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拾慧集 (2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貧窮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作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報載有個隔代教養的國中生,因無父在校被同學霸凌到不敢上學,他的哥哥為了保護他,跟嘲笑他的人打架,結果被亂棒打死,看了令人非常不忍。從研究得知,幼小時候心靈的受傷烙痕最深,而且是隱性的,常會轉化在不同的情境出現。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我們要從小教孩子:嘴長在別人臉上,你無法教他不講,但是你越反應,他越得意,你不理他,一個巴掌不響,自然就冷下來了。所以「止謗,無辯也」,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當然無端被凌辱心中會憤怒,這時,歷史上有很多偉人的例子可以開導孩子,眼光放遠,心胸放大,君子爭一世,不爭一時,如韓信的胯下受辱等等。

   口德是修養的一種,俗語說「罵人不揭短,人怕傷心、樹怕傷皮,不要嘲笑別人瘡疤。其實人生的際遇是說不準的,所謂「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嘲笑別人,除了傷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何必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惡作劇並不好玩,它其實很殘忍,多年前,一個國中生把剪刀豎在同學的椅子上,同學一坐下,剪刀沒入直腸,血流如注,休克。但是有時心理的傷害比形體的更殘忍。六十年前,有一個小學生穿著美援麵粉袋染的短褲去上學,他在練單槓時,被惡作劇的同學把他的褲子拉下來丟掉。那時,很少人有內褲穿,通常外褲也是內褲,他光著屁股吊在單槓上被所有人嘲笑。

   後來他考上醫學院,出國留學成為名醫,但是他有個毛病,喜歡買內褲,只要看到內褲就非買不可,怎麼買都不夠,造成他太太很大困擾。這毛病一直持續到他回台奔喪,在夜裡突然做了個噩夢,醒來後想起六年級這件事,他才明瞭行為的原因。他後來跟我講起來時,非常的感嘆,當年脫他褲子的人,不知是否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有多殘忍。

   其實,無父有甚麼可恥?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偉人是無父的,歐陽修四歲喪父,他母親用蘆葦在沙上教他認字;范仲淹也因家貧在廟裡讀書,一天只能吃一頓粥。貧窮並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讀偉人傳記可以啟發孩子的志向與信心,歷史絕對不是背年代,而是透過歷史,知道世界上的事都是事出有因,而且因會帶來果,因此人要謹言慎行,不可傷到別人。有個學生很自傲的跟我說:「老師,我不讀歷史,我只讀華爾街」,他以為只要懂得如何賺錢人生就圓滿。其實不讀史的人,他的錢保不住,因為世界變化太快,沒有前人智慧的幫忙,錢易聚也易散。孔子說「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歷史不但教我們不重蹈前人覆轍,也讓我們從前人榜樣中學到自己行為的準則。

  「美德要用行為來表達,行為本身就是故事」,請多講歷史故事給孩子聽吧!故事能讓孩子感同身受,因感動而把別人行為內化成他的美德表現出來。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個性任性、脾氣不好的大小姐,終於找到如意郎君,要嫁人了;準女婿很高興,特別去拜見未來的岳父母。

在新娘的家裡,準岳父把準女婿叫到一旁,憂心地對他說:「你記得,結婚以後,你一定要——」準女婿看出岳父的愁容,立刻接口說道:「我知道,我知道,結婚以後,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她、疼惜她的!」

新娘的父親聽了,搖搖頭,以同情的眼神看著女婿說:「不,我的意思是說,結婚以後,你一定要小心,要好好照顧你自己、保護你自己。」

哈,新娘脾氣不好,準岳父特別叮嚀女婿,千萬要記得保護自己。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朝萬曆年間,中國北方的女真族時常作亂,皇帝為了要抗禦強敵,決心整修萬里長城。

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年久失修,殘破不堪,尤其是「天下第一關」題字中的「一」字,已經脫落多時。萬曆皇帝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能回復山海關本來的面貌。

各地名士聞訊,紛紛前來揮毫,卻沒有一人的字能夠呈現出天下第一關的豪邁原味。皇帝只好再次昭告,只要中選的人,就能夠獲得最大的重賞。

經過嚴格的篩選,最後中選的,竟然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寫出的字,大家都直呼不可思議。

題字當天,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官家也備妥了筆墨紙硯,就等候店小二前來揮毫。只見主角抬頭看著山海關的牌樓,捨棄了狼毫大筆不用,拿起一塊抹布往硯台裡一沾,大喝一聲:「一!」毫不遲疑往牆上抹去,動作十分乾淨俐落,一個絕妙的「一」字立刻出現,旁觀者莫不給予驚嘆的掌聲。

有人好奇地問他寫出的字能夠如此成功的秘訣。他想了想,久久無法回答,久久無法回答,後來才勉強答道:「其實,我也不知道有甚麼秘訣。我只是在這裡當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當我在擦桌子時,就望著牌樓上的『一』字,一揮一擦,就這樣而已。」

原來這位店小二的工作地點,正好面對山海關的城門。每當他彎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汙之際,剛好視角正對準「天下第一關」的「一」字。

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數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了。這就是他能夠把「一」字,臨摹到爐火純青、維妙維肖的原因。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一個住在廟裡的和尚,和住在附近的屠夫成為好朋友。

   因為各自行業不同,和尚每天要早起唸經頌佛,屠夫每天也要早早起來殺豬賣肉。在他們沒有成為好朋友之前,他們總因為沒有人叫自己起床而經常睡過了頭。

   為了不耽誤彼此早上的工作,他們之間訂了一個協議,雙方每天誰先起來,就有責任把還在睡夢中的另一個人叫醒,後來他們就一直按照這個協定執行著。

   很多年以後,和尚和屠夫相繼年邁去世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生前殺生無數的屠夫去了天堂,而生前行了很多善事的和尚卻去了地獄。

   他們來到佛祖面前想要問個究竟。

   佛祖說:「屠夫之所以進天堂,是因為他每天都在做善事,叫和尚起來唸經,就是善事;而相反,和尚之所以進地獄,是因為他每天都在做壞事,叫屠夫起來殺生,就是壞事。」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盡力做到最好

  無需自慚形穢,即使微小也能發揮生命良能。

   從前有一個美麗的花園。園丁為自己的花園感到很驕傲,而且很溫柔細心地照料它。他每天都會走到花園盡頭的小堆房,拿出水桶裝滿從附近河流引來的乾淨清澈的水,然後沿著通往花床的小徑,把水提過去澆花。

   為了替他的花兒澆水,他使用了兩個存放在花園堆房裡的水桶。其中一個水桶是新的,顏色鮮亮有光澤,是最近才從園藝中心買來的。另一個水桶則破舊不堪,他已經為這個花園服務了好多年,昔日最佳的狀態已經不在。

   園丁每天早上都會把這兩個水桶裝滿水,然後一手提著一個前往花床。顏色鮮亮有光澤的水桶很自豪。他可以將滿滿的水一直運送到花床而不會溢出任何一滴。相較之下,破舊的水桶感到很羞愧。他知道自己有漏洞,每天早上園丁提著他到達花床時,他都很難過,因為大量的水已經灑落在小徑上,浪費掉了。

   有時候,園丁提著這兩個水桶沿著小徑走向花床時,他們會互相交談。
 
「你看我多麼有效率。」閃閃發亮的水桶自豪地說,「園丁因為我才能確保每天替花兒澆水,這多棒啊。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還要麻煩你。你根本是多餘的。」

   「我知道我沒多大用處,不過我會盡力做到最好。至少,我很高興園丁覺得我還有一些用處。」

   有一天,園丁又聽到他們這類的對話。園丁抵達花床時,照例用閃閃發亮的水桶裡裝滿的水,以及有破洞的舊水桶裡剩下的半桶水澆花。然後他拎起這兩個水桶,現在裡面已經沒水,然後對他們說:「謝謝你們兩位。你們都把每日的工作做得很好。我現在要帶你們回堆房,不過途中我希望你們仔細看看小徑。」

   於是,這兩個水桶依照園丁的吩咐去做。他們發現,小徑的一邊——園丁提著閃閃發亮的新水桶那邊——沿路只有光禿禿的泥土。然而另一邊——園丁提著有漏洞的舊水桶那邊——沿途長滿新鮮嫩綠的幼芽,再過幾個星期,它們就長成一排通往到花園的快樂野花。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0 Sun 2013 22:28
  • 見鬼

  *(本文摘自《侯文詠極短篇》)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得深夜開車從北宜公路回宜蘭。偏偏北宜公路是出了名鬧鬼的地方,特別是夜晚行經九彎十八拐,一路有人丟撒冥紙,那氣氛,活生生就是陰間地獄的感覺。

   那陣子,台灣從南部到北都有鬧鬼的傳聞。有人說那是中共的陰謀,也有堅持真的有鬼。我本來就是個膽小的人,聽多了鬧鬼的故事,三更半夜開車在北宜公路,更是提心吊膽,我很擔心路上忽然有甚麼跑出來,或者引擎忽然停了下來。我曾試著開大收音機音量壯膽,可是山區收訊不良,那些若無似有的雜音更是教人不舒服。自從聽說鬼魂的聲音會從收音機裡面跑出來以後,我更是不敢打開收音機了……總之,我不但沒有因為夜路走多了而變得習慣,反而愈來愈過敏,我的潛意識似乎堅信終有一天我會碰到鬼。

   事情發生的那個深夜,我仍然是一個人開車。我記得汽車經過了一個小村落,那個小村落雖然有幾戶人家,卻沒有人開燈。經過村落之後,我只覺得氣氛很詭異,果然沒多久,我就看見前方有個穿著白衣服的女孩子,對著我的汽車招手。說真的,我的心臟差點從嘴巴跳了出來。

   當時我的心情很複雜,我不知不覺放慢了車速。一方面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看走了眼,另一方面我也提防著萬一他撲過來或是突然做出甚麼動作。那天霧氣特別重,我開著遠光燈,靠近時才發現那是一個留著長頭髮的女孩,風吹得她的頭髮漫天飄揚。我愈想愈覺得不對勁,正想踩足油門全速逃離,才發現那個女孩手上抱著一個嬰兒。

   這可讓我內心掙扎不已。我心想,三更半夜的,萬一真的是個有急事需要搭便車的媽媽,那怎麼辦才好?就在汽車駛過那個女人不到十公尺左右,我終於違拗不過良心的驅使,強迫自己踩了煞車。

   車燈照著前方,車後烏漆抹黑的,甚麼都看不到。我只聽到了那個女人從汽車候方跑過來,然後是車門打開的聲音,一陣涼風竄了進來,之後車門又關上了,我根本不敢回頭,死命地往前開,不知道為甚麼,從頭到尾,那個女人沒有跟我說過一句話。我試著和她交談,她也不回答,只聽見車後那個嬰兒熟睡磨牙的聲音。或許是想起了目蓮從地獄救母時不能回頭的故事,我全身毛骨悚然,從後照鏡看過去,漆黑一片,後座甚麼都沒有。我只記得當時拼命踩油門,汽車愈開愈快。

   等天色稍亮,汽車終於繞出山區,我才有勇氣回頭。這一看不得了,車後座根本沒有女人,只剩下一個熟睡的嬰兒。我全身發毛,急忙把車開到警察局報案,並把小孩交給警察。

   整個早上我都無心上班。山裡面那個女人到底是誰?是一個死去的媽媽?或者是一個懷了孕的殉情女人?她的背後是一個淒涼的愛情故事嗎? ……我幾乎想像了所有可能的版本。直到中午休息時間,我再也忍不住了,撥了電話到警察局去關切。

   沒想到,我才說明來意,警察劈頭就是一陣大罵:

   『你搞甚麼鬼啊,人家媽媽把小孩放你車上,回頭去拿行李,你看都不看,開了車就跑,害得那個媽媽急得到處找小孩,哭腫了眼睛。』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的腳踏車不見了  作者/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中午騎腳踏車到第二市場,按習慣在台中商銀前停放,騎樓旁邊都是摩托車。

   悉心上鎖後,我走到對街和外地來的朋友碰頭。引領他們觀看,八十多年老市場的建築格局,品嘗山河滷肉飯。接著,買了仍是一顆五元的日式天天饅頭。再走路到台火車站,搭乘區間車去小城彰化、大鎮員林。

   黃昏時,回到第二市場,腳踏車卻不見了。

   我有些沮喪,呆愣於十字路口好一陣。在台中舊城,除了走路和搭班次不多的公車,腳踏車是最為依賴的工具。我已騎了好幾年,不見了,最多只是八、九百元的損失。但以前隨便停靠,不上鎖也沒事,這回偏偏出了狀況,我因而深感挫敗。

   我彷彿失去一位好友,或者不相信沒落的城區,還會發生這等事。隔天,再搭公車到現場搜尋。明明知道機會微乎其微,仍期待著,說不定真有人只是暫借,今天又騎回來停放。

   有位警察剛好來銀行前查班,我跟他說,腳踏車在這裡被偷了。他用官方語言回答,「這裡不曾發生偷竊的事,但以後我們會在此加強巡邏。」

   假如他找得回來,台中的治安想必讓人刮目相看。聽了警察的話,我更加深無望。既然來了,便到對面市場買芋粿吃。跟賣粿的婦人聊到腳踏車被偷,她無奈地安慰,「年關到了,錢難賺,小偷甚麼都會偷的。」

   舊城雖沒落,生活機能依然暢旺,眼前的第二市場便集聚了不少食客,上班族、觀光客和年輕學生都有。以此為中心,附近好吃的小店小攤,我大抵知悉。長時居留,若靠腳踏車來去,串連這些地點,凡心儀之地,幾乎五、六分鐘便能抵達。可以很舒國治地,飽食一頓。

   西海岸老舊城鎮,都有相似的生活商圈。或許繁華褪去,或許礙於昔時街道格局,公共運輸動線規劃不足,但這類街市最適合腳踏車穿梭。我們若善於利用,便這類街市最適合腳踏車穿梭。我們若善於利用,便得此便捷從容移動,熟稔周遭風物,跟人建立深厚的關係。

   小區域的來去,透過腳踏車的連結,足以載運日常食物和生活用品,享受一個城鎮社區的簡單生活。至於,減輕城市壓力、降低交通事故等等,跟綠能相關的好處也會隨之而至。最不方便,充滿緊迫的,反而是汽車和摩托車。太多過快的速度、廢棄和噪音糾纏在旁,好像做甚麼都難以靜心。這幾年我們一直提倡騎腳踏車,卻偏重於旅遊和運動。結果花費大筆經費,在郊野見許多相關硬體設備,搭配單車休閒的風潮。腳踏車騎進鄉間,最迷人的經驗,當是深入平常不易去的地方,享受自然美景。我們卻常強硬規劃路線,破壞既有的鄉徑和地貌景觀。

   相較之下,老舊城鎮被嚴重疏忽了。三、四十年前商業活絡的地方,生活動線或許不符合現今講求快速的需求,其空間卻存在著舊有價值的美好提示。若以腳踏車做為核心思考,以其速度和距離為尺碼,才可能保住原樣,創造新的升品質。

   腳踏車不見了,我為何一直在尋找。原來,我的失落並非腳踏車被偷,而是擔心自己習慣的生活被剝奪。

   是以,我馬上要再去買一輛腳踏車,繼續跟我的城市互動。希望偷的人,也能享受這樣的鐵馬生活。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老師不要講出去,劉毅軍家裡實在很窮,他天天吃白飯配蘿蔔乾,所以……”

林老師:

   請您原諒一個終日忙於家事的主婦,她以這封信代替了本應親往拜訪的禮貌。

   寫信的動機是由於小兒振亞飯盒裡的一塊蘿蔔乾,我簡單地講給您聽。

這件事發生已有多久,我不知道,我發現則才有三天。三天前,我初次發現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有一塊蘿蔔乾時,並未驚奇,我以為那是午飯時同學們互嘗菜味所交換來的。但當第二天飯盒的殘羹中又是乾巴巴的蘿蔔乾時,不免使我生疑,因而仔細看了兩眼,這才發現墊在蘿蔔乾底下的,是一小堆粗糙的在來米(秈——編者註)剩飯,我們家向來是吃經過加工碾揀的蓬萊米(粳米——編者註)的,因此我知道這裡面一定有緣故。同時我又發現這個看似相同的鋁製飯盒,究竟還有不同之處:我們的飯盒,盒蓋邊沿曾被我在洗刷時不慎壓凹了一小處。這個飯盒連同裡面的飯菜,顯然不是振亞早晨所帶去的。但是我沒有對振亞說什麼。第三天,就是昨天早上,我裝進飯盒裡的有一塊炸排骨,我有意在等待這事的發展。果然,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沒有啃剩的骨頭,卻仍是乾癟的蘿蔔乾。而且奇怪的是,我們自己的飯盒又換回來了。

   我相信這不是偶然的錯誤,而是有計劃的策謀,有人在幹著偷天換日的勾當。這是出於某一個人的行動,他所作所為,無非是想攫取我兒的營養,怎能不教做母親的我痛心!

   林老師,您或許知道,我們並非富有之家,我的丈夫靠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因此在每天給他們父子倆的飯盒裡,無論裝入的是一塊排骨、一個雞蛋或者一隻雞腿,我都會想到它來之不易。它是為了丈夫的辛勤,兒子的發育,我的節儉,才勉強做到的。所以我不客氣地跟您說,我們是禁不起這樣被人偷取的。

   我也知道,在您的教育之下,是不可能使人相信有這類事發生的,但事實擺在這裡,又有什麼辦法。為了我兒的營養,我只好求您費費心,查明是哪個偷天換日的聰明孩子幹的。蘿蔔乾偶爾吃一次是香的,但是天天吃,頓頓吃,您想想是什麼滋味。怪不得那個孩子想出這樣巧妙的辦法,那臭烘烘的蘿蔔乾,他早就吃夠了!

   為了您調查的方便,我想告訴您,今天早上當著振亞的面,我在飯盒裡裝進了一個大肉丸,您可以看看,到底是哪個今天要倒楣的孩子在吃這個大肉丸。

敬祝

教安

     朱夏荔媛上

 

朱太太:

    工友送進您的來信時,我剛在飯廳裡坐定,四十多個孩子正窸窸窣窣地吃著各人的午飯,我卻停箸展讀來函。我以懷疑的心情打開您的信,卻以快樂的心情讀完它,現在我以無比輕鬆的心情寫信給您,同時告訴您,我捉到那了,您所說的,那個偷天換日的聰明孩子被我捉到了。我納悶兒了三天不能猜透的事情,因為您的來信而獲解決,這怎能不教我輕鬆愉快呢!就是在我執筆給您寫信的這當兒,激動的情緒仍持續著,因為有一張真摯可愛的小面龐深印於我的心上,為了這些純真的孩子,我也願意終生獻身於兒童教育!

    我先告訴您三天來的情形,再講我是怎樣捉到那小賊的。這裡吃飯的情形您或許早已知道,孩子們每天早晨到學校後,便先把各人的飯盒送到廚房去,交給大師傅老趙,他便放進大蒸籠裡。午間各人到廚房去取蒸熱的飯盒,廚房旁邊是一間大飯廳,大家都在那裡吃午飯。我也不例外,一向是陪著孩子們一同吃的。

    三天前吃午飯時,當我正舉箸,劉毅軍站了起來,他說:老師,有人拿錯了我的飯盒,這……這不是我的。我抬頭望去,可不是,飯盒打開來,橫躺在熱騰騰的蓬萊白米飯上的,是一隻香噴噴的紅燒雞腿,我知道那確實不會是劉毅軍的。我便對同學們說:是誰拿錯了飯盒?是誰帶了有雞腿的飯?

    等了幾分鐘,也沒有人來認換。也難怪,飯盒的大小樣式幾乎都是相同的,而且家裡給裝了什麼菜,孩子們也知道的不多。既然沒有人來認領,只好叫劉毅軍吃了再說。毅軍津津有味地吃著雞腿,十分高興。不是我看不起劉毅軍,無父的孤兒,靠寡母穿針引線替人縫補度日,如果不是有人拿錯了,他哪摸著雞腿吃呀!

    可是第二天,同樣的情形又發生了,我也不免奇怪,這是怎麼一回事?當劉毅軍打開飯盒,又驚奇地喊著有人拿錯了的時候,同學們都停下筷子圍到毅軍的面前看。今天換了,是一塊炸排骨。我問毅軍自己帶的是什麼菜,他很難為情地說:只有一些蘿蔔乾,老師!

    我對同學們說:看看誰拿錯了飯盒,炸排骨換蘿蔔乾可不划算!同學們聽了譁然大笑,卻仍無人來認領。我雖也覺有趣好笑,卻不免納悶兒起來。劉毅軍也以想不通的樣子吃下了這頓排骨飯。

    今天,當我們正為那個像小皮球一樣大的肉丸驚疑時,您的信來了。我在未打開信時曾對毅軍開玩笑說:這是上帝的意旨,你吃吧!因為他和他的母親都是基督徒,是宗教的信仰,才使他們安於吃蘿蔔乾的命運嗎?

    說到蘿蔔乾,我實在還應當把一些情形說給您聽:劉毅軍的母親,在我去做家庭訪問的時候,她並不避窮,很坦白地對我說,一日三餐的籌措,是如何艱難,所以,她要我善為教育她的獨子毅軍。在這一點,毅軍倒從未使人失望。當毅軍的母親和我暢談家常的時候,她家的院子裡,正晾著一籃籃的蘿蔔乾。指著那些被吹滿塵土的蘿蔔片,她對我說:老師您看,我晾了這許多蘿蔔,可也不是花錢買來的,附近有一家菜園,種了許多蘿蔔,當人家收成拔蘿蔔的時候,我就趕了去,把人家扔掉不要的蘿蔔頭、蘿蔔根、壞了心的、脫了皮的,統統拾了來。我再挑揀一遍,曬曬醃醃,可以夠我們娘兒倆吃些日子的。

    朱太太,您問我蘿蔔乾吃多了是什麼滋味,我想毅軍的母親吃著它的時候,當覺其味無限辛酸。就是毅軍,在他長大以後,回憶起他嚼蘿蔔乾的童年時代,也該有不少的感觸。如果有一天,他能讀到明朝三峰主人為他的朋友洪自誠所著《菜根譚》寫的序中的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幾句話時,他會覺出,當年所嚼的蘿蔔乾,實有一種真味

    我跟您扯得太遠了,讓我們再回到飯廳裡去。我讀完您的信,停箸良久不能自已。我草草吃完飯,順著飯廳巡視一番。走到那個圓圓紅紅小臉蛋兒的孩子面前,我停下了,這孩子抬頭看見了我,有點做心虛,急忙用筷子把飯盒裡的蘿蔔乾塞到在來米飯底下。我卻在他旁邊的空位子上坐下來,側著頭在他耳旁悄聲問道:蘿蔔乾的滋味怎麼樣?他先是一驚,隨後竟裝著若無其事地回答我:很甜,老師!

    很甜!我站起身來,回味著他這句話,想著您的來信,不由得抿嘴笑著走出飯廳,可是身後響起了跑步聲,有人跟出來了。林老師!我回頭站定,是小紅圓臉,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老師不要講出去吧,劉毅軍的家裡實在很窮,他天天吃白飯配蘿蔔乾,所以……”

    我的個子已經很矮,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小男孩還比我低半頭,他的胸襟卻是如此遼闊無邊!

    寫到這兒,您已經全部明瞭了吧。您要我調查的那個偷天換日的孩子,我捉到了,正是令郎朱振亞自己!

    我當時點頭示意答應了振亞的請求,見他結實的小身影走回飯廳,我才無限激動地到自己的房裡來。我一邊用毛巾擦臉一邊想,這蘿蔔乾到底是什麼滋味?它實在是包含著人生的各種滋味,要看什麼人在什麼境遇下吃它。

    我又想,雖在如此紛亂醜惡的人間,善良的本性卻並未從我們的第二代身上失去,這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情。

    我不斷地用毛巾擦著,想著,擦了這麼久才發現,我沒有在擦油嘴,卻擦的是眼睛。喲,真奇怪!我原是滿心的高興,為何卻流淚?當您看完了這封信,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呢?您會原諒偷天換日的孩子嗎?我倒要為我的學生向您求情了!

此復並祝

快樂

    林海音上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秋戰國時,秦國是強國,經常欺壓弱國。西元前283年,秦王派使者到趙國,說要用15座城池換趙國珍藏的寶貝「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塊極珍貴的玉。

  趙王就派一位叫藺相如的人去秦國交涉這件事。臨行前,藺相如對趙王說:「秦國交出城,我就把璧留在秦國;秦國不交城,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藺相如見到秦王後獻上和氏璧,秦王讓左右大臣傳看,大臣們都向秦王道賀。秦王得意洋洋,卻隻字不提換城之事。

藺相如看出秦王根本不想換城,急中生智,上前對秦王說:「這玉雖然名貴,但也有點小毛病,很難看出,讓我來指給大王看看。」

秦王信以為真,把璧遞給藺相如,藺相如拿到璧,向後退了幾步,靠著一根大柱子,瞪著雙眼,怒氣沖沖地說:「大王派人到趙國說情願以15座城池換趙國的璧,但大王卻沒換城之意,如今璧在我手,大王若是逼我,我寧可把我的頭和這塊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說著,他真的作出要撞碎的樣子。

秦王怕他真摔碎璧,忙道歉說:「先生別誤會,我哪會說了不算呢!」藺相如說:「大王如果誠意換璧,就應齋戒五天,再舉行一個接璧的隆重儀式,我才敢獻璧。」秦王只得答應了。

藺相如回到驛館,馬上派人化妝成商人將璧安全送回了趙國。

五天後,秦王召集大臣和各國使臣舉行了一個接璧儀式。藺相如從容地上前,對秦王說:「秦國一向不講信義,我怕受騙,早已派人把璧送回趙國了。」秦王大怒,藺相如又鎮靜地說:「大王,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以強欺弱,絕無以弱欺強的道理。大王真心要璧,請先把15座城池割讓給趙國,趙國絕不敢不把璧交出來。」   

這些話說的頭頭是道,秦王當著眾大臣和使臣的面只得收斂怒氣,假笑說:「對,我們不應為一塊璧傷了兩國的和氣。」於是,讓藺相如回國了。這是成語『完璧歸趙』的由來。

後來,秦王又耍花招,西元前279年,他請趙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赴會,設下埋伏,想扣押趙王。又是藺相如勇敢地對付秦王,再次保全了趙國不受屈辱。

回朝後,趙王拜他為相國,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

廉頗是位老將,很不服氣,他對手下人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去了,哼,我要給他點玩色瞧瞧!」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有一天,藺相如出門,看到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就叫自己的車退到小巷裡,讓廉頗的車馬過去。藺相如手下的人責怪他太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我還會怕廉將軍嗎?我怕的是相國和將軍不和,秦國知道了,對趙國不利啊!所以我寧願容讓老將軍。」

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廉頗,廉頗聽了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棘,來到藺相如家裡請罪。見了藺相如,他跪下來說:「我是粗魯人,見識少,器量窄,請您罵我打我吧。」

藺相如急忙扶起廉頗,說:「您是趙國的老臣,是我的前輩,您能體諒我,我萬分感激,怎麼還向我跪禮呢?我實在不敢當。」

倆人激動地流下眼淚。從此,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趙國出力。這就是有名的成語故事『負荊請罪』。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他幼年時代,家境貧寒,十五、六歲就跟著姐夫鄧當去打仗,由於他英勇善戰,屢建奇功,三十一歲就升為橫野中郎將。但他文化水平很低,常常鬧出「目不識丁」之類的笑話,有些大官員便不免輕視他。

有一天,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負重任,應該抓緊時間讀書,藉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和才幹。」

可呂蒙推託說:「軍中的事情太多,每天忙不來,哪有時間來讀書呢?

孫權就給他講了自己的學習經歷,還介紹了漢光武帝在軍事繁忙之中,仍然手不釋卷和曹操老而好學的故事。呂蒙聽後,深受感動,從此,他開始發奮讀書,而且進步很快,通今博古,滿腹經綸,就連那些皓首窮經的才儒書生也望塵莫及。

過了兩年,吳國軍事統帥周瑜病故,魯肅代理周瑜的職務,領兵鎮守陸口。魯肅心中對呂蒙很是輕視,以為呂蒙還只是一個文盲,路過呂蒙兵營時,不屑去看他。經人勸說後,魯肅出於禮節,很勉強地拜訪呂蒙。呂蒙熱情招待,並問魯肅:「你身受重任,又與大將關羽相鄰,打算怎樣來對付他呢?

魯肅滿不在乎地說:「到時候再說好了。」

呂蒙立即指出:「東吳和西蜀如今儘管聯合抗魏,但關羽對我軍來說,畢竟是熊虎之患,怎能掉以輕心呢?

隨後,呂蒙又當場提筆獻計五條,魯肅看罷,肅然起敬。他拍著呂蒙的肩膀說:「我一直以為老兄只是能武不能文,想不到你學識如此淵博,你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

呂蒙笑道:「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處尋老鷹  /張系國

   一位學生從台灣來,帶來她的導師送我的伴手禮。其時我最害怕人家送我茶具或茶葉,分明暗示我嗅覺不靈。這位學生倒很乖巧,除了導師送我的東西,她自己也送我兩樣禮,其中一樣是鳳梨酥。這就完全送對了,因為我最喜歡的台灣甜食就是鳳梨酥,但絕不要時下流行的改良式鳳梨酥,裡面胡亂加了核桃、葡萄還是甚麼,越改越不像。她送的倒是是中規中矩的老式鳳梨酥,一大盒我很快就吃光了,趕緊多打幾針胰島素保持血糖平衡。

   另外一樣是一大袋速食麵。本來我覺得不起眼,懷疑她臨時抓瞎,把自己吃的速食麵拿來轉送給我。有天晚上找不到東西吃,便開了一包她送的速食麵,這一吃才知道錯斬崔寧、冤枉好人。

   這速食麵是味味麵的紅燒牛肉麵,竟然比大陸馳名的康師傅牛肉麵還要好吃!當然這也因為我喜歡台灣式的牛肉麵,味味麵很合乎我的口味。而且我發現一個絕配:如果有阿一點心出品的五香牛肉,只要放兩片,這麵就向上提升,完全不輸店裡的牛肉麵!一面看王瑞瑤部落格的美食文章,再配上YouTube播小鄧的<舊夢何處尋>,人生再寫意也不過如此。

   說到<舊夢何處尋>,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不知道鄧麗君唱過這首賽門與葛芬柯唱紅的<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我也是最近才發現<老鷹之歌>改編成中文,竟然變成<舊夢何處尋>,意思完全變了,可是的確比較符合鄧麗君的風格。

   但這首<老鷹之歌>並不是賽門與葛芬柯的原作。它原來是祕魯歌曲。賽門與葛芬柯喜歡這曲子,就改編成我們後來聽到的版本,主要是重新作詞,題目也改成<如果我能夠>,讓它合乎賽門與葛芬柯的一貫風格。現在我們聽到<老鷹之歌>就只想到賽門與葛芬柯,再也不知道作者是誰。人生就是如此不公平。

   有了YouTube,很容易可以聽到一首歌的各種版本。<老鷹之歌>也有許多版本。麼究竟誰唱得最好?

   不是賽門與葛芬柯的<如果我能夠>,也不是鄧麗君的<舊夢何處尋>。雖然我是鄧麗君迷,卻沒法昧著良心說話。唱得最好的我看恐怕是一位義大利歌手秦桂緹。秦桂緹現在恐怕也六十出頭,唱<老鷹之歌>她還很年輕,不僅音色極美,人也漂亮,尤其她正面看您時,真能把您的靈魂都勾引了去!

   最有趣的YouTube版本,應該是一位好事者配上影片的<向全世界的陸軍嬌娃致敬>。其實<老鷹之歌>和陸軍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位好事者在影片裡蒐集了全世界的女兵,其中當然也包括台灣和大陸。看到台灣的陸軍嬌娃是林志玲,不能不大笑三聲。的確,如果林志玲是女兵,台灣的陸軍必定士氣大振。大陸的陸軍嬌娃是誰我不知道,搞不好也是知名演藝人士。這影片還有一處失誤,荷蘭和印尼的女兵恐怕應該互換。儘管如此,不管她們是真是假,能看到這許多美麗女兵是我們的福氣。但是吃紅燒牛肉麵時,我還是寧可聽小鄧的<舊夢何處尋>

註:以下是文中提到歌曲的YouTube網址。

鄧麗君<舊夢何處尋>http://www.youtube.com/watch?v=AHJy_35UItI

秦桂緹<老鷹之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vS7uPC_I4E0&playnext=1&list=PL1B0C5CDB8AA78366&feature=results_main

好事者<向全世界的陸軍嬌娃致敬>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jvdNyEwkE&feature=related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台中的兩個太陽  作者/劉克襄 (自然生態作家)

    五月下旬回台中,騎單車去自由路二段廿三號。明明知道這家太陽餅創始店已經歇業,我還是想看最後一眼。走進騎樓,兩旁店家依舊醒目地擺售太陽餅,唯獨它鐵門拉下。

   只見牆柱貼了一張尋常的紅單,以毛筆字工整地書寫著「本店於五月十三日起停止營業,非常感謝大家長時間的愛顧,感謝大家,謝謝。」

   簡單幾個字,彷彿公告休假一天般。一家開了半世紀,代表台中特產的老店就悄然結束。以前每早開門,店面即大擺長龍,簡直是金雞母的商家,為何不想再營業,或者頂讓他人?許多人百思不解,老主顧更是不捨,連市府都想伸手挽救。

   我看到那寥寥數語卻笑了,進而回想到以前逢年過節,都要一大早趕抵,生怕買不到的緊張。原來老店的太陽餅每天都限量製作,賣完就不再增加,從不隨著顧客的需求起舞,額外增做餅量。這樣堅持原則,喜愛按自己的節奏過活,淡然選擇關門,我這下更是明白。

   離開後,從旁邊的中山路右轉,穿過七年代最熱鬧的市區,現在兩旁街道死寂一片。不及半里,抵達綠川。以前到火車站,經過此,都會不經意抬頭,注意對岸一座日治時代的荒廢樓房,宮原眼科。這一舊建築體如今融合於鋼骨結構的帷幕大樓,搖身變為亮麗又詭譎的店面,儼然是台中新地標。

   大批大批年輕人排隊於迴廊,等待著享用奶茶或冰淇淋,或者興奮地流連於大廳餐館。老城區已經許久沒有這樣追求時尚的年輕族群,更少有這樣熱鬧集聚的場面。

   我走進去,室內以古銅色澤為主調,中庭碧麗輝煌地挑高,抬頭仰望,彷彿駐足於歐洲的百年博物館。店家擺售的產品,刻意地包裝如大部頭線裝書,或以銅瓶錫罐展示。創意明目之繁多,盡含工藝美學的巧思。更教人詫異的,經營者並不以早先贏得口碑的乳酪蛋糕之名,帶進此一歷史建築中,而是大膽地承繼著宮原眼科之名,推出各種新研發的產品。

  八、九年前,這商家以日出為名,最早店面設在美術館附近。當時便以在地特色和復古創意,巧妙地包裝自己的食品。店面彷彿古色古香的中藥鋪,還騰出偌大的空間,做為綠色庭院和顧客休憩區。只以小小櫃台,不到十分之一空間,集中販售的產品。放置於古董般的禮盒裡。

   此一典雅的販售行為,讓其產品迅即廣受歡迎。生意興隆沒幾年,日出便往七期重劃區擴張分店。但第四家在台中交流道出現時,我有種不安,隱隱感覺它想走出台中。

   許多知名地方特產的商家,都不甘於在地化,一旦站穩腳步,總想擴大市場。但宮原眼科的重新復活,讓我看到日出的美麗轉向。它沒有繼續邁進,反而即時回頭,進駐此一幾乎頹敗的老城區。

   太陽堂和日出,一個決定關門,一個決定改造,乍看彷彿是因應市場,選擇不同的經營命運。但若盱衡環境,當知其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台中老城生活的特殊產物。老城雖沒落了,卻意外地擁有了從容的時空環境,才會孕育這類慢工細活的店家。

   在台北高速競爭的環境裡,誰願意放棄像太陽堂的黃金店面,誰又願意像日出割捨產品展售空間?但在我的家鄉,有時在某一點某一地,就會綻出這等生活認知的自信。

   這自信帶出了不同於南北的中部況味,這就是老台中,只是許久以來都被忽略。不知台中市府能否確切掌握,在面對棘手的老城區都更時,強力地注入此一特有質地。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畫背後的淒美故拿煙斗的男孩

   世界上最貴名畫畢加索的油畫《拿煙斗的男孩》, 200455在倫敦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4億美元的天價成交。而在這幅天價名作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手拿煙斗的男孩」相戀鄰家女

   這幅畫是畢加索1905年創作的,當時他只有24歲,剛剛在巴黎著名的蒙瑪特高地——青年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安頓下來。畫中是一位正值青春期的男孩,表情略帶憂鬱,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裡拿著一支煙斗,畫面的背景是兩大束色彩艷麗的鮮花。

專家評價說,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都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是畢加索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之一。這個作品,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谷《加德醫生》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隨著畢加索聲名鵲起,這幅畫在巴黎幾經轉手,最後被德國的猶太富商格奧爾格先生收藏。

   格奧爾格家族以經營瓷器、鐘錶起家,19世紀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運輸業,擁有萊茵河沿岸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奧爾格是這個家族的第四代單傳,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精心栽培,才華過人。格奧爾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理查-霍夫曼,是一位來自美國的瓷器貿易商。他們兩家在柏林斯岡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緊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愛女貝蒂比斯帝夫小一歲,兩人從小青梅竹馬。

   那時,斯帝夫一直把美麗又有些怯弱的美麗女孩當做親妹妹看待。從懂事以來,貝蒂一直以為斯帝夫就是這幅《手拿煙斗的男孩》的模特兒,因為畫中的少年與斯帝夫無論是相貌還是神態氣質上太像了。直到貝蒂12歲才從父親的口中失望地得知,這畫中少年與斯帝夫沒有絲毫的關係。

   每當貝蒂有難言的請求時,她總會寫一個留給斯帝夫的小紙條,把它貼在《手拿煙斗的男孩》的背後。貝蒂所畫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斯帝夫手拿父親的煙斗站在這幅畫前的肖像。18歲,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親吻了他心儀的女孩。

   1935年年初,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著德國上空,格奧爾格先生開始把家族的大量藝術藏品和財產轉移到瑞士,同時力勸好友早日帶家屬到美國避難。但他們一家由於斯帝夫的母親不願離開故土而錯過了逃離德國的機會。

大使夫人淚沾傳奇名畫

   戰後,霍夫曼與女兒馬上奔赴德國,開始了尋找格奧爾格一家的艱難旅程。父女倆幾乎走遍了德國境內所有猶太人安置點,最後,他們在德國政府的公文中正式獲知,格奧爾格家族中除了少數幾個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員外,其他成員無一逃脫魔掌。

   貝蒂於1949年嫁給了長她6歲的約克-格魯尼,一個來自波士頓的優秀青年。1950年,貝蒂跟隨新婚的丈夫,以美國駐英國大使夫人的身份來到了倫敦。再次回到歐洲,貝蒂感慨萬千,她無法忘記自己曾經在倫敦火車站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來,不吃不喝地站了幾天幾夜。而今,自己與初戀情人已是陰陽相隔。

   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訴她一個消息,最近蘇富比拍賣行正在舉行拍賣,有許多猶太人為了籌備戰後重整旗鼓的資金,正把家族祖傳的藝術藏品奉出拍賣。格奧爾格家族藝術藏品甚豐,貝蒂也許能在那裡碰上格奧爾格家族的成員呢。

得知這個消息後,貝蒂馬上到了拍賣會現場,可是她並沒有任何斯帝夫的消息。正當貝蒂準備離開的時候,她驚異地聽到了一幅畫的名字:「畢加索《手拿煙斗的男孩》,曾經的所屬人不詳,是盟軍從德國繳獲的戰利品,一萬美金起價,所籌款額將交給「世界猶太人基金會」。

   貝蒂的頭「轟」的一聲如雷灌頂,透過朦朧的淚眼望去,那幅畫雖然經歷過戰爭的創傷,卻依舊完好無缺。畫中的男孩依舊那麼憂鬱,那麼秀美;頭上的花冠依舊鮮艷,背景花束依舊芬芳;兒時記憶依舊鮮明,可是,只有她還獨自活著,而另一個少年在哪裡?

   貝蒂想都不想就舉起了牌子。競拍的最後,價位被提到了28千美金,就當時的世界名畫拍賣來說,這個價位已經到了無人問津的高價了。第三聲詢問過後,木棰落下,這幅畫終於落到了貝蒂的手中。

貝蒂捧著畫回到家中。一路上,她的眼淚沒有斷過,她很清楚這幅畫的遭遇正是斯帝夫一家遭遇的縮影,自己捧著的,正是那少年的心。

   從此,這幅畫一直被珍藏在格魯尼家族的私人書房,直到5年後,格魯尼先生結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頓老家時,這幅畫才跟隨著格魯尼夫婦回到了美國。十年之內,貝蒂的三個孩子相繼問世。她成了一個快樂的母親,同時她活躍於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界,用自己和丈夫家族的聲望來影響更多的美國人關心猶太人的命運和他們戰後的重建事業。貝蒂自己親自擔任了「流亡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的顧問。

貝蒂的人生開始變得充實而快樂,戰爭的陰影正一點一點地從她的心裡驅散。雖然在夢裡她依舊會見到她兒時的戀人,但是,已經成為母親的貝蒂更希望斯帝夫在天國裡能够幸福快樂。

    1965年年10月裡的一天,正在花園中修剪花草的貝蒂看見僕人帶著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貝蒂一下子就被他憂鬱的氣質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穩健又優雅。貝蒂瞇起了眼睛,極力在記憶中搜尋著對方似曾相識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樣深情的眼睛看著貝蒂,然後緩緩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貝蒂鞠了一個躬。他輕聲地對貝蒂說道:「你好嗎?我的小貝蒂」。

   聽到他說的德語,貝蒂的臉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聲音雖然已經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種稱呼她的方式,只屬於一個人的!只有斯帝夫才會這樣叫,這是只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秘密。    他還活著!

   貝蒂覺得28年前沒能從柏林火車站駛出的命運火車,今天開出來了。

神秘遺囑見證跨世紀傳奇

   他就是斯帝夫格奧爾格,一個本該死在納粹集中營裡的少年。在波蘭的納粹集中營裡,他目睹了父親死在納粹的毒氣室裡,母親死在了納粹的機關槍下。最後關頭,他居然在死人堆裡被美國士兵解救了出來。由於斯帝夫當時染上了肺病,生命垂危,馬上被美軍送往波蘭一家地方醫院治療,一年後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死神,並返回德國。斯帝夫用了兩年時間同德國政府交涉,試圖挽救家族在戰爭中失去的巨大財產。同時,他開始自學經濟和法律,以早日完成父母親的遺願。

    1955年,他在倫敦出差時無意中在《泰晤士報》上看到了美國駐英國大使夫婦為愛因斯坦舉行追悼會的照片,他敏銳地從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他的小貝蒂。他馬上來到美國大使館,求見大使夫人,但遭到了工作人員的拒绝。斯帝夫不死心,想通過倫敦的朋友關係聯繫上大使夫婦,不巧第二天,德國有急事發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兩個月後,為了尋找美國小妹,斯帝夫再次來到倫敦。等他見到美國大使夫婦時,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婦已於一個月前結束了任期,回到美國了。他從新大使那裡聽說了貝蒂的情況,知道她已經成為了母親,丈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紳士,斯帝夫心中既歡喜又悵然。他知道他們已經分別了近18年,雖然對於自己來說戰爭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創痛,但是對於貝蒂來說,也許她更想忘記那一段歷史。

    斯帝夫忍痛沒有再去美國尋找貝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家族事業的振興上來。他把父親轉移到瑞士的財產收了回來,同時開始在金融和建築業尋求發展。為了安慰父母的在天之靈,從50年代末開始,他聯合其他與自己有同等遭遇的人們同德國政府交涉,以獲得政府的戰爭賠償。但是,訴訟之路漫長而坎坷,也就是在他幾乎绝望之時,他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在美國有一對曾經做過英國大使的格魯尼夫婦,正致力於幫助流亡美國的猶太人的重組事業。同時,那位朋友在閑聊中透露了格魯尼夫人曾經收藏了一幅畢加索的名畫《手拿煙斗的男孩》。

    可以想像斯帝夫在聽說這個消息時內心的震撼! 他萬萬沒有想到,凝聚著自己所有珍貴的初戀記憶的那幅畫竟然被貝蒂珍藏著,這說明在貝蒂的心中一直珍藏著有關自己的記憶。他再也忍不住了,第二天,他就辦理了去美國的簽證。當他開始走近貝蒂的時候,他的心幾乎都要跳出來。斯帝夫覺得從客廳至花園的路漫長而艱辛,他幾乎走了28年的時光......

    當淚水把他們兩人的衣襟打濕之後,貝蒂挽著斯帝夫的手臂來到了書房,給他看那幅畫。他在那幅畫前站了許久,眼淚一直沒有乾過。最後,他習慣性地走到那幅畫前,試圖翻看那幅畫的背面,看看他的小姑娘是否給他留了什麼紙條。最後他們都笑了。   

    他見到了格魯尼先生,兩個男人雖然第一次見面,卻有一種老友重逢的感覺。他們只遲疑了一秒鐘,然後就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格魯尼先生對斯帝夫說的第一句話是:「那是一場可恥的戰爭,是人類的恥辱」。

    而斯帝夫對格魯尼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從懂事起就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貝蒂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許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但是我很想說謝謝你」。

    格魯尼夫婦試圖挽留斯帝夫在家裡多住幾天,但是斯帝夫執意早日返回柏林。臨行前,貝蒂堅持把那幅畫還給斯帝夫,斯帝夫這樣說道:「你有兩個理由必須擁有這幅畫: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這幅畫,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們在天之靈一定非常欣慰;二,對於我來說這幅畫裡有太多的記憶,它在你的手裡,意味著你沒有把我忘記,至少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氣」。

    貝蒂答應了斯帝夫的請求,永遠保留這幅畫。斯帝夫回到了柏林,繼續著他家族的事業。直到他快50歲的時候,他才娶了奧地利姑娘愛得嘉為妻,並生下了四個孩子。

    在隨後的歲月裡,格魯尼夫婦不遺餘力地投入戰後猶太受害者賠償等問題。從70年代起,《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時代週刊》等著名媒體紛紛開始大幅報道這方面新聞,為斯帝夫取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不久,德國萊茵河沿岸開始修建大壩,政府同斯帝夫交涉過後,開始批量購買他的土地。就這樣,在戰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斯帝夫使家族的財產翻了幾番。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業委託給信賴的經營者,自己則隱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簡出。

    1996年,格魯尼先生辭世。2年後,貝蒂的健康嚴重惡化,她再次致電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著的時候,收回他家族的畫。斯帝夫親自到美國看望了貝蒂,並且說服她打消了這個想法。由此,貝蒂留下遺囑:如果在她死後,斯帝夫先生依舊拒绝接受這幅畫,那麼她的兒子們可以將這幅畫拍賣。拍賣收入三分之一留給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給世界殘疾兒童基金會,三分之一捐給以斯帝夫·格奧爾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機構。

    2003年年底,貝蒂辭世一年半後她的後人決定拍賣此畫。此消息一經傳出,就引來了世界媒體的強烈關注。20044月,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會上,《手拿煙斗的男孩》以一億四百萬美元的天價成交。由於此畫打破了14年前梵谷名畫7800萬美金的記錄創造了奇蹟,這位神秘的收藏者一直成了世人關注的對象。

    但是,收藏者卻長久地緘默著。直到200411月斯帝夫辭世,斯帝夫的後人奉他的遺囑將一封有斯帝夫親筆簽名的信轉給貝蒂的後人時,真相才終於大白——那神秘的購買者正是斯帝夫本人。據說,這幅畫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他是凝視著這幅畫,走向人生的盡頭……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世紀時,美國有一位青年軍官因為個性好強,總愛與人爭辯,所以經常和同僚發生激烈爭執,林肯總統因此處分了這位軍官,並說了一段深具哲理的話:「凡能成功之人,必不偏執於個人成見。與其為爭路而被狗咬,毋寧讓路於狗。因為即使將狗殺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傷口。」

記得我大學剛畢業時,有一次參加朋友的婚禮,席間有一位年輕人在說明新郎與新娘的關係時,用了「青梅竹馬」這個成語,但他為了誇耀自己的博學,還唸出了這首詩:「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不過,這位年輕人卻搞錯了,他所唸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他卻誤以為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寫的詩,可能因為這首詩蘊含的感情深厚,害得他誤會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也怪我當時年輕氣盛,又認為中國文學是我的特長。為了誇耀這點,我毫不客氣地當著眾人的面,糾正那人的錯誤;可是不說還好,這樣一說,那人反倒更加堅持自己的意見了。

就在我和他爭論不休時,恰巧我看見我的大學老師坐在隔桌,我的這位老師是專攻唐代文學的博士,現在任教的課程也都是和詩有關,於是我和那年輕人去見我的老師,他也聽過我老師的大名,所以同意讓我的老師當裁判。我和他都把各自的觀點說完,老師只是一直靜靜地聽著,然後在蓋著桌布的桌下,用腳輕踢了我一下,態度莊重地對我說:「你錯了,那位先生說的才對。」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不服氣,我不相信老師這麼有學問的人,竟也會忘記這首詩。於是我一到家就從書架上找出《唐詩三百首》,第二天我連班都不上了,拿著書去學校找老師,要他還我一個公道。在教授研究室裡我遇上了老師,還沒等我把書拿出來,老師就先說了:「你昨天說的那首詩是李白的長干行,一點也沒錯。」這時我更納悶了,老師看了看我溫和地說:「你說的一切都對,但我們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種場合給人難堪?他並未徵求你的意見,只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對錯根本與你無關,你與他爭辯有何益處呢?在社會上工作別忘記這點,永遠不和人做無謂的爭辯。」

後來「永遠不和人做無謂的爭辯。」這句話成了我的座右銘。儘管我和老師已多年不見了,但我永遠記得他當時說這話的神情,這句話至今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

在辯論結束之後,爭論的雙方十有八九比原來更堅持自己的論調。我們能在辯論中獲勝嗎?永不可能,因為假如我們辯論輸了,那便是無話可說;就算是贏了,一樣也是「輸」。為什麼呢?如果我們贏了對方,把他的說法攻擊得體無完膚,那又能怎樣呢?就算我們得到一時的勝利,那種快感也維持不了多久。相反的,如果對方在辯論中輸了,肯定會認為自尊心受損,日後找到機會,必然又是報復。因為一個人若並非自願,而是被迫屈服,內心仍然會堅持己見。

每當我們要與人爭辯前,不妨先考慮確認一下,到底我要的是什麼?一個是毫無意義的「表面勝利」,一個是對方的好感。這兩件事就如孟子所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需要的是什麼呢?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浪的肉粽  作者/邱坤良(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都已經忘了多久沒在端午節吃粽子、看划龍船了。

   以前在漁港的老家,端午節粽子一包就是三、四種,金黃色的鹼粽,得沾紅糖或蜂蜜,糯米做成的粿粽,餡料有甜有鹹。肉粽則是米先炒好,包餡料後烹煮,是所謂的北部粽,與南部粽包好生米與餡料,入鍋水煮的方式不同。粽子之外,我家還以紅糖煮麵條,不知何來的傳統?也許是那一代米食的祖先嚐新麥的時尚吧!在吃粽子、「黑糖麵」的同時,觀賞龍舟也是重要節目,我那個年代的小學生,還得參加童組「扒龍船」,神勇得很呢!

   粽子雖小道,卻是端午節最具體的象徵,長期扮演吸引異鄉遊子回家的動力,也成為日常懷念「古早味」的小吃。我小學階段準備考初中,晚上留校補習後回家,獨自穿過沒有路燈的暗巷,「燒肉粽喔!」的聲音從空氣中傳出,盡是「林投姐」的畫面,全身起雞皮疙瘩。這個可憐的女鬼在生遇人不淑,於林投樹上吊自殺,而後半夜出來買肉粽,小販隔天數錢,發覺多了些冥紙……

   長大之後,較有機會聽人唱「燒肉粽」,也知道他的創作者是戰後任教於台北市立女中的張邱東松。某個寒冬夜晚,他正在批改學生作業,外頭傳來「燒肉粽」的叫賣聲,感受小販為三頓沿街叫賣的辛酸,隨手寫了這首歌。數十年來,《燒肉粽》與他另一首名曲《有酒矸倘賣》同時紅遍大街小巷。許多中南部來的朋友說他們從小唱《燒肉粽》,「自卑自嘆歹命人」好像就講自己。

   這些年大家注意養生,嫌粽子熱量高、難消化,不敢放膽品嘗,只有在端午節才吃個粽子。肉粽吃得這麼勉強、艱苦,節慶特色明顯減低。有些粽子店因歷史悠久,遠近馳名,尚能維持好生意,新開的店若只專賣粽子,逆勢操作,經營不易。我台北的家巷口年初開了一家標榜「懷舊」的肉粽店,從店前走過,只見裡面擺了幾張紅檜方型桌和長椅條,牆上掛著干貝龍粽、豪華肉粽以及花生菜粽的彩色照片,卻看不到客人,我也從未光顧過,店裡流出來的《燒肉粽》聽起來格外稀微。

   我近年難得買一個粽子,倒是有些親友端午節前「傳」好幾個,送到面前,隨到隨吃,卻極少是在端陽當日吃粽過節。送粽子的親友,也不是第一手包中,通常是南部的舅媽包好,送給他媽,他媽再宅急便來,吃不了,又分送給我;或者某位好友的台中姑婆,從粽子達人處買了一大串,寄給台北姑姑,姑姑分一些給他,他再送兩個過來。不管粽子來自何處,到我手上,往往繞了大半個台灣了。

   肉粽短暫而流浪的「一生」,最後進入人的肚子,消失於無形,只為了成全吾人過節的氣氛,可謂燃燒自己了。

   吃了今年的粽子,突然想起巷口的肉粽店,順便過去懷就懷舊,到了店門口,卻只見大門深鎖,看看張貼在門口的紅字條,它已在端午前幾天關門大吉了,真是世事難料啊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的大街上,一個小男孩捏著一美元硬幣,在一家家商點不停詢問著:「請問妳這兒有賣上帝嗎? 

有些老闆聽了直接搖頭;有的認為他故意搗蛋,不耐煩地將他攆出店門。眼看天就快要黑了,小男孩已經跑了二十八家商店,還是找不到他要的,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

就在他走進第二十九家商店時,老闆熱情地接待男孩。那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滿頭銀髮,慈眉善目。

他笑瞇瞇地問男孩:「告訴我,孩子,你買上帝要做甚麼?

男孩流著淚告訴老頭,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魯普扶養大的。叔叔非常愛護他,不但每天陪他讀書,還教他許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不久之前,從事建築工作的叔叔從高架上摔了下來,至今昏迷不醒。醫生說,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邦迪心想,上帝一定是種非常奇妙的東西,因此他要把上帝買回來,讓叔叔吃了,傷就會好。

老頭聽著聽著,眼眶濕潤了,問邦迪:「你有多少錢?

邦迪老實回答:「只有一美元。」

「孩子,現在上帝的價格正好是一美元。」老頭接過硬幣,從貨架上拿下一瓶「上帝之吻」牌飲料,對男孩說:「拿去把,孩子。你叔叔喝了這瓶『上帝』,就沒事了。

邦迪想也沒有想,便把一美元帝給了店主,然後欣喜地抱著飲料,迫不及待衝回到醫院。

一進病房,他就開心地朝病床大叫:「叔叔,我把上帝買回來了,你很快就會好起來了!

不久,帕特魯普真的康復了。出院之時,他看到醫療費帳單上那個天文數字,差點嚇昏過去。

可是,院方卻告訴他,有個老頭幫他把錢付清了;而且是他請了世界上頂尖醫學專家所組成的醫療小組,來到了醫院幫他治療,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才治好帕特魯普的傷。

原來那老頭是個億萬富翁,退休後在市區隱居,開了家雜貨店打發時間。帕特魯普激動不已,立即和邦迪前去道謝。

可是,老頭已經把雜貨店賣掉,出國旅遊了。他和邦迪只好心懷感激,繼續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帕特魯普接到了一封信,是那老頭寫來的,信中說:「年輕人,您能有邦迪這個侄兒,實在是太幸運了。為了救您,他拿著一美元到處購買上帝!感謝上帝,是他挽救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希望您以後還能繼續教育他做人的道理。」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詩人貝恩斯某一天在泰晤士河畔散步時,偶然遇到的深省機會。

   當時,河畔忽然傳來一陣驚呼聲,貝恩斯往河面望去,卻見一名男子跌入河底,另一個男子則連忙跳入河裡救人。

   被救起的男子看起來是個貴族,因為他身上穿的服飾便能表示他的身份,至於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男子,應當是來自窮苦人家,因為貝恩斯從他身上的打扮便可得知。

   「謝謝!這是我的一點點心意。」貴族男子拿出的那份心意,果真只有「一點點」。

   只見窮困男子手中放著的竟然是一枚銅幣。儘管只有一枚銅幣,那名男子依然很有禮貌地說聲:「謝謝!

   窮男子一點也不介意,但圍觀的群眾卻非常不滿,有人怒斥道:「他可是冒著生命危險救起你的,你未免太吝嗇了吧!

   在這不滿的鼓譟聲中,甚至有人還說:「是啊!這樣肚量狹小的人,不如讓他再回到河裡去吧!

   這時,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各位,別再理睬這個人了。放了他吧!我想他應該很瞭解自己的價值。」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自以為看破了紅塵就出家做了和尚。

   一個月後,他覺得受不了寺廟裡的青燈古佛,就下山還俗了。

   不到一個月,塵世的爾虞我詐又讓他心灰意冷,他又上山做了和尚。

   幾次以來,住持就勸他道:「你不如把袈裟永遠地脫去,不要信佛,也不要很一本正經地下山作凡人,你就在寺廟和塵世間的半山腰裡,設一個茶坊娶妻生子如何?

   這個人深以為然,就在半山腰裡討了個老婆,開了一間茶館店。

   住持說的很對,半吊子的人只能做半吊子的事。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紀之最」的詐騙  作者/廖玉蕙(文字工作者)

   星期六的早晨,門鈴大作,夾雜大動作的拍門聲。門一開,闖進一條漢子,說是檢查電源總開關來了。外子移動牆上畫作,打開壁上蓋子,來人看了一眼,讓外子簽了兩次名字,隨即走人,只留下一枚貼紙在開關蓋上。明明隔鄰還有一戶電表,他連一眼也不瞧,只虛應故事地要求簽名。

   我心裡疑惑,星期六來檢查電源?是真的嗎?抑或宵小探路來了?我愣坐著,懷疑剛才的一切只是一場夢。忍不住取了電費通知書,按照所示電話查證。電話裡的服務人員問我:「他有穿制服嗎?」好像有;「他有無出示識別證?」沒有;「有沒有在電表上貼貼紙?」倒是有的。我反問她:「星期假日會有人如此勤快出勤嗎?」她支吾著,說「有時候會。」就這樣,是真?是假?依然留下一團迷霧。

   我在臉書PO出經過,得到的反應是這樣的:「貼紙跟工作證,印就有了吧?詭異。」「現在治安不好,得小心入門搶劫!」「連軍警製服到處都可以買到,何況我們又哪知台電製服長成怎樣!」「這種事……沒有習慣先給張通之單嗎?」「這怪怪的,以後還是別讓人進來,以保安全」「這些公司不會派員星期六檢查或抄水錶或瓦斯等……要小心!總之,幾乎沒人相信這人真是電力公司派來的。

   這讓我想起前些天,南下旅行,在孔廟發生的一件事。

   大夥兒正在樹蔭下歇息,一位朋友坐榕樹根上認真滑手機。這時,一位女子趨近,說跟人約了在孔廟見面,卻沒見到蹤影,因手機送修,想借用聯絡。熱心的朋友立刻將手機遞過;女子說,對方的電話號碼存在她的SIM卡裡,必須將朋友的SIM卡從手機裡取出,換上她的。

   朋友不疑有他,開始任憑她拆卸SIM卡,立刻有人警覺的私下警告:手機裡的資訊可能會在神不知、鬼不覺間,被悉數複製到那人的SIM卡裡,個資將全面失守。朋友聽後,顧不得禮貌,趕緊收回手機,換上自己的卡片,女子只好訕訕然離開。來人是否心存不軌?無由證實,但那位在孔老夫子廟前企圖實踐「里仁為美」德行的朋友卻被眾人譏嘲為:「不諳世事的過度天真。」

    即將從孔廟離開之際,朋友很興奮地傳告沒有被騙的消息:「我看到那位小姐已然找到她的同伴,高興的結伴走了!」不說還好,這一說引來更強勁的批評:「你真容易上當!你焉知那些人不都是詐騙集團中的成員,詐騙結束,正集體趕回組織裡匯報今日的成果!」

    詐騙橫行,已攪得里巷街途人人自危,所有傳統中所謂的「美德」,如「正直」「善良」、「信任」、「誠實」……都在迅速土崩瓦解中,甚至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世道淪落至如此虛實莫辨,實已堪驚,誰知如今更驚傳:米粉裡沒米;花生油裡沒有一丁點花生;宣稱天然材料的麵包裡添加人工香精;高級橄欖油是棉籽油的混充,這些「世紀之最」的確然詐騙,以傷天害理的程度而言,謂之公然大規模「謀財害命」,又誰曰不宜!

    以往吸毒者還只是少數人,如今的食毒者擴大為全民,台灣幾已淪為大毒窟;隨著每日一「爆」,真是舉箸無處下筷,民心惶惶,全然不知還有甚麼東西是無毒的!國父說:「建設之首要在民生」,而「民以食為天」,民生之首的食品淪陷,無異於天塌!如果政府還拿不出決心也想不出辦法,任憑天一塊一塊地塌下而不幫人民頂著,我們還要政府做甚麼!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城武離去後的那棵樹   作者/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金城武在池上拍廣告後,他駐足的那棵樹便莫名地爆紅了。

   非假日的中午。我以為人少,或許是觀看的最佳時機。事實不然。接近時,遼闊的稻田裡,一長排的轎車停靠於伯朗大道,許多紅男綠女在車陣間徘徊。我還無法確定是哪一棵,卻知道不宜再靠過去。

   池上人從未想到,短短沒幾秒的廣告,一個電影明星騎腳踏車的畫面,竟然帶來龐大的觀光浪潮。原本一天沒多少車的大道,如今大清早都有成千上百的遊客,從全台,乃至國外,不辭辛苦到來,都想跟金城武一樣,在樹下浪漫地寫意一番。

   當遊客湧進,商機便浮現。按一些偏遠地方的發展,各類販售飲料或食物的攤販,往往會爭相進駐。景點周遭也迅速大興建設,牟取更多財富。池上確不然,既沒犧牲農地,闢建餐廳或停車場,同時還勸阻攤販擺設。

   大樹周遭繼續保持原樣,連個解說牌都不設立。池上人深知,稻田一望無垠的遼闊景觀,才是永續的自然資源。以前不希望電線桿架設於稻田間,如今更不可能為一棵樹而犧牲。金城武現象只是暫時的,就像張君雅在平溪,天梯之於猴探井。

   只是遊客想進來,他們無法阻擋。初始雖有招牌設置在路口,禁止大型甲乙種車輛駛入,總有中巴或大巴違規,貿然闖進。於是,荒謬的畫面出現了。稻穗成熟時,屢屢被遊客踩踏或拔取。更早的插秧時節,大道時有轎車停滿,耕作的機器被阻擋於外。還有重型機車團隊,突然轟隆地現身,驚擾了村民的寧靜生活。

   大樹附近的稻田最受波及,到處可見隨手拋棄的垃圾,農民苦不堪言。所幸,長榮航空積於道義,開始認養環境,樹下擺置了昔時奉茶的簡單碗具。在地人更不忍環境破壞,天黑了,還會跑去撿拾垃圾。

   除了對遊客道德勸說,池上人也繼續尋思著,如何規劃友善的路線,讓遊客接受騎單車,或徒步進來。更進而,藉勢引導,推介池上的風物,除了稻米和便當,還有諸多風物特色,以及耕作倫理。

   別的不說,光那棵叫茄苳的大樹,池上田邊為何特別常見?原來他的枝幹橫向,寬葉密覆。農民耕作疲累,可在樹下納涼休息。再者,葉子可當藥材,果實能食用,樹材還是耕具的上材。一樹多用,自是受到歡迎。榕樹根莖善於盤據,苦楝易落葉,田埂旁便不容易出現。

   匆匆來去的遊客,只想一睹廬山真面目,好玩地拍照,往往無法了解這種樹跟人的緊密關係,還有農民長期栽作下領悟的智慧。池上人視此次意外為是試煉,繼續保持平常心,不會被眼前的商機蒙蔽。

   十多年前,他們已循序漸近,展開地方人文生態的摸索。自然或有稻作被大力推廣,多樣民宿文化亦興起,充分地搭配自行車的慢活情境。金城武騎單車經過的伯朗大道或天堂之路,更享有名氣。秋收冬藏的季節,著名藝文團體常被邀請到旁邊的田間演出。

   小小務農的池上,展現了濃郁的人文氣息。金城武帶來的觀光海嘯,並未讓他們迷失或挫敗。反而經由此,培養出一個更大的自信。

   他們繼續有耐心地和遊客對話,一邊也在等待,這波人潮的退燒。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