  食前處理這樣做

若要減少農藥殘留,程涵宇分享,每個「食前處理」的步驟都會減少農藥殘留,「清洗、去皮、脫殼及切除蒂頭」等步驟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1、葡萄、草莓等漿果類(連皮吃):流動水清洗每一顆果實後再去除蒂頭。草莓經清洗和去除蒂頭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達47-92%

5.jpg

2、有果皮的水果例如柑橘、梨子、香蕉、百香果(皮不吃):切水果之前、去外皮之前,水果一定要先洗,如百香果、香蕉、橘子、柳橙,千萬別想說不會吃皮就不特別去洗,當我們在去皮剝皮的時候,容易不小心農藥會沾染到果肉,像是在砧板上切柳丁、百香果時果肉會不小心沾到果皮上的農藥把農藥吃下肚;剝橘子完手上摸到橘子皮上的農藥等。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癌症學會發布最新4大防癌指南:選對運動很關鍵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1.png

圖/Heho提供

近日,美國癌症學會(ACS)在《臨床醫師癌症雜誌》(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發布了《美國癌症學會預防癌症的飲食和體育運動指南》,對保持健康體重、增強體育運動、健康飲食、避免或限制飲酒等行為提出了具體建議,以降低癌症風險。

據指南介紹,不健康的體重、運動、飲食以及飲酒等因素在2014年導致的新發癌症病例,至少占美國新發癌症病例的18.2%;導致的癌症死亡至少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15.8%;這幾種因素的組合,是僅次於吸煙的癌症風險因素。

保持健康體重

世界衛生組織將成人超重定義為25BMI29.9k肥胖定義為BMI30;而體重健康範圍為18.5 BMI24.9。雖然遺傳因素和新陳代謝變化會導致肥胖,但能量攝入過多和能量消耗少,能量收支不平衡也會導致身體脂肪過多,出現超重和肥胖。

指南建議,飲食中應減少含糖飲料、速食和西式飲食,多添加富含膳食纖維和地中海飲食模式的食物。

增強體育運動:選擇高強度運動更省時

指南建議,成人每週至少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育運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體育運動;以多運動為佳,達到或超過300分鐘中等強度或150分鐘高強度運動,最為理想。

如果沒有這麼多的時間運動,指南建議,選對運動項目就很重要。像是可以選擇中等強度和高強度運動相結合的方式,即1分鐘高強度運動可以代替2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可以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加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或者1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加25分鐘高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運動包括:如散步、跳舞、悠閒的騎自行車、滑旱冰、騎馬、劃獨木舟、瑜伽。

●高強度運動包括:慢跑或跑步、快速自行車、游泳、跳繩、有氧舞蹈、武術、越野滑雪、足球、田徑或冰球、長曲棍球、單打網球、籃球。

 指南建議,選對運動項目就很重要。像是可以選擇中等強度和高強度運動相結合的方式,即1分鐘高強度運動可以代替2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2.jpg

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推薦8大最佳防癌食物

1.番茄:茄紅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因此對腫瘤有預防的作用,來源於它是非澱粉類蔬菜以及富含維生素C和類胡蘿蔔素。

●番茄的抗癌能力:研究發現可阻止幾種癌細胞的增殖,包括前列腺癌、乳癌、肺癌和子宮內膜癌。

2.核桃:在所有的堅果類食物中,富含ω-3的核桃抗癌的作用被研究的最多,核桃中的亞麻酸、鞣花酸、類黃酮都是常見的抗癌成分。

●核桃的抗癌能力:動物實驗顯示能減慢乳癌和前列腺癌的進展速度。

3.葡萄:葡萄是白藜蘆醇的豐富來源,這是一種具有抗癌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葡萄的表皮含有最多的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的抗癌能力:實驗室研究指出,白藜蘆醇能夠減緩癌細胞的生長並抑制淋巴、肝臟、胃和乳房細胞中腫瘤的形成。

4.蔓越莓:蔓越莓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可以預防尿路感染。花青素、熊果酸、苯甲酸等,也使它有極強的抗氧化能力。

●蔓越莓的抗癌能力:對預防結直腸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幫助。

5.櫻桃: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礦物質鉀、維生素A,鮮豔的顏色則代表了它擁有抗氧化力極佳的花青素。

●櫻桃的抗癌能力:對預防結直腸癌、口腔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幫助。

6.紅蘿蔔:紅蘿蔔是飯桌上常見的配菜,它的抗癌能力來自於類胡蘿蔔素(如β-胡蘿蔔素)和其他植物化學物質。

●紅蘿蔔的抗癌能力:降低結患直腸癌風險,對預防口腔癌、喉癌、肺癌、乳腺癌症有一定幫助。

7.蘋果: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一個蘋果能為人體提供至少10%的每日維生素C和纖維的推薦量。膳食纖維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降低腫瘤風險,包括幫助控制體重、腸道細菌可以使用蘋果膳食纖維來產生保護結腸細胞的化合物。

●蘋果的抗癌能力:對預防結直腸癌、口腔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幫助。

8.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除了綠色花椰菜,還有抱子甘藍、油菜花、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完全不含澱粉,富含吲哚(indole),可降低致癌風險。且幾乎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錳,一些深綠色的蔬菜還含有維生素K

●十字花科蔬菜的抗癌能力:對預防結直腸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幫助。

3.jpg

避免或限制飲酒

飲酒是繼吸煙和體重超標之後的,第三大可改變癌症危險因素,是至少7種癌症的確定病因,不論是白酒、紅酒或啤酒,而且不論攝入多少酒精,都會增加癌症風險,尤其是乳癌。

此前,美國癌症學會建議,對於飲酒的人應限制自己的飲酒量。在新版指南中,建議「最好是完全避免飲酒」,在不得不飲酒時,也應限制飲酒量,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

◆參考資料: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營養但別吃!專家揭感冒、發燒和喉嚨痛該吃與不該吃食材

聯合報 記者王郁婷╱輯譯

感冒、頭痛、喉嚨痛、咳嗽時,我們常被告誡應避開某些食物,以免讓症狀加劇。即使是平常被列為「營養優等生」的食材,在此時也可能讓不適症狀更嚴重。以下是專家列出的該吃與不該吃。

感冒、流感、發燒時

1.png

 菠菜 圖/123RF

避免吃 | 菠菜

組織胺是體內一種化學物質,當它釋放會觸發過敏症狀,許多食物也有組織胺的存在。它們會觸發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並加劇發炎反應,因而加重感冒與流感相關症狀。一般認為菠菜與草莓、番茄和柑橘類水果共食,可能釋放出組織胺。

2.png

 堅果 圖/123RF

避免吃 | 堅果

堅果含有協助人體抵抗感染的重要營養素,如鋅和維生素E。但要避免在疾病初期食用,尤其在胃不適和發燒的情況下。

由於堅果富含健康脂肪,身體需耗費更多能量來消化,這可能導致胃部不適。堅果也被認為會釋放組織胺,加重充血。

3.png

花椰菜 圖/123RF

避免吃 | 花椰菜

儘管花椰菜含有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AC,但纖維含量也很高,身體在病弱狀態時可能很難消化。為避免刺激胃腸道,建議選擇纖維含量較低且易消化的食物,讓身體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抗感染上。

4.png

 紅椒 圖/123RF

建議吃 | 紅椒

紅椒所含的槲皮素,是強大的抗氧化劑,也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防止病毒自我複製,修復感染引起的組織損傷,並緩解發炎。它還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C,可縮短感冒病程。

5.png

 蘑菇 圖/123RF

建議吃 | 蘑菇

細胞激素是負責人體免疫系統的小蛋白質,它們會調節免疫反應,在生病時發出警報,並在恢復健康時啟動睡眠模式。研究顯示蘑菇、靈芝和蟲草等,可以增加細胞激素,並幫免疫系統抵抗感染。

6.png

 雞湯 圖/123RF

建議吃 | 雞湯或肉湯

研究顯示,雞湯含抗發炎作用的化合物,是對抗感冒和流感的好食物。且肉湯中含有電解質礦物質,例如鉀和鈉,對保持身體水分很重要。

咳嗽或喉嚨痛

7.png

 生菜 圖/123RF

避免吃 | 生菜

根據喉嚨痛的嚴重程度不同,粗糙的生菜可能更難吞嚥而引發不適,建議等症狀恢復後再吃。

8.png

 柑橘類 圖/123RF

避免吃 | 柑橘類水果

這是一個難題,雖然柑橘類水果能補充維生素C和鉀等電解質,有利緩解感冒病程,但水果的酸度可能會使喉嚨更不舒服,建議喉嚨痛時,用其他方式補充維生素C。

9.png

 雞蛋 圖/123RF

建議吃 | 雞蛋

雞蛋不僅容易吞嚥,還含有維生素D和鋅,可與免疫系統協同作用,對抗病毒和細菌。另外,雞蛋的蛋白質被分解為胺基酸,然後再被循環成抗體和其他蛋白質,提供免疫系統更多能量。

10.png

 蜂蜜 圖/123RF

建議吃 | 蜂蜜

滑順的質地可緩解喉嚨疼痛、發癢,而且蜂蜜是一種天然止咳藥。也有研究顯示,蜂蜜具有抗菌特性,可幫助人體抵抗細菌。

資料來源╱赫芬頓郵報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可以減緩大腸癌進展?研究發現:咖啡中的多酚可能具抗氧化和消炎作用

◆轉載自《常春月刊》(圖文授權提供/健康星球)

近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喝幾杯咖啡,就可以減緩晚期大腸癌的致命進展。參與這項研究的近1,200名患者中,每天喝4杯或更多杯咖啡的患者,在13年的研究期內存活的機率提高了36%

大腸癌患者喝咖啡後,可減緩大腸癌進展

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鳳凰城Mayo診所醫學院的Christopher Mackintosh解釋說,轉移性大腸癌從最初的位置擴散出去,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無法治癒的疾病。

Christopher Mackintosh指出,飲食和運動等許多生活方式因素與大腸癌患者的壽命延長有關。但在這次的研究則發現,接受過化療的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喝咖啡之後,可以減緩大腸癌的進展,並且可以延長生命。

所有參與者都是在2005年至2018年間進行的一項較大的癌症治療研究的一部分,在此期間,研究記錄了這些人食物和飲料的攝取量。

1.jpg

喝咖啡越多的人,生存利益就越大

研究人員最終發現,喝咖啡越多的人,生存利益就越大。就像是每天最多喝1杯咖啡的患者,往往在診斷後可以存活30個月;每天喝23杯的人則存活了32個月,每天喝4個或更多杯的人的生存期則長達39個月。

在減緩癌症進展方面,多喝咖啡也有幫助。每天喝23杯的人,比喝1杯或更少的人病情惡化得更慢;每天喝4杯或更多杯咖啡的患者的疾病進展速度,甚至進一步的降低。而且不論有沒有含咖啡因,都是一樣的結果。

至於什麼是咖啡與改善大腸癌之間的關聯性,專家指出,可能咖啡裡面含有上千種化學化合物,其中許多化合物具有已知的生物活性潛力。例如咖啡中的多酚可能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而咖啡因可能會增加腸蠕動等效果。不過,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確認咖啡在晚期大腸癌進展中的確切作用。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太陽眼鏡的四大重點

◆本資訊摘錄自《眼睛問題知多少》

考慮美觀及舒適性,在此以防曬角度,提供讀者選擇太陽眼鏡的四大重點:

 1. 鏡面的大小:鏡面越大提供較大的遮蔽面積。

 2. 眼鏡的服貼度:眼鏡越服貼,鏡片與眼睛之間的距離越短,則光線較不容易從上下或側面穿入,防曬效果就越好。

 3. 鏡片方面:要避免藍色光入侵,可以選戴灰色、茶色或綠色鏡片的太陽眼鏡,避免使用藍色鏡片的太陽眼鏡,很多人以為鏡片顏色越深,防紫外線效果就愈好,其實深色鏡片只是阻絕了較多的可見光,與紫外線沒有必然的關係。

 4. 防紫外線的效果:最主要決定於鏡片的材質,效果最好的是「聚碳酸脂鏡片」,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太空鏡片」;其次是樹脂鏡片,但是如果經過抗紫外線鍍膜處理,則可以達到與太空鏡片類似的效果,最差的是玻璃鏡片。

 眼睛的角膜與水晶體對紫外線有一定的過濾作用,相對的,對眼睛的傷害也就集中在這兩個組織,因為水晶體只能過濾很少的藍光,所以反倒是藍色光對於視網膜的傷害較大。為了防止藍光對於眼球造成的傷害,特別要注意點散瞳劑治療近視的兒童,散瞳劑除了麻痺睫狀肌外,瞳孔也會放大,進入眼睛的光線量也會增加,包括藍色光,這也正解釋點散瞳劑的孩童到戶外容易畏光的原因,提醒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戴上遮陽帽或是太陽眼鏡。

 大部分人知道皮膚要防曬,其實眼睛也要防曬。所謂防曬指的是阻隔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因為紫外線在眼睛可能引起許多病變,包括眼皮腫瘤、光角膜炎、白內障以及黃斑部退化等等。可見光中的藍光,也可能造成視網膜退化,所以正確的眼睛防曬,應包括紫外線與可見光的藍光波段。

 至於要如何防曬呢?戶外防曬除了撐洋傘、戴帽子,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副適當的太陽眼鏡。眼部肌膚多缺少脂肪層,比面部肌膚薄弱的多,在城市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各種外來侵襲的傷害。給眼睛四周肌膚選一款質地輕盈的隔離產品,它能幫助眼部肌膚有效抵抗空氣粉塵和微波輻射,還能減輕眼妝產品對於眼睛四周的肌膚造成負擔。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癌之王是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本文轉載自《今健康 》

1.jpg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大蒜是不少料理當中的靈魂腳色,相信也有不少民眾聽說過吃大蒜有益身體健康,或者吃大蒜配香腸,除了對味也更對健康有利。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蒜確實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對身體的刺激也不小,提醒民眾適度攝取,對健康更加有利。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多元還抑菌、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表示,大蒜被譽為防癌之王,營養非常多元,包括硫、鋅、磷、鉀、硒,以及維生素B群、C。最備受矚目的就是它含有相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也就是民眾常常聽到大蒜有利於防癌等好處的關鍵,例如讓大蒜味道重的含硫化合物「大蒜素」,也有黃酮類、黃烷醇等多酚類化合物,以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大蒜最常被研究且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的好處,就包括了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的活性、抗氧化的作用等,並有助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維持人體免疫力,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

其中對於防癌、防癌的效果,在胃癌、腸癌更為顯著,例如因直接降低細菌活性的關係,可降下胃癌其中一項的危險因子: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生率,同樣的原理,也有助避免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說是食物界的抗菌素。

2.jpg

吃香腸配大蒜有助防癌?

許多民眾最常吃大蒜的場合,不外乎就是配香腸,這兩味可說是絕配,也有人認為吃香腸配大蒜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畢竟香腸這類的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烹調過程中較多容易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而大蒜可降低致癌物生成。不過已經生成的致癌物,大蒜並無法直接抹去它的存在,因此嫚嫚營養師認為,或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不過應為吃的當下也配上了大蒜這樣的蔥屬蔬菜,可以補充到多元的抗癌植化素成份,因此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但當然也還是建議民眾,任何食物適量即可,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營養多元更有助於防癌。簡單來說,會有幫助,但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大嗑香腸。

大蒜吃法不同,營養也不同?營養師:橫切生吃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隨著吃法不同,對身體防癌、抗菌、抗氧化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常見吃法如整瓣的生大蒜、切半的生大蒜、整瓣一起烹調完成的熟大蒜等,嫚嫚營養師指出,當中營養發揮最高的就是切半的生大蒜。

嫚嫚營養師解釋,大蒜素需要接觸到氧氣進行釋放,因此烹煮雖然也吃得到其他營養,不過恐怕就吃不到大蒜素。最推薦的做法為橫切或搗脆讓大蒜大面積接觸氧氣,然後後靜置十分鐘等待營養釋放後食用,如此可攝取到完整的營養,又不會讓營養揮發掉。

3.jpg

大蒜有利健康但不宜多食 營養師:4種人更要少吃。

任何再健康的食材都是過猶不及,大蒜也是,大蒜對身體好處雖然相當優越,但吃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相當顯著。大蒜屬於刺激性的食材,若短時間內食用過量,恐會造成胃黏膜傷害、刺激腸道,造成胃炎、胃痛、腹脹、腹瀉等不適,過多也可能造成心跳加速、頭痛等情況。而大蒜素等營養,也會進入到血液、乳汁內,因此哺乳者也不宜多食,以避免幼兒藉由乳汁攝取過量的大蒜素造成身體不適。另外,若有服用抗凝血劑藥物者,大蒜食用過多,也可能影響到藥物作用,這點也需注意。嫚嫚營養師建議,平常吃大蒜,建議一瓣生大蒜,或兩到三瓣的熟大蒜即可,腸胃不佳者建議先吃飯,配菜時在食用大蒜,先墊墊胃,避免大蒜直接造成刺激。

4.jpg

大蒜口臭怎麼消?營養師:可喝綠茶等除臭。

許多民眾吃完大蒜最傷腦筋的就是殘留在口腔的味道,嫚嫚營養師建議可以配鮮乳消除臭味,主要原因並非在鮮乳可覆蓋味道,而是在蛋白質有助包覆產生氣味的大蒜素。而其他像是喝綠茶、咀茶葉、嚼薄荷口香糖也有所幫助,民眾不妨可以試試看。

5.jpg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提升心肺耐力 適合慢性病患

作者/藍青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助理教授

111.jpg

太極拳應用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患者,可以明顯提升心肺耐力。圖╱123R

春秋戰國時,有一種延年益壽健身法,稱為「導引」。最早紀錄出自莊子,《莊子.刻意》:「吹眗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導引術源自道家養生哲學,包括三個元素:呼吸運動、肢體運動、以及器械運動,影響了後來氣功和太極拳的發展。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3號墓中出土了帛畫「導引圖」,描繪了44種男女運動姿勢,證實了導引術的確存在,且被貴族階級作為墓葬之物,是一種珍貴的養生法。

根據研究,太極拳可促進心肺功能、肌耐力、柔軟度及平衡性等健康體能要素,改善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太極拳可以減少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對健康的危害。

此外,太極拳適用於神經疾病,如腦中風、巴金森病、頭部外傷、多發性硬化,可以改善運動及平衡能力,增進自我健康感。有風濕病及關節炎的患者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疼痛、憂鬱,增進身體功能及生活品質。太極拳也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女性練拳者可延緩停經後骨質密度減少。

太極拳應用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患者,可以明顯提升心肺耐力;對於心臟衰竭的患者,練拳可以增進運動能力,改善生活品質及睡眠品質。

太極拳是一種有氧運動,主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提高呼吸的效率。練拳者的最大攝氧量較同年齡的人高2030%,長期練太極拳的人,也可延緩心肺功能衰退的速率。

太極拳是用半蹲姿練習,蹲馬步可以訓練大腿、小腿和腳掌肌肉。太極拳的動作中有很多單腳站立,重心轉移及平衡的動作,可以改善平衡能力,減少跌倒的機會。

老年人經過太極拳訓練後,跌倒的機會可減少一半。太極拳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且運動傷害很少,可以推廣作為國民的健身運動,也適合推薦給慢性病患作為運動治療的選擇。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口罩這5種運動不適合做!醫曝3關鍵:躲過警察躲不掉風險

聯合新聞網 / 綜合報導

111.jpg

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五種運動不適合配戴口罩進行,呼籲疫情嚴峻之際,民眾還是以在家運動為主。

示意圖/ingimage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目前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14日,民眾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不過日前卻傳出有民眾戴著口罩慢跑,昏倒在地無呼吸心跳。對此,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五項運動建議不可配戴口罩,除了會增加吸吐氣的阻力而影響體力外,還可能成為病菌破口,鼓勵民眾實施「居家運動」。

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新加坡專家學者意見》內容,建議從事「快跑」「慢跑」、「騎車運動」、「瑜等靜態運動」及「爬山」等運動項目時,禁止配戴口罩,他也補充提醒,外出戴口罩的活動,只適用於散步、慢步。

黃軒進一步指出,運動時不建議配戴口罩,原因包含一、口罩會增加「吸吐氣的阻力」,肺部做功的能量會增加,使體力更易耗損;二、若配戴的是N95,做低活動量的運動時,氧氣濃度會降低、二氧化碳則會增加,導致身體新陳代謝速度增加,耗損龐大的體力去代償氧氣的不足。

而第三點,黃軒點出,戴著囗罩時需要更用力地呼吸喘氣,不斷張大口吸吐空氣的動作,將使口罩很快就會被口水、汗水,甚至是鼻水浸濕,病菌可能將隨著水氣進入口罩,失去原本的防護力。

黃軒強調,如果民眾擔心外出未戴口罩被抓,硬是戴口罩去運動,雖然能躲過警察的罰單與糾正,但恐怕仍躲不過自己的身體健康危機,因此在疫情擴大的情況下,他鼓勵民眾還是盡量在家運動,避免風險。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為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疾病,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就是高血壓。高血壓平時症狀並不明顯,有些病人即使血壓異常升高,身體不會有不適感,因此常常忽略而耽誤就醫。高血壓的可能症狀為: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

高血壓的成因有兩大類:一是原發性高血壓:沒有明確的病因,主要成因和遺傳、年齡、體重等有關。較難改善,需要使用藥物搭配主生活與飲食方式的改變來調整。二是續發性高血壓:有明確病因,包括藥物的使用、懷孕、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等,排除上述因素,血壓就可回復正常。

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平時不會有太多明顯症狀,即使血壓異常升高,病患可能身體不會有不適而不自知,因此常常忽略而耽誤就醫,某些患者可能會有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

高血壓進展

目前國內對於高血壓可以分為以下幾期(根據2015年台灣版的高血壓治療指引):

• 正常血壓:收縮壓低於120mmHg,且舒張壓低於80mmHg

• 高血壓前期:收縮壓120139mmHg,或舒張壓80-89mmHg

• 第一期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或舒張壓90~99mmHg

• 第二期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或舒張壓100~109mmHg

• 第三期高血壓:收縮壓高於或等於180mmHg,或舒張壓高於或等於110mmHg

• 單獨收縮型高血壓;收縮壓高於或等於140mmHg,且舒張壓低於90mmHg

• 建議當血壓收縮壓高於或等於210mmHg,舒張壓高於或等於120mmHg時則應立即送醫。

根據201711月由ACC(美國心臟病學會)、AHA(美國心臟學會)等多個學術機構,重新將高血壓進行新的定義和分類,國內尚未採用:

• 正常血壓:收縮壓低於120mmHg,且舒張壓低於80mmHg

• 高血壓前期:收縮壓120129mmHg,且舒張壓低於80mmHg

• 第一期高血壓:收縮壓130139mmHg,或舒張壓80~89mmHg

• 第二期高血壓:收縮壓高於或等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或等於90mmHg

高血壓併發症

高血壓會對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併發症,及早治療才能避免:

1.  動脈:血壓高可能使動脈內膜增厚,使血管硬化,管壁變厚且狹窄;並會破壞動脈管壁,形成斑塊或動脈瘤,萬一發生主動脈剝離、破裂,將比心肌梗塞更危急,病人甚至來不及開刀就喪命。

2.  心臟:血壓高造成動脈阻力增加,導致左心室得更用力才能將血液打出去,長久下來左心室會變為肥大,致使心臟衰竭;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因而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危險增加。

3.  腦部:高血壓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或是血塊阻塞血流至大腦各部位,是引起中風主要原因。

4.  腎臟:血壓高會使腎臟血液循環惡化,破壞腎功能,引起腎衰竭。

5.  眼睛:高血壓會造成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嚴重者會有失明的可能。

6.  代謝症候群:高血壓也常帶來高血脂以及高血糖,將來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中風的風險。

高血壓常見致病原因

高血壓的成因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難以找到病因的原發性高血壓,另一類是特定疾病引起的續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較難改善,續發性高血壓可針對病因改善病情。

高血壓種類

高血壓可分為兩類,一為原發性高血壓,另一類為續發性高血壓。

1.  原發性高血壓:就是沒有明確的原因而引起的高血壓,主要成因和遺傳、年齡、體重、過多的鹽份攝取、長期的壓力、生活習慣不良、吸菸等有關。

2.  續發性高血壓:與原發性高血壓相反,可找出明確病因,包括藥物的使用、懷孕、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或是主動脈狹窄等,排除以上因素血壓即可回復正常。

高血壓好發族群

• 肥胖

• 吸菸

• 年長者

• 生活習慣不良

• 孕婦

• 腎臟疾病

• 內分泌失常

高血壓預防重點

1.  減重:減輕體重對降血壓有顯著效果,維持BMI18.524範圍內,且研究顯示每減重十公斤,血壓會降5~20mmHg

2.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對控制血壓都有幫助,規律的有氧運動效果極佳。

3.  戒菸:抽菸會增加血管中的壞膽固醇,造成動脈硬化,使血管收縮狹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4.  限制飲酒:少量的酒精有降低血壓的功效,但超過建議量則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國衛院建議一天酒精量不要超過10公克,約為一瓶啤酒或是120cc的紅酒。

5.  睡眠正常:壓力大、長期失眠會導致血壓上升,因此正常的睡眠習慣可以維持血壓的穩定。

高血壓診斷方式

一般使用血壓計就可以測量,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量血壓的前半小時,避免進食、運動、抽菸、喝含咖啡因飲料。

2.  使用經過認證的血壓計

3.  舒適坐在椅子上,腳應著地。至少休息5分鐘才開始測量。

4.  測量時,手臂位置與心臟同高,血壓計的臂帶大小應可圍繞手臂80%,大人、孩童需用不同的臂帶。

5.  血壓應至少測量兩次,採平均值。

6.  一般民眾約3個月量一次,高血壓病人則依照醫師指示。

7.  最好在家量供醫師比較,以免有的人到醫院因為緊張,導致測量數值不準確。

高血壓治療

高血壓常以藥物來進行治療,需要遵照醫師指示,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或是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降壓效果較強的藥物,常見副作用可能有乾咳、水腫,腎功能不全病人可能出現腎功能惡化或高血鉀症。

2.  乙型阻斷劑:乙型阻斷劑會造成心跳減緩,甚至影響心臟傳導,且可能誘發氣喘,並影響血糖。

3.  鈣離子阻斷劑:會使心跳減緩,因此心臟相關疾病病人應小心服用。

4.  利尿劑:增加排水來使血壓降低的治療方式,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或是痛風等。

高血壓照護重點

高血壓的照護得從日常做起:

1.  病人必須謹遵醫師要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

2.  家中有其他高血壓病人時,不能共用藥物,因為高血壓藥物是針對病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而給予。

3.  注意保暖。

4.  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營養均衡。

5.  定期量血壓,出現異常時即需就醫。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證實喝2飲品降早逝風險 專家:喝對方法很關鍵

作者/林以璿

1.png

研究指出定期飲用咖啡與綠茶可降低心臟疾病與中風患者早逝的風險。 圖/ingimage

咖啡與茶深受人們喜愛,許多人會選擇飲用該飲品來開啟一天的工作行程,甚至有人一天沒喝就會渾身不對勁。兩種飲品都含有對健康有幫助的營養成分,不只提神,近期也有研究指出定期飲用咖啡與綠茶可降低心臟疾病與中風患者早逝的風險。

該研究於今年2月份發表於美國《中風(Strock)》期刊,研究報告指出,日本收集了46,21340-79歲參與者的生活、飲食及病史,並追蹤約18.5年,其死亡率直至2009年。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加奶、不加糖及不過量的前提下,喝茶可以降低中風與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喝咖啡則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

針對曾經中風過的患者,與沒有喝綠茶習慣的參與者相比,每週喝1-6杯以上綠茶的人,早逝風險降低了27%;每天喝7杯以上的早逝風險則降低了62%,對於曾經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研究團隊發現飲用綠茶也有相似上述的效果。而曾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每週喝1杯以上咖啡的人,早逝風險也降低了22%

綠茶咖啡有益健康,但是心血管、腸胃道疾病患者需謹慎

有民眾在看到這篇研究之後,到診間詢問醫師是不是每天飲用咖啡跟綠茶就可以改善症狀?對此,部立南投醫院心導管中心嚴元鴻主任指出,由於這篇研究只是針對數據進行觀察性研究,攝取無糖無奶的咖啡與綠茶可能可以預防死亡風險。

「但是,曾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以及醫師評估為高度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仍應戒菸、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規律運動、遵從醫囑、定期服藥、定期返診追蹤,來降低復發及死亡的機率。洪弘昌院長也提醒有消化性潰瘍或腸胃道出血等嚴重症狀的民眾,建議避免喝茶及咖啡,以免導致病情加重。

喝錯時間精神更差!專家建議:早上喝最好

中醫師周宗翰則是建議,通常是早餐後一杯茶能幫助身體清腸排毒,讓接下來一整天的身體運作處於較好的狀態。中午或者下午則可以根據愛好適當飲茶,而晚上則應該少喝茶,特別是濃茶,否則容易因茶的振奮效果導致睡眠品質不高,甚至會失眠,太晚睡覺不利於養生。

Heho健康營養師吳宜庭指出,飯後一小時不要喝茶,避免鐵質流失。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高達 50%的鞣酸,會妨礙腸道對鐵質的吸收。

至於咖啡什麼時候喝?周宗翰表示,早晨有喝咖啡藉以提神習慣的人,還得考量本身是否已經出現睡眠障礙;若有睡眠障礙,便要小心掌握飲用咖啡的時間,最好上午飲用完畢,中午過後就不要再喝,否則亢奮狀態可能持續到夜晚,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參考資料:

Green Tea and Coffee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Persons With and Without Stroke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本文轉載自常春月刊

1.jpg

吃魚有益健康,但買魚似乎是很多婆婆媽媽的困擾,畢竟要挑到好魚可不容易,萬一挑得不好,不但餐桌上家人不捧場,若是吃到不新鮮的魚,反而增加健康的風險,其實,挑好魚是有訣竅的,只要掌握原則,好魚上桌一點都不難。

市售魚貨非現撈處理 新鮮度隨販賣環境改變 

養殖漁業黃徹源表示,不論是傳統市場或是大賣場、超市,魚貨的來源大都來自清晨的批發市場,批發市場所批發的魚貨是打撈後,急速降溫的冰鮮魚,因此不管到何處購買,都不會是現撈未處理過的魚貨,只是商家批發後,再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從批發市場批發魚貨時,魚貨的新鮮度是一致的,但之後隨著賣場環境的改變,可能影響眾採買時的新鮮度。

而傳統市場販售時,多是將魚一條一條的露天擺放在架上供選購,消費者也偏好這種選購方式,甚至認為這才是新鮮的魚,但黃徹源解釋,魚要新鮮,一定得要保冰,在常溫下放置太久,溫度過高,會讓魚失去新鮮度,產生腥味;傳統市場的販售模式,若保冰的工作做得不夠,很容易讓魚變得不新鮮。

2.jpg

底層僅有薄薄的冰 保鮮效果不合格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直言,魚如果擺放在常溫下販售,架上只有底層薄薄的冰,販售條件絕對不合格。夏天時,魚的底部因接觸冰塊可降至2℃、3℃,但中間可能就上升到10幾℃,上方接近空氣的部分就與室溫相同,達到30℃以上,很難達到保鮮效果。

很多大賣場在海鮮區會設立一個大冰台,形成一個開放式的冰箱,魚貨放置在冰台內,如同放在冰箱裡,可以持續保鮮,保鮮度良好。

超市雖然沒有大冰台的設計,但會將處理好的魚貨放在約5℃的冰櫃中,供消費者選購,同樣也是以低溫保存方式,保持魚貨的新鮮度。

3.jpg

選購新鮮好魚 5大原則要牢記

不同銷售管道的環境不同,對於魚貨從批發到消費者手上的新鮮度也會有某種程度的影響,除了選擇保鮮穩定度較高的賣家之外,黃徹源也提供5大原則,供消費者參考:

1、觀察魚的眼睛:新鮮的魚,眼睛會飽滿、明亮,如果是清蒸烹調,魚的眼睛會凸出來,如果魚不新鮮,眼睛即會凹陷。

2、察看魚鱗:新鮮的魚,魚鱗會有光澤度,完整且滑順,不會乾乾的。

3、聞味道:買魚時,一定要聞聞看,新鮮的魚並不會有腥味,若魚腥味太重,表示新鮮度有差;此外,有些業者會輔以化學藥物去除腥味,若聞起來有化學味道,就不要購買。

4、賣場環境:留意賣場是否注意魚貨的保冰工作,因為保冰等於保鮮,若沒有冷凍冷藏設備,就常需借助福馬林或吊白塊等致癌的保鮮劑。

5、趁早選購:不論是傳統市場、大賣場或是超市的魚貨,都是由清晨的批發市場供應,若是每天開賣時選購,不但可以挑最新鮮的魚,而且貨色最齊全;若是太晚才 買,也拉長了魚貨在銷售場地的環境變數。

4.jpg

冷凍魚非不新鮮 急凍處理保持鮮度

不論是傳統市場、大賣場或是超市,這類由批發市場批發的魚貨都屬於冰鮮魚,而在市面上還有一種冷凍魚,這類魚在捕獲後,會盡速送往認證的處理廠,進入急速冷凍的作業,以保持魚的新鮮度,市售的冷凍魚都已切塊,並非全魚。

江守山指出,很多人會有冷凍魚比較不新鮮的認知,其實這是錯誤的,魚捕撈後急速冷凍,才可保持在最新鮮的狀態,經急凍的魚,眼睛仍保持明亮、魚體堅實、色澤鮮明,魚肉也能保持在一定的鮮度。

5.jpg

解凍冷凍魚有技巧 包塑膠袋用水沖

消費者不喜歡冷凍魚的原因還有一點是,不懂得解凍的技巧。江守山發現,很多人解凍時會將魚置放在冷藏室或室溫下,讓其慢慢解凍,但解凍過程中流出的水可是具營養價值的細胞內液,正確的解凍方式應是將魚包在塑膠袋中,再用水沖,使其快速解凍。

不論是冷凍或是冰鮮的魚,對很多人而言,似乎還是沒有現撈來得好,但黃徹源強調,經由冷凍或是冰鮮的魚,不但可以保持新鮮度,而且衛生,要吃到現撈活魚的限制太多、機率太少,經由冰鮮和冷凍技術的輔助,才能讓消費者隨時都可吃到新鮮、衛生的魚,而且維持貨源的穩定。

6.jpg

價格便宜就是當季魚 價格非新鮮程度依據

除了講求魚的新鮮度,市售不同魚種的價格差異也很大,但可不是貴就是好,便宜的魚就不值得吃。黃徹源指出,有些魚早年很貴,現在很便宜,也有些魚前幾年很便宜,現在卻很貴,魚種相同,只是因貨源供應量不同,造成價格上的波動,選魚時,價格並非參考依據,重點在於新鮮。

此外,魚的價格可能與其口感有關,辦別當季魚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價格便宜就是當季魚,意味供貨量大。

7.jpg

鮮魚蒸煮炒 癌症自然少

很多婆婆媽媽會將某些魚與特定的烹調方式聯結在一起,但這並非必然的原則,黃徹源強調,只要魚新鮮,清蒸或是加點薑絲水煮,既簡單又美味。

江守山指出,新鮮的魚,不論蒸、煮、炒都很美味,但不要用炸的,因為炸魚的過程,魚肉的DHAEPA會流失1/3;此外, 醃漬魚也要少吃,有研究指出,吃新鮮的魚可降低罹患食道癌與大腸直腸癌的機率,但若吃醃漬的魚,反而會增加這些癌症的風險。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果吃太多就是在囤油! 一天超過「這量」傷心、傷血管…還會愈來愈胖

◆本文轉載自常春月刊

1.jpg

堅果種子類如「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花生、腰果」等,是近年很夯的養生健康食物,但你吃對「量」了嗎?

堅果類食物營養 攝取過量仍會導致身體負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國民飲食指南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搭配各類食物攝取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

不少重視健康者,逐漸以各種堅果類食物當成早餐、下午茶點心或零食,業者也紛紛推出多款式堅果商品,如堅果麥片或堅果種子麵包等產品。高劭穎提及,堅果類食物取得容易,但大部分人對適當的攝取份量不清楚或未節制,導致過量攝取,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恐增加體重負擔。

2.jpg

堅果種子類1份份量有多少?你吃對了嗎?

3.jpg

堅果取代部分食用油脂 盡量挑選無調味或未油炸

堅果種子類含豐富油脂,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堅果類除了提供油脂,也含維生素E及礦物質、磷、鎂、鉀等,以堅果取代部分食用油脂更健康。高劭穎建議,堅果類挑選無調味或未油炸的,如果覺得堅果太硬不好咀嚼,可以先敲碎或以粉狀食用。

4.jpg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高山症?

◆本文轉載自康健知識庫

高山症也稱為高海拔疾病、高山反應,在海拔2100公尺以上的任何高度都可能發生,主要是因為高度上升,導致大氣壓力下降,氧氣的分壓降低,當人體無法適應缺氧環境時就可能發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嘔吐等,嚴重高山症可能會造成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高山症一般可以分成3種,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其中高海拔腦水腫及肺水腫都可能在短時間造成患者死亡,發生時最好盡速降到低海拔的位置,愈早處理患者完全康復的機率就愈高。

好發族群有孕婦、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動脈高壓、糖尿病等患者,以及有高山症病史或家族史的人。想預防高山症,建議上山前可先到醫院做健康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根據醫師建議準備適當的預防高山症藥物。

高山症症狀

高山症(高海拔疾病或高山反應)可能出現的3種類型的狀況:

• 急性高山症:患者會因為缺氧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厭食以及失眠等症狀。

• 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腦水腫最主要的症狀是劇烈頭痛,並合併步態不穩、噁心、嘔吐、行為異常、幻覺和意識模糊等症狀。

• 高海拔肺水腫:患者會先出現運動能力變差,合併乾咳、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狀,之後會發展為咳血、虛弱以及發紺等嚴重症狀。

高山症進展

當登山超過2100公尺的高度時,人體會開始因為稀薄的氧氣而缺氧,身體機能開始變差,尤其是腦部及心臟,初期會出現頭暈、頭痛以及嘔吐等較輕微症狀,如果這時沒有向較低海拔處移動,可能會慢慢演變成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症狀也會慢慢變強,甚至有致死的可能。

高山症併發症

1高海拔腦水腫:步態不穩是高海拔腦水腫的指標症狀,如果沒有緊急處置會漸漸出現行為異常、幻覺以及意識模糊,患者最快24小時內會死亡。

2 高海拔肺水腫:高海拔肺水腫的指標症狀是患者在休息時仍感覺呼吸困難,後期會併發咳血以及發紺等嚴重症狀。

高山症常見致病原因

高山症的發生是因為海拔高度上升,導致大氣壓力下降,氧氣的分壓降低,再加上人體對於高山缺氧環境的調適約需35天,所以大多數高山症的發生是由於身體適應高海拔環境的速度無法跟上高度上升的速度引起,通常在海拔2100公尺以上的環境,就會開始發生高山症的症狀,且高山症的危險因子與基因有關,如果過去曾有高山病病史或是家族史,在登山前就要特別注意。

高山症種類

高山症可以分成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以及高海拔肺水腫。詳細說明可以參考症狀中的說明。

高山症好發族群

• 心臟衰竭病人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

• 肺動脈高壓病人

• 糖尿病病人

• 孕婦

• 高山症病史或是高山症家族史的人

高山症預防重點

預防高山症藥物,最好由專業醫師或藥師協助建議使用藥量:

• 磺胺類藥物:常見藥物丹木斯(Diamox),但對磺銨劑過敏、腎臟疾病或蠶豆症患者則不能服用。

• 類固醇(Dexamethasone):針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所用的藥物,使用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副作用,例如高血糖以及免疫抑制的族群等。

• 其他藥物:包括鈣離子阻斷劑、威而鋼以及犀利士等,建議先諮詢醫師後再使用。

高山症診斷方式

高山症是透過觀察病人的症狀做診斷。

高山症治療

當高山症發作時,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下山,盡快移動到較低海拔的地方,就能讓症狀減輕,對於輕度高山症患者來說,只要降低約150公尺左右,症狀就會改善,而症狀嚴重的患者大約要降低5001000公尺之間,症狀就會減緩,部分預防高山症的用藥也能用於治療,建議可以在出發前先詢問醫師藥物的使用方法。

高山症照護重點

• 當患者高山症發作時,盡量別讓患者睡著,因為睡眠時的低氧現象,反而會讓病情變更重。

• 頭痛患者可以服用止痛藥,但不能含有阿斯匹靈,因為阿斯匹靈會降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可能導致視網膜出血。

• 如果有攜帶氧氣筒,可以給予患者高濃度氧氣治療。

• 如果有事先準備攜帶式加壓袋,可讓病患進入。

• 最安全的方式還是盡早下山,尤其當出現高海拔腦水腫或肺水腫症狀時,絕對要盡快下山。

高山症就醫提醒

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

• 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

•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 高山症是怎麼得到的?

• 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 高山症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

•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高山症,照顧者應該知道:

• 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

• 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 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

疾病發生部位

高山症的症狀主要發生在頭部以及肺部。

看診科別

家庭醫學科

胸腔內科

一般內科

參考資料

高醫醫訊:高山症的預防與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認識高山症

新光醫院衛教文章:高山症

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衛教文章:高山症

WebMDAltitude Sickness: What to Know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凍肉易有腥味,主廚:冷凍前多做1件事就不怕

◆作者 / 詹姆士(鄭堅克)  ◆出處 / 寫樂文化出版

1.jpg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為什麼解凍的肉類總是有股腥味?「型男大主廚」詹姆士分享做菜入門絕招,他說,冰箱管得好,下廚的時候組合食物的速度就會快,這是做快手菜的第一步。

所以,當你買完菜回到家,不要只把食材分冷藏、冷凍丟進去就算了,詹姆士會花2個小時處理食材,看起來雖然麻煩,但這時間花得絕對值得。

肉類或海鮮,除非會在一兩天之內用掉,否則都需要冷凍。很多人覺得解凍的肉會有一股腥味,這是因為在解凍的過程中肉類會排出組織液,造成腥味。因此不妨試試,在冷凍之前先把肉包上一層廚房紙巾,放到夾鏈袋裡再送進冷凍庫,回溫的時候,紙巾就可以吸附組織液不回滲到肉裡。

魚類的組織液就更腥了,最好買回家當天就煮掉,如果真的需要冷凍,就要比照日本料理廚師的做法,多做一道工序,先在魚肚裡塞滿紙巾,魚身再包覆一層紙巾之後再進冷凍庫,就可以減少腥味來源。

肉類可以先切絲、切丁或切片,分小包裝,用保鮮膜包起來壓扁,一層一層平鋪好,放入保鮮盒,既不會佔空間,也因為小量分裝,要用時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退冰到剛剛好的份量。

市面上有很多種可以收納盒,詹姆士的經驗是,圓形的收納盒最難用,因為它會浪費冰箱空間,最好挑方盒,並且只需要大中小3種尺寸,各買23個,就足以滿足小家庭的需求,看起來整齊又能無形中增加收納空間。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遠紅外線」的問答時間

◆本文轉載自晨星健康網

Q:甚麼是遠紅外線?

A:遠紅外線為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波長比可見光更長(波常大於3微米以上),主要能與生物體產生共振吸收,因此是高吸收效率、超長波的能量,可以深入身體內部產生作用。

人體會有溫度為細胞組織進行生化反應的結果,該溫度相對應的光線為99.5微米的波長,屬於遠紅外線的光線,因此812微米波長範圍的光線,為人體相對應特有的光線,又稱為生育光線,亦即對人體的成長非常重要的光線。

遠紅外線物理的定義是波長大於3微米的光線,其中以812微米為人體可共振吸收的光線,因此遠紅外線常以812微米,或擴充到220微米範圍的光線,作為遠紅外線產品的主要波長範圍。

Q:遠紅外線對人體有何作用?

A:遠紅外線對人體的作用參考第三章之遠紅外線對生物體的效益,包括(1)抗氧化抗發炎(2)改善心血管功能(3)改善肌肉痠痛與運動恢復(4)促進循環與疼痛緩解(5)活化細胞促進代謝(6)生物體內水分子活化等。

Q:遠紅外線使用有無副作用?

A:遠紅外線是一種作用緩慢的能量,漸進式的調整身體機能運作狀況,屬於非侵入式的物理性理療方式,沒有副作用產生。

然為提高遠紅外線的能量,有些遠紅外線的產品會加熱,提高溫度來產生更強的遠紅外線,這種情況就需注意溫度的問題,使用過久會有因熱(或稱近紅外線)產生皮膚紅腫的燙傷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唯這種情況為近紅外線(熱)的副作用,並不是遠紅外線能量提高產生的副作用。遠紅外線本身沒有明顯熱能,是屬於非熱效應,所以本身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Q:遠紅外線會促進血液循環,會不會造成血壓改變?

A:遠紅外線會增加血流速與血流量,唯它是直接作用在血管上,經由提高血管壁的彈性與減少血管中的障礙來提高血流的,不是靠心臟加大它的那個推力,所以對於血壓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一樣的,血壓如果太低,循環也鐵定是不好了,所以用遠紅外線可以幫助循環,但是一樣我們人體是需要時間去調理而來適應的,所以有高或低血壓症狀的還是要看醫生,靠藥物暫時來緩解了,長時間的調理遠紅外線是有幫助的。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感冒快快好 可試試這7方法

作者/顏世蓮

感冒是最常見的小毛病,一般成人每年平均感冒兩到三次;嬰兒和兒童感冒的次數比成人要多。感冒是不分季節和時候的,一旦感染上,症狀通常在兩三天之後達到高峰,然後在14天之內開始好轉。根據美國肺科協會的研究,老年人和有長期病症的人患感冒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感冒的症狀讓人苦惱,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喉嚨痛、咳嗽、眼淚汪汪,有時還會發燒,但是並不常見。

如何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呢?

根據《柳葉刀傳染病期刊》的研究,認為紫錐菊(echinacea)是一種草藥的補品,可將感冒時間縮短1.4天。

不少研究報告指出,每日68克的維生素C,可以縮短感冒的時間。

維生素D缺乏的人,可以補充劑量而達到預防感冒的效益;但是不缺少維生素D的人並不能從服用這種補充劑中獲得益處。

清淡的雞湯可以幫助緩解感冒的症狀。

感冒時喝牛奶,會加重流鼻涕和咳痰的症狀。根據英國的研究,感冒喝牛奶會導致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不能減緩病情。

多喝水,若是喝白水沒有味道,可以加溫熱的紅茶、檸檬水,以及稀飯等等。

吃大蒜,所有含硫化合物如青蔥、洋蔥和大蒜類的青菜,都可以減緩感冒症狀。

另外還有益生菌可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作的次數,減少抗生素使用量。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種食物降低膽固醇,還有2大「陷阱脂肪」要避免

1.jpg

圖片來源/盧亞屏製圖

作者/口袋熊醫師                  出處康健編輯部

現代人常在不知不覺間吃進太多膽固醇過高的食物,而根據研究指出,還有「2種脂肪」更是造成血液膽固醇過高的隱藏殺手,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下介紹8種降膽固醇的好食物,幫你降低膽固醇指數。

2.jpg

(康健編輯部整理,盧亞屏製圖)

8種食物降低膽固醇

  1. 黃豆:每天吃28克的豆類食物,降低10%總膽固醇
  2. 燕麥片:每天吃2/3杯乾燕麥片,降低16%總膽固醇
  3. 鮭魚: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壓、三酸甘油酯,增加好膽固醇
  4. 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壞膽固醇,並維持好膽固醇
  5. 蘋果:含有豐富果膠可以降低壞膽固醇
  6. 葡萄柚:每天吃2.5杯的葡萄柚果肉,可以降低10%壞膽固醇
  7. 茶:綠茶、烏龍茶中的多酚,可以提高好膽固醇
  8. 大蒜:每天吃3瓣大蒜,可以增加23%好膽固醇

3.jpg

(康健編輯部整理,盧亞屏製圖)

降膽固醇,遠離2大壞脂肪

1.反式脂肪:為人造脂肪,例如雪白奶油、酥油、起酥油。糕餅類食物大多是「高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蛋糕、餅乾、酥皮。

2.飽和脂肪:動物油脂,例如豬油、牛油;植物性奶油,例如乳瑪琳、瑪琪琳。油炸食物需使用能耐高溫的油,通常飽和脂肪含量高,例如烤酥油、油炸油。

責任編輯:陳祖晴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質疏鬆造成骨折最常斷3部位!醫:放著不管小心會致命

◆本文轉載自常春月刊

1.jpg

圖/常春月刊提供

85歲黃阿嬤早年就曾被告知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因平時並無症狀,所以不以為意,直到日前下床時不慎滑倒,臀部著地造成髖部劇痛,老人家每天強忍疼痛足不出戶,但家人堅持送醫,確診為「股骨頸骨折」。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疾病 輕微創傷就可能引發骨折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孟學表示,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好發於年長者,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缺乏荷爾蒙的作用,使得骨質快速流失,因隨著年紀增長,會使骨頭質量變低、結構變差,輕微創傷可能僅是咳嗽、打噴嚏、扭傷、稍微改變姿勢,或從低處跌倒,就可能引發骨折。

2.jpg

圖/常春月刊提供

髖部、脊椎和手腕處最常骨折 嚴重恐引發死亡

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經常出現在髖部、脊椎和手腕處,其中髖部骨折最容易帶來嚴重併發症。蔡孟學指出,根據統計,在老年髖骨骨折後的女性患者一年內死亡率約為16%,男性則高達22%,死因則為是因患者往往腿部疼痛長期臥床,使活動力降低,進而引發血栓形成、肺炎、褥瘡感染等併發症所致。

3.jpg

圖/常春月刊提供

低骨密度者 需加強鈣維生素D的攝取

蔡孟學提醒,骨密度值介於-1.0-2.5,是屬於「低骨密度」,需加強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並根據個人體能狀況,進行適度負重運動;若曾發生骨鬆性骨折或合併其他高風險因子則建議用藥治療骨質疏鬆,若骨密度低於-2.5,也應該積極接受藥物治療,不過,治療骨質疏鬆應與專業醫師討論切勿自行聽信偏方。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4種被扔掉的果蔬皮 不僅可食用還富含營養!

◆(來源/轉載自《文匯報》)作者/吳金嬌、唐聞佳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每個人都學過,然而在糧食的生產過程中辛苦的可不僅僅是農民伯伯,還有我們的地球媽媽。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土壤、水、空氣等一系列的自然資源。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年報告顯示,全球的食物浪費相當於排放了7%的溫室氣體,還浪費了6%的水資源和30%的耕地資源,因此浪費食物就等於浪費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所以說,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環保。

提起食物浪費,人們往往只關註消費環節的浪費。其實,農產品從採收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被浪費了,食物的損失和浪費貫穿了整個食物供應鏈。所以珍惜糧食,立刻行動吧!

這4種果蔬皮能吃!

我們每天都在攝取食物,然而我們真的了解它們嗎?生活裡,很多食物的可食部分被扔掉,也是一種“隱形”浪費。比如人們經常有這些疑問:水果、蔬菜的外皮能吃嗎?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健康知識,以下這些原本可以食用的果蔬皮就可能被白白“錯過”了。

1.柚子皮

中醫認為柚子皮性溫,味道苦甘,有止咳、化痰功效,在民間有“柚子皮鮎魚盅,不咳管一冬”的說法。為了避免味道的苦澀,可以削去表面青黃的那一層薄薄的皮,取裡面的食用。可以做成柚子皮燉雞、蜂蜜柚子茶等,秋冬季食用最好。

1.jpg

柚子。圖/ingimage

2.梨皮

中醫認為梨皮具有清心潤肺、降火生津之功效。梨皮可以洗乾淨直接食用,或者帶皮煮梨湯。做冰糖蒸梨的時候記得不要去皮哦。

2.jpg

梨子。圖/ingimage

3.蘋果皮

很多人習慣吃蘋果時先削皮,然而蘋果皮中含有多酚、黃酮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吃蘋果皮對健康有益。國外研究表明,蘋果皮較果肉具有更強的抗氧化性,普通大小蘋果的果皮抗氧化能力相當於800毫克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在吃蘋果時,可以洗淨帶皮吃。

3.png

蘋果。圖/ingimage

4.冬瓜皮

冬瓜皮看起來比較厚而粗糙,我們在食用冬瓜時都會削掉冬瓜皮。其實,冬瓜皮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有很好的解暑、健脾、利尿的作用。食用冬瓜時,可以將冬瓜洗淨後帶皮做湯。

4.jpg

冬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4種果蔬皮,最好不要吃

1.馬鈴薯皮(土豆皮)

馬鈴薯裡含有龍葵素,這種有毒物質主要集中在馬鈴薯皮和芽裡,人食用後可引發嘔吐、頭暈、腹痛等中毒症狀。成熟的馬鈴薯中龍葵素的含量較低,可以安全食用。但未成熟的或因貯存時接觸陽光引起表皮變綠和發芽的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龍葵素,食用後可能引起急性中毒。有些人喜歡用帶皮馬鈴薯燒牛肉吃,或者是炒馬鈴薯絲時也帶皮,此時一定要挑選未發芽變綠的馬鈴薯,否則會有食物中毒的風險。

5.png

馬鈴薯。圖/ingimage

2.柿子皮

成熟的柿子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吃起來會感到“澀澀的”。鞣酸在胃內經胃酸的作用,就會沉澱凝結成塊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結石”。因此,不要吃未剝皮的柿子,也不要空腹吃柿子。

6.jpg

柿子。圖/ingimage

3.紅薯皮

紅薯皮含大量生物鹼,食用過多會導致胃腸不適。呈褐色或有黑色斑點的紅薯皮更不能食用,因這种红薯受了黑斑病的感染,食用後會引起中毒。

7.jpg

紅薯。圖/元氣周報

4.荸薺皮

荸薺常生於肥沃的水澤,它的皮上聚集了多種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還可能含有寄生蟲。如生吃荸薺皮,易引發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此外,需注意的是,荸薺中含澱粉較多,糖尿病患者也應慎食。

8.jpg

荸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玫瑰鹽、海鹽和岩鹽哪個比較健康?教授告訴你答案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 

作者/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1.png

鹽是我們祖先使用的第一個調味料,而取得的方法是將海水蒸發或從鹽礦開採。事實上,由於鹽礦是

海洋變成陸地之後而形成的,因此,所有的鹽其實都是「海鹽」。 圖/ingimage

昨天(2020-10-24)在加拿大McGill大學的網站看到一篇剛發表的文章,標題是Table salt, kosher salt, sea salt, Himalayan salt. Which one should I buy?(食鹽,猶太鹽,海鹽,喜馬拉雅鹽。 我應該買哪一個?)。這篇文章裡面有很多跟鹽有關的趣事,所以我覺得值得跟大家分享。但是,我並不會只是把它翻成中文,而是會加入很多我個人的創作。也就是說,我這篇文章是半翻譯,半自創。

鹽是我們祖先使用的第一個調味料,而取得的方法是將海水蒸發或從鹽礦開採。事實上,由於鹽礦是海洋變成陸地之後而形成的,因此,所有的鹽其實都是「海鹽」。

早在公元前6500年,人類就在奧地利的Salzburg(薩爾茨堡)附近開採鹽礦。事實上,Salzburg這個字是由Salz(鹽)和burg(城堡)組成的,所以Salzburg的意思就是「鹽城」。但是,一提起Salzburg,大多數人立刻會想到的應該是莫扎特,而不是鹽。至少我就是如此。

古羅馬人在海邊建造大型蒸發池來收集鹽,而由於鹽在當時是非常珍貴,所以士兵獲得一種叫做Salarium的特殊津貼來購買鹽。Salarium這個字是由Sal(鹽)和arium(票卷)組成的,所以Salarium的意思就是「鹽票」,而它也就是Salary (薪水)這個字的來源。

美國食物裡有一種叫做corned beef的生牛肉。它就像我們台灣的鹹豬肉,都是用鹽來保持肉的新鮮(延長可食的期限)。可是,我在美國住了41年,還是搞不懂為什麼會叫做corned beef,畢竟corn是玉米,而這種肉是怎麼看也看不出,怎麼吃也吃不出,如何會跟玉米扯上關係。

看了McGill大學網站的那篇文章才知道,原來Corn在這裡的意思並不是玉米,而是「顆粒」。Corned beef是用大顆粒的鹽(即粗鹽)抹在生牛肉上而製成的,所以Corned beef的翻譯是「鹹牛肉」,而不是「玉米牛肉」。

不管是食鹽,猶太鹽(kosher salt),海鹽,還是喜馬拉雅鹽,它們都是至少含有98%氯化鈉的物質。它們的差別是在於結晶的大小和形狀,以及它們所含的微量雜質。海鹽是蒸發海水而製成的,食鹽是從世界各地開採的鹽提煉而成的,喜馬拉雅鹽是在巴基斯坦的Punjab(旁遮普)地區開採來的,而猶太鹽可以是來自海水或鹽礦。

傳統上,猶太人的食物,即所謂的kosher food,是必須遵循猶太教的教規來處理,而其中一條(Leviticus 7:26)的規定是「你不得在任何住所中食用任何血液,無論是禽類的血液,還是獸類的血液」。所以,猶太人就用大顆粒的鹽來達到吸乾肉裡血液的目的。也就是說,所謂的kosher salt,其實就只是再普通不過的粗鹽。但是,由於kosher這個字給人的感覺是神聖,高尚,衛生,所以腦筋動得快的人就創造出kosher salt這個詞來達到賺錢的目的。

「喜馬拉雅鹽」因為含有微量的鉀,矽,磷,釩和鐵,所以會呈現出粉紅色。而就因為這個所謂的「天然」顏色,它就被有心人士吹捧為含有儲存的陽光,可以去除肺部的痰,清除鼻竇充血,預防靜脈曲張,穩定心律不齊,調節血壓,平衡腦細胞中過多的酸,等等。那,既然是有這麼多了不起的功效,喜馬拉雅鹽的價格當然也就不能被看扁 – 大約是食鹽的20倍。

2.jpg

圖/取自科學的養生保健

我在2019-7-6有發表一篇非基改鹽,談到一款名為HIMALANIA Rock Pink Salt的《岩鹽》。HIMALANIA這個字很顯然是HIMALAYAN的誤拼,但也有可能是標新立異的品牌名。不管如何,它的的確確就是「喜馬拉雅鹽」,而更有趣的是,它在標籤上有註明NON-GMO(非基因改造)(請看上面的插圖)。也就是說,這種鹽是有基因的,是可以傳宗接代的,說不定還能交配做愛呢。

我在2019-5-22也有發表一篇氧化還原信號分子,直銷鹽水,談到一款要價不菲,但卻在台灣大賣特賣的高檔鹽水。這篇文章已經累積了將近五萬個點擊,而直到現在每天都還是有一兩百個點擊。更有趣的是有一大堆這款產品的直銷騙子常來嗆聲踢館,大大提升這篇文章的點擊率。我還真得感謝他們對我這個網站所做的貢獻。不管如何,這款產品也是有特別註明非基因改造(請看上面的插圖)。也就是說,它那罐子裡的鹽水也是有基因的,也是可以傳宗接代的,也是說不定還能交配做愛呢。

這篇McGill大學的文章在最後說,鹽就是鹽,無論是在營養上,或是在健康上,食鹽,猶太鹽,海鹽,還是喜馬拉雅鹽,都是毫無區別的。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大多數的食鹽是有添加碘來預防甲狀腺肥大(請看我在2018-8-31發表的食鹽加碘,滅華工程?)

原文:食鹽,海鹽,猶太鹽,喜馬拉雅鹽:鹽的趣事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