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拾慧集 (2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心靈自由的歲月

作者/李翊菱

 從上海飛回臺灣的那一天,走出松山機場後直奔高鐵站。心情特別興奮地走向購票窗口,神情得意的問著服務員:「我可以在這兒買票嗎?」於是遞出身分證。這張票是我人生另一歷程的開始,依著售票員的疑惑眼光更增添我的自信。

 「沒錯就是我,如假包換。」說出這句話,便開始了我的半票人生。

 有關年紀數字的呈現,一輩子都不敏感,心情總覺得還在大學時代。可能是年紀輕的時候,接觸的全是文學藝術生活,生活充滿浪漫與自認為的創新,快樂指數偏高。即使接近半百時,穿著牛仔褲穿梭在舊金山街頭,依然被誤認為大學生。因此大膽假設,在缺乏人生體驗的歲月裏,有唯美與幻想的文學藝術相伴,雖暫時與現實脫節但可以維持年輕心態外,還能奠定生活美學基礎,這是誰也移除不了的。

 中年,人生有了印證資料。我再度深耕《論語》,便開始質疑四十而不惑的說法。生命經驗反而讓我四十而大惑。人生許多價值觀在這個時候渾沌一片,當時眼下的所有人事物都是模糊的。我明白這是自己的內在正要「轉大人」的過程,殘酷的現實生活強迫我,再也不能從記憶裏尋回年少單純的時代。後來明白,原來孔子說的「四十不惑」,是指人在三十歲立定志向後,到了四十歲要堅持不變、沒有疑惑的意思。於是我思考志向,開始實踐自己的社會責任,內心轉為安定。

 記得哲學教授說過這話︰「如果我們不能戰勝現實,那就求合吧。」此言正敲醒我接受人生所有狀態,因而獲得保護自我的正確觀念。「所謂自由,是指人到中年已經看到外在的限制,然後轉向內心而言。」求合,就是做有能力做的事。

 於是我嘗試再回到藝術與文學的世界裏求變,創意之心油然而生並開啟了我新的學術研究。在提倡知識經濟的年代,我終於與現實接軌,為臺灣兒童整合了藝術心靈成長課,進而拓展兒童性格發展的研究,如今回首一路的辛苦都值得了。

 王爾德說:「愛自己,乃是一種終身羅曼史的開始。」一個人只有心靈自由的時候,才能閱讀自己的內在。發掘真正的自我,才有機會愛自己。能夠接納自己的時候,我們才可以事事順心如意。「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多麼喜歡這闕節氣序歌,人生若有四季,不也是應該做該做的事嗎?

 「我在招生囉,誰要報名?」還可以踩著高跟舞鞋跳國標舞的醫師娘,吆喝招生。不為跳舞,而是為規畫住養老院的事情招生。他們希望找幾位志同道合,可以相互支持照顧的朋友一起安度晚年。眼前又一片朦朧了,我的人生書籍再次被強迫「翻頁」。向來樂觀的我常忘記真實年齡,但是蜂擁而至的社會議題再次要我看見人生真相。我到處放送可以買半票的故事,其中一位女朋友如此說道:「你很好玩耶,哪有人買敬老票還這麼開心的。」「是啊,我真的好開心呢。因為他們不相信我已經在這個年齡了。」想想,誰能想像身穿貼腿牛仔褲、食指頂著大戒指、不規矩的髮形、還蹬著高跟鞋,會是個享受敬老票的人呢?心靈向來自由的我,當然第一個報名養老村計畫。但可不是準備去接受院方的服務,而是要揭發未來的所有老伴他們被埋葬的夢想。

 世上哪有「老」這檔事?過去的辛苦、責任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為自己負責,打造健康的身體,拋棄精明與挑剔,寫下這輩子最想追的夢,去完成吧。

 心靈自由的歲月,我們正擁有。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禮不能當率真!總經理親自電話面試 短短幾句話讓到手的工作飛了

作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總經理很珍惜時間,不願年輕人舟車勞頓,而且能力已經確定了,只要應對得體,這工作就...

     總經理很珍惜時間,不願年輕人舟車勞頓,而且能力已經確定了,只要應對得體,這工作就是他的了。所以用電話面試。圖片來源:ingimage

     台灣少子化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僅小學關閉,中學招不到學生,連大學也恐慌起來,因為沒有學生就不需要老師,那麼過去費盡心血拿到的教授證就沒有用了(在美國升到副教授後就有終身教書Tenure保證)。

     海裡有種動物叫海鞘,牠原有大腦,但是一旦找到地方安定下來後,就把牠的大腦吃掉,因為不再需要了。常有調皮的學生把海鞘圖貼在剛拿到Tenure教授的門上。

     每個學校都很努力去招募新生,連國立大學也不例外。其中研究所受到的衝擊最大,因為收不到學生,連實驗都沒人做了。因此,現在老師還得替學生找工作,只有畢業生有工作,新生才願意進來讀。

     我的朋友說,他有個學生成績不錯,就是找不到工作,每次面試後就沒有下文了。他知道我與某公司的人事室主任有熟(是我以前鄰居的女兒),便央求我有機會時,替他問問為什麼?

     不久,鄰居嫁女兒,這個主任的妹妹要結婚了,我就抽空去喝喜酒,受人之託要忠人之事。想不到主任一聽他名字,眉頭皺了起來,告訴我,這個學生筆試第一名,因此總經理親自面試。

     總經理很珍惜時間,不願年輕人舟車勞頓,而且能力已經確定了,只要應對得體,這工作就是他的了。所以用電話面試。

     她是人事主任,也在分機上聽。只聽見這個孩子嘴裡一邊咀嚼食物,一邊接電話。總經理有點不爽,就故意說這電話收訊不好,聽不清楚。這學生不懂暗示,竟然建議「那你換另一邊耳朵試試」(人的語言中心在左腦,大部分人左腦聽的比右腦清楚一點,所以人習慣用右耳聽電話,連左撇子也是一樣,因為大部分左撇子的語言中心仍在左邊,雖然他的右腦比較發達),總經理不高興,很快就把談話結束了,跟她說:連重要場合都不懂得禮貌,以後怎能代表公司出去接待客人和談生意?

     我聽了默然,現在很多學生不懂周公為什麼要一飯三吐哺。嘴裡有東西,講話不清楚,這是表示對他人的不尊重,極不禮貌的。

     我們一再告誡學生:品德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當眾剔牙、摳鼻孔這些生活小事,會流失到手的機會,能力再強別人也不要,像這個學生一樣。

   以前家長重視家教,教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在大學教書,上課時常要說:第一排穿迷你裙的女生請你把腿併攏坐,不要讓老師看見你的內褲。我是女老師,如果我的眼睛都沒地方放,男老師上課該如何?

 

   佛門訓練出家人「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走出去要有威嚴,其實這是任何一個有教養的人都該有的儀態。現在社會開放,不再講究這些基本的禮節,但是我很想問,什麼時候,我們的年輕人把粗鄙當豪情,無知當樸素,失禮當率真,低俗當可愛了呢?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作者/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阿茲海默症安養院的門前長廊,一對戀人坐在搖椅上,手牽著手。

 他們身後站著一名每天都來探望的女子。

 搖椅上七十七歲的男子並不「認識」身後這名女子,只是緊握著身旁女子的手。

 身後這名女子,其實是他結婚五十五年的太太。

 身旁他緊握的女子,是安養院另一位病患。

 他愛身旁的女子,不記得身後的女子。

 這是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法官珊卓.戴.歐康納的故事。

 五十五年的婚姻,他們曾是同學、好友、夫妻、父母、事業夥伴。阿茲海默奪走了這一切。

 他們同年,是法學院同學,廿二歲結婚。

 五十一歲時,她被任命為最高法院大法官,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接下來九年,他們是華府人見人羨的權力夫妻。

 六十歲時,他被診斷出阿茲海默。

 為了兼顧工作和照顧老公,她帶他去上班。她開庭時,她請助理陪他坐在辦公室。他靜靜地看書和報紙,但已無心看字,只是翻圖。

 午餐時,她拿出家裡做好的三明治,和他一起吃。

 當她和助理討論法案時,他坐在旁邊安靜地聽,但眼神游移。

 1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位女性大法官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表示自己罹患失智症,宣布退隱。88歲的歐康納自1981年起擔任大法官,2006年退休。圖為歐康納2009年獲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頒贈自由獎章。 (路透資料照片)

 七十五歲時,他開始走出太太的辦公室,在最高法院裡亂跑,助理也攔不住。

 她面臨抉擇:把他送進安養院?或辭去大法官這終身職?

她選擇辭職,結束廿四年的大法官生涯,放下所有尊榮,全心照顧老公。

 他們回到家鄉。隔年,他情況惡化到她無法獨力照顧,她只好還是把他送進安養院。

 她每天去看他,但他已不認得她。她看著他剛進去時憂鬱而內向,也看著他「戀愛」後變得生龍活虎。當她看到他在搖椅上牽著戀人的手,她為他們高興。

 安養院裡有四十八位患者,在院內成為戀人的有三對。其他配偶看到自己的另一半愛上別人,七八十歲也像小孩一樣大哭大鬧。

 但她畢竟是最高法院大法官,邏輯很清楚。這不是移情別戀,他已經「不認識」她了。他失去了記憶和認知能力,但沒有失去愛的能力。

 他在七十九歲時去世。

 接下來九年,她推動公民教育。用線上遊戲和線下課程,幫助高中生學習美國憲法、參與公共事務。

 今年十月下旬,八十八歲的她宣布自己也被診斷出阿茲海默。對社會,她說自己無法再參與公共事務,「但期待在場邊看著其他人繼續前進。」對自己,她說:「最後一程會很辛苦,但我依然感恩。」

 如果當年站在安養院門前搖椅旁的是你,看著你犧牲一切、全心照顧的配偶愛上了別人,你會如何反應?

 歐康納大法官教的,不只是公民教育,也是愛的教育。她幫我們學的,不只是美國憲法,也是心的憲法。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汗」等於「排毒」?

文/Erika Engelhaupt;編譯/呂玉嬋

 運動出汗的確好處多多,但排毒不包括在內。

 看看時尚雜誌和美容保養部落格,你會發現流汗在近年成了一股風潮,不管是紅外線三溫暖,還是熱瑜伽,大汗淋漓的活動被包裝成時尚休閒,更被吹捧為排毒的健康之道。

 但近年的科學研究指出,流汗排毒不過是迷思。身體流汗只是為了降溫,而非排出代謝物或清除體內毒素(那是腎臟、肝臟的工作)。

 汗水有百分之九十八到九十九是水,其餘的成分物質是氯化鈉(也就是鹽的主要成分)與鈉、鉀……等電解質。一篇近期發表的論文指出,人體確實能夠透過毛細孔排出環境污染物,但真正隨著汗水排出的量其實少之又少。

 論文研究主持人、渥太華大學運動生理學家英博特發現,一般人如果一天做四十五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整天下來可以排出兩公升汗水。在這麼大量的汗水中,污染物不到零點一毫微克,算起來只有那天經由食物途徑攝取到的污染物萬分之二。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如殺蟲劑、阻燃劑和已經禁用的多氯聯苯,是許多人認為食物與環境中所存在的「毒素」,這些化學物質通常囤積在體內脂肪,不會溶解於汗水中。

 至於重金屬與雙酚A等污染物,由於可以溶於水中,所以確實會隨著汗水排出,但排出的量微不足道。想從血液中排除金屬,可以採用更有效的方法,像是螯合療法。此外,尿液也比汗水更能帶走體內的雙酚A,不過想降低雙酚A的暴露劑量,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使用含有雙酚A的餐具。

 當然,這些科學發現都無法阻止流汗排毒相關產業的興起。德州與印第安那州的消防局添購了紅外線三溫暖,希望打火兄弟能藉由汗水排出在火場吸入體內的化學物質,以預防癌症。三溫暖也許有舒緩身心的功效,但防癌的說法目前並未得到證實。

 如果做過頭了,排汗療法甚至可能鬧出人命。不久前,一名三十五歲的加拿大女子接受排毒護膚療程,治療師為了刺激身體大量排汗,用泥漿和塑膠薄膜包覆她的身體,讓她躺在毯子底下長達九個小時,最後她因為過熱不幸猝死。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人生     文/蕭汝經

 1  

人生太極,虛實皆是,短暫來訪,何必當真(照片/蕭汝經提供)

 人生的組成是諸多因緣和合。學太極拳是內人的夢想,而能踏入「金山中正學苑」,是偶然,更是因內人助推才得成,一晃,竟也匆匆十七寒暑。能令坐六望七的耆年老者,仍能有精神與體力,為了工作及善盡人子孝道,而每周南北奔波,不覺疲累,想來,我沒有間斷的習練太極拳,應是主因。

 太極拳,精髓心法是:「鬆、柔、慢、勻」。上盤身形,鬆柔如風拂雲動,氣息流轉順暢;下盤腳步,依著套路緩步移形轉位,升沉起伏間,是功力勁道的展現。演繹中,空氣彌漫著淡然寧靜,意念專注,心情平和,思緒純淨,三毒不見,那是動中靜的禪定功夫。原來,太極拳的習練,除了強健體魄,更是修身養性,明心證道見真我的好功夫。

 從不斷演化的招式中,了然拳架不過是套路招式的演繹。當套路已融入身體,成為習慣動作,一起念即能行拳,不用思考,不必掛意,很自然的,招式套路就在渾然忘我、如沐春風中姍姍施展,如行雲流水般,進退起伏有序,在鬆柔慢勻中讓身心得到舒暢、解脫,那是無法言傳的快意。

 練了拳架,只是拿到了進入太極堂奧寶窟的鑰匙,必須持續努力,深入體會那太極陰陽虛實的奇妙關係,否則僅學了拳架,只形同拿了沒有靈魂的空殼,於身形之運動或許有用,但於心靈之修為卻無益。

 主宰生命的本尊,是肉眼無法瞧見的真如性靈,只能用慧眼去感覺、感應,虛無原來是真實,有形質體卻是假象,如何借假修真,健身養命,圓融性靈,正是習練太極拳的真諦所在。佛、道弟子的修行法門,莫不以此為依歸。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相隨創造了天地,世間萬物之創生與運作、生命的延續,莫不是陰陽和合而成。最進化的電腦,不也是成就於一陰一陽的融合,沒有了陰陽虛實的相生轉化,其實有情世間早已不存在。

 印之於太極拳路,亦然。行拳進退起伏演繹間,若沒有鬆柔虛實的變化,拳的味道沒了,氣的運行也斷了,練拳的功效大打折扣。無形的心神修為沒了,習武者沉性內斂的特質無法養成,功力無法長進,脾氣毛病沒有改善,那太極拳算是白練,只是筋肉結實點,內氣沒長,氣息無法綿綿不絕,健體養生的目的難成。

 陰之為虛、陽為實,行拳之虛實幻化,若能淡定放空心思,集中精神於拳架的施展,隨著意念帶引,身形自然升沉起伏、進退有序,呼吸調勻,全身放鬆,走完套路,通體暢快,那是無法言喻的舒服。

 行拳的動作是「動」,但沉醉於招式中的意念,是內斂平靜的,那是「靜」的境界,周遭世俗的紛擾,全已放懷,那種空靈,是享受,也是修為,閉關禪定,當如是。

 練拳,強了筋骨,氣血活絡,經絡暢通,活化了自身大免疫系統,身體當然健康,更讓心靈得到安頓,找到歸宿,苦海中的修行不再茫然。太極拳,我真心愛你。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喝咖啡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作者/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我喜歡喝咖啡,是五十年前去日本實習時學回來的。那時日本剛興起咖啡風,我不會講日文,沒有日本朋友,遂養成一個人喝咖啡習慣。

 本來,咖啡就要一個人獨自喝較好,一群人談天說地咖啡什麼味道都不知道,反而糟蹋了咖啡。我那時年輕,還寫了一篇「我與咖啡對話」之類文章。至今想來,那咖啡的濃郁感還帶著當年放逸不羈的年少情懷。

 靜靜地面對咖啡,漸漸把自己融入那咖啡煙中,直到好像我與咖啡成一體時,只有寂靜存在。在這時候你真的很不想打破這個寂靜,只靜靜地看著咖啡幾分鐘跟咖啡對話,然後小小地喝一口。啊!那滋味,是形而上的,而且那不是咖啡,是瓊漿滋味。

 咖啡微苦的滋味,必須加上寂靜,及寂靜中與自己交流的韻味,否則那微苦會嗆人,引不出咖啡真正內涵。所以文人比較喜歡喝咖啡,心能安靜的人才適合喝咖啡。多年前,想在市場上推出「左岸咖啡」。那時左岸是大陸,很怕被誤解,所以特地到法國塞納河左岸,看上百年來那些世界級的文人怎麼在塞納河邊的咖啡座上喝咖啡。那咖啡裡的文氣,一定是這麼在寂靜中,加上自己思想裡的智慧才完成的。所以,左岸咖啡遂以文人氣質為行銷主軸上市,成為很暢銷商品。

 咖啡是很獨特飲料,在左岸咖啡之後,我們又推出星巴克咖啡。決定引進Starbucks時,美方要我們使用他們在北京名字「星元」。星元雖是意譯但沒有現代感,我思考了十幾天才決定以「星巴克」(一字意譯,一字音譯)提出申請。品牌名稱是商品的靈魂,「星巴克」有現代感,也有時尚感,後來北京的星元也從善如流,改成星巴克咖啡。

 我每天喝咖啡,以不超過兩杯為限,這樣可保持味蕾對咖啡的敏銳度。並且咖啡一定要新鮮。新鮮有兩個條件:一是從產地烘焙到手上咖啡豆,不要超過四個月。二是咖啡泡好廿分鐘一定要喝完。甚至,咖啡老手都知道,只在心情好時喝咖啡,心情不好喝的咖啡能量不好。而且泡咖啡人的心情也很重要,君不見星巴克的人,每個人都笑容可掬地把咖啡端給你,那笑容才是這杯咖啡的容貌。

 咖啡是最善解人意的飲料,喝咖啡時的寧靜,像面鏡子,反映出內心世界,讓外在事物在內心沉澱,使你看到更清楚的自己。因此,咖啡裡的寧靜,才是外在與內在世界的橋梁。

 這橋梁的感覺,使我們想起,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也是意識與外界橋梁。所以,更重要的是內在意識,當意識沒有妄念干擾平靜無波時,這橋梁消失了,外界與內在融合成為一體。這也是愣嚴經以廿五圓通範例來告訴我們,眼根、耳根、舌根……都可由此循根入道的重要理由。喝咖啡若能如此深入體會,似乎也已慢慢接近生命真理了。

 至今喝咖啡已不下萬杯,萬杯咖啡有萬杯不同的心情,但那個能知道不同心情的覺知,卻從沒變過。那永恆不變的覺知,才是生命的重點。愣嚴經也提及,有一次佛陀問波斯匿王,你從小至今看恆河也無數次了,你那初看恆河時的童顏,與今日看恆河的白髮皺臉顯然不同,但那能看的能力卻一直沒變。這樣看來,那喝咖啡的「覺知」與那看恆河的「覺知」,這覺知才是連接生命,我們要體會進去的東西。

 光是喝杯咖啡,就有那麼多學問藏在裡面,我可以再多說一點讓你更喜歡喝咖啡?莊子說:「遊心於淡」,莊子教導我們,生活要以悠遊的心態開放心胸,生命不要太嚴肅,要以悠遊的心面對生命中的每件事。這「遊」的心態才是真正喝咖啡訣竅,也是喝咖啡的人,較能放下萬事萬物,瀟灑生活的原因。

 因此從喝咖啡,我學習了寧靜、覺知與悠遊,而這三者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朋友,聽我這麼說,你不想也獨自一個人喝一杯咖啡去嗎?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角遇見你】就這樣奇遇了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作者/張光斗

沒有任何造作的聲音

 人與人的際遇太奇妙,投緣與否,彷若早有一本寫妥萬年的天書,半點不由人。

 明明與此人沒有交集,就算見到了,百般的不投契,哪怕對方說話的腔調都刺耳難馴,恨不得趕緊落荒逃去。若干年月過去,偶然再見,忽覺那人換了靈魂,怎麼就都看順了眼,剎那拉近了距離,句句投機,無論是茶是酒,盞盞飲盡。

 這,算是某種程度的奇遇吧?

 也有時候,才一遠遠見著,那人就像熟識了千百年;就算來不及對照到面,但只不過才打了個盹,那人已在另一個不同的場合,笑意盈盈地伸出手,等著與你相握。

 與齊豫的奇遇,就頗有一點禪意。

 為了替法鼓山位於台中的寶雲寺落成啟用,自2014年的八月開始,我們接連企畫了七場「法華智慧講座--活出絕妙人生」,邀請社會各界著名人士,擔任主講者:施振榮、吳念真、張學友、王俠軍、蔣勳……都是座上客;其中有一場請到了齊豫、邵曉鈴。

 演出的當天,集合時間到了,齊豫一臉淨素,沒有上妝,一邊吃著便當,一邊針對腳本與我們交換意見。她原先是打算稍後再粉妝上陣的,無奈負責攝影的工作人員已迫不及待地左右穿梭,開始拍照。齊豫不帶一絲火氣,立刻放下筷子,不好意思地說,既然此刻就要拍照,她就先去化妝了。那天中午,她肯定是餓著肚子。

 活動一開始,來賓們主述自己的人生體驗。例如,主持人提及邵曉鈴女士曾碰到一場大車禍,幸運地被搶救回來,但失去了一隻手臂。某次,經過一菜場,一位熱情婦人抓住邵曉鈴問候,卻一把就將義肢扯了下來,一時之間,在場的人全都傻住,尷尬得不知如何是好。沒想到,邵曉鈴反而向那位婦人致歉,問有沒有嚇著她……聽著聽著,坐在一旁的齊豫開始啜泣,我當她是被感動到泣不成聲,後來才知道,她是起了慚愧心,有感於自己碰到的困境都是自已造的因,不能如其他來賓那般堅強與豁達。

 依照原先的設定,齊豫是要為大眾高歌一曲〈橄欖樹〉的,但以現場狀況來看,換作任何一位歌手,或許會因無法平順好情緒、嗓音來唱歌,而臨時喊卡。萬萬沒有料到,齊豫居然還是站了起來,願意唱歌。可以想見的,她的氣,一下子提不上來,一張口很可能就要失常,但她卻純真地、如實地、誠懇地唱了起來。

 本來我的心是揪著的,擔心她嗓子哽著、噎著,等真的聽到她哽著、噎著的歌聲,竟完全被震懾住了,那種沒有任何修飾、造作的聲音,才是天籟呀!我低頭翻著口袋尋找手帕,卻看到鄰座的人都已哭成一片淚海。

 自此,我成了齊豫的鐵粉。

人生處處皆有好風景

 後來,我們計畫在中山堂主辦一場「哥哥爸爸真偉大」演唱會,在抗日勝利七十周年的時刻,向國軍致敬。籌備會議中,每每為了邀請的歌手與節目內容傷透腦筋。總策畫端端說,她來邀請齊豫看看,沒想到齊豫很快就答應了。

 等到她來開會,對於節目內容完全配合不說,我們指定的〈西子姑娘〉、〈綠島小夜曲〉這兩首歌,她從未唱過,卻專業又謙虛地說,她回去就練,希望能符合我們的期待。然後,齊豫又追加給我們一份禮物--她願意擔任我們演唱會的代言人。

 隔年,我們為身障人士舉辦了「看見生命勇士」演唱會,安排一群極富才華的身障人士,以最好的場地、音樂、燈光、音響,與知名歌手同台演出。齊豫再次擔任代言人,也與腦麻歌手程志賢,合唱了一首〈愛拚才會贏〉,瞬間引爆全場,讓來賓嗨翻了天。

 再隔年,她繼續支持,參加「老師我愛你」演唱會。只要是節目的要求,她都全力配合,沒有任何自己的意見。

 這連續三年,齊豫不但義務演出,沒有收取任何酬勞,還私下塞錢給我買票,藉口要請她的朋友前來觀賞,卻一心繫於點燈基金會不要賠錢。

 「看見生命勇士」的那場演出,我們難得有了十萬台幣的盈餘,我跟齊豫說,她是代言人,是否可以將這點錢親自送到台中私立惠明盲校,因為點燈節目做過報導,知道該校收容許多失明加上智障等多重障礙的孩子,經營得非常辛苦,齊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前往惠明的當天上午,當我們將那筆善款交到賴校長手上時,我才發現,齊豫自己默默又加了十萬台幣進去。我看見賴校長的眼裡有淚水在打轉,他緊緊抓著那個信封,嘴角些微顫抖著。

 愈是與齊豫接觸多了,愈是發現她的良善與慈悲,是打內心裡涓滴流出,好似渾然天成,沒有一絲矯揉與裝佯。

 前一陣子,大愛電視台的總監葉樹姍與我聯絡,希望點燈節目也能在該台的頻道上發光發熱,但唯一附帶條件就是請齊豫擔綱主持人。老實說,我沒有一點把握。

 果不其然,聽我一開口,齊豫就回絕了,她笑稱自己說話的聲音不好聽,擔心無法勝任這份工作。經我再三說明,並且強調透過大愛電視台的全球播出網,可以將點燈長年傳播的正能量、讓世人看見愛的努力,傳達出去,齊豫這才說她考慮看看。

 經過了長考,我一直沒有得到她的回應,心想也許因緣還不成熟吧!等到我留話給她,想確認她是否真的放棄這次的合作時,她居然同意了。

 是故,《點燈--人生好風景》的節目,於焉誕生。

人生處處皆有好風景,關鍵在於你的心中、眼底,是否存有一個美好的視角。

 與齊豫的奇遇,已然蔚成一片美好的風景;此一景色,繽紛絢爛,相信也必然怡心宜人。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信崩解 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作者/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朋友跟我約好一起出國旅遊,當我買好機票在收行李時,她突然打電話來說:「真抱歉,臨時有事走不開」,還說:「去改票啦,改票的錢我出」。我聽了不是去改票,而是去退票,因為一個不把自己的話當話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這件事讓我很感慨,東漢的範式千里赴約,在沒有手機和微信之前,人們是一諾千金,說話算話的。一九八○年,我在英國開會,得知一位教授三個月後要去美國開會,我便請他開完會後,順道來我學校演講,他答應了。這中間我並沒有特別寫信去提醒他,但是在約好的那一天,他準時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這就是守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怎麼會像現在,明明講定了,還要秘書打電話提醒,好像小學生似的,至於說話不算話,那就更離譜了。

 我小時候,父親跟我們講季札掛劍的故事。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時,經過徐國,徐君喜歡他的佩劍,季札因任務未完,不能將劍送給他,便想等回程經過時再送,但回來時,徐君已死,季札便把寶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從人問他: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札說:當時,我心中已經允諾,只是不便相送,現在豈能因他死而違背我自己的諾言呢?

 我當時很不解,死人不會出來拿劍,季札並沒有達到送劍的目的,為什麼還要送?父親說,誠信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其他美德再好也不足取。承諾看起來好像是對別人,其實更是對自己,因為人最終要面對的是自己的良心。人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他叫我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不捨,壞了以後一生的安心。

 我天資愚鈍,父親這樣講了,我還是覺得寶劍掛在樹上只是便宜了過路人,而且季札當時並沒有說出來,他只是心裡想而已,不能算背信。

 父親很有耐性的解釋說:有人喜歡你的衣服,你就脫下來送給他了,他拿去後,把長袖改短袖,把旗袍改洋裝,你會不會生氣?我說:不會,因為送給他就是他的了。父親說:對,送給他,東西就是他的了,他要怎麼做,那是他的事了。同樣的,寶劍送給了徐君,就不再是季札的了,所以誰要拿去,是徐君的事。季札不忘初衷,做了他認為他應該做的事,他的心安了,這就好了。

 父親的話,我想了許久都沒有想通,一直認為那種守信是抱柱信,是愚信。五十年後,看到蔡政府粗暴的年金改革,才瞭解一個人若能不忘初衷,守住最初的諾言,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恬不知恥的推翻自己前面講的話。其實背信最大的傷害是人心的唾棄,政府失信於民的代價豈是砍掉的那些退休金買得回來的?

 如果白紙黑字的契約都可以反悔,就更不要說,沒有講出來,只在心中想的事了。相較之下,古人品格的高尚令我們汗顏。做為一個老師,我在想:當時是什麼樣的教育,為什麼能教出像季札這樣的人而現在不能了呢?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素食是透過「食」來培養慈悲與柔軟心

 吃素能積功德、修心嗎?

 從修行角度來說,素食(包括不含化學成分、人工素料與香精)確實對身體在練氣與修心有很大的幫助。

 人體可粗分為上下兩部分(以位於橫隔膜的太陽神經輪為界),下半部代表粗糙、與俗世紅塵相應的心性,上半部則是靈性、精神、無求以及與諸仙佛菩薩相應的心性。輕食、蔬食會強化上半身的能量;未修行之人下半身的氣--如物質、欲望、貪愛等--較盛,而吃太多肉、重口味、垃圾食物、化學添加物會更為強化下部的氣。因此,走靈修及修行之人,除了以種種儀軌修持心性與仙佛願力相應,為讓修行更為精進,有不少人會將飲食改以蔬果、清淡食物為主來消弭下半部的氣、強化上半身的氣。

◎培養柔軟的心更重於飲食

 要特別說明的是,茹素僅能算是「自修」,並沒有任何功德。得要你在吃素過程中體悟到吃素的好處--好處並不是指功德,而是指身體健康、心性變和善,或在因緣成熟時以中道心、柔軟言語在適當時機勸人少食並減少大魚大肉等等,才算是「種福田」。

 在古代,「德」與「得」通用,你以善待自己的心對待他人,所得到的福報才是功德。因此,茹素本身並無功德,葷食本身亦不損功德,但若貪愛大魚大肉,甚至還以不善、不道德與非法的行為取得動物的肉,那就可能會造惡業了。

 更進一步來說,素食與修行的次第並無直接關連,與其強調素食,不如強調純淨及烹調上不過度精緻的食物--食材單純、料理簡單,思想便會單純專一,因為我們的腦袋與身體都會受到食物的影響。你可以將素食視為一種清淨的飲食習慣,但千萬不要認為吃素就高人一等,也切勿以「素食即是慈悲」的觀點去批判吃肉的飲食習慣。我就親眼見過出家人當眾破口大罵、口出惡毒的言語,也親耳聽過出家人在他人背後造謠,當然也有自小吃素的在家佛教徒因為執著於素食,而以鄙視的口吻對吃葷食的人說肉品難聞,去到菜市場一直嫌市場有血腥味……

 當然,並不是所有佛教徒都這樣,只是,吃素不該只停留在那兩吋舌頭上,而應以更柔軟的心對待生命中一切的事物--真正的素食是透過「食」來培養慈悲與柔軟心,假設連心都不夠柔軟,就算嚴格遵守茹素到連切過肉品的廚具都不能使用,這樣的修行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罷了。

◎摘自《靈修人關鍵報告》,宇色/著,宇色談靈修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欣賞別人的快樂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名人堂>

作者/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

 研究顯示一個人快樂與否有三個決定因素:父母給的基因、當天碰到的事情、周遭的人是否快樂。父母給的無法改變,每天遇到的事情由天決定,周遭的人是否快樂卻是可以自己決定的,最直接了當的方法是選擇跟快樂的人在一起,但是知易行難,不容易完全稱心如意,譬如同學就沒得選,上課非得在一起,再討厭也沒辦法;同事也是公司安排的,不喜歡也得一起幹活。

 與其奢望旁邊圍繞著很多快樂的人,讓自己感染快樂,不如鍛鍊自己,使周遭的人變得快樂,也就是讓自己變成別人的快樂泉源,當旁邊的人都快樂時,我們也會快樂。其實要助人快樂並不困難,研究顯示,人的最大快樂來源之一是受到別人的肯定,美國有一批中階明日之星主管表示,升遷時很快樂,主要原因是受到老板的肯定,加薪與升官只是被肯定的結果,薪水的增加不是重點,所以如果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錢,是本末倒置的,得到肯定之後的加薪才會帶來快樂,只增加所得卻未伴隨成就感,不會真正感到快樂。

 因此,肯定別人是使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好方法。要真心肯定別人必須先學會欣賞別人,「欣賞」對人有莫大的鼓舞作用。在一次著名作曲人大衛福斯特策畫的大型拉斯維加斯演唱會裡,福斯特推薦一位十六歲菲律賓女孩莎瑞絲演唱惠妮休斯頓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她唱完之後,全場觀眾激賞,起立鼓掌歷久不歇。莎瑞絲知道自己表現得好極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興奮,這個受肯定的經驗一定可以讓莎瑞絲快樂很久,而且鼓舞她繼續努力。

 觀眾欣賞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歌星是真誠的自然流露,在許多別的情況下要欣賞別人就不容易了,妒忌反而可能是常態。如果在競爭狀態下欣賞對手,對手會非常快樂。政大每年於校慶運動會期間辦理創意啦啦隊比賽,這是種幾十個學生,在教練指導之下,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必須合作無間,配合音樂做主題式的肢體動作演出,每年在宣布冠、亞軍時,冠軍隊伍欣喜若狂,亞軍失望落寞,學校的慣例是冠、亞軍隊伍會當場再表演一次。今年的亞軍財政系在冠軍會計系表演前熱烈歡呼「財政系為會計系加油」,會計系同學一定覺得非常溫馨受用,冠軍果實更為甜美,而財政系同學一定也因為能欣賞別人的優異表現,自己感到很快樂。

 我們與周遭的人經常都處於競爭狀態,與同學競爭名次、與同儕競爭升遷、與同業競爭顧客,當別人比較強的時候,我們願意欣賞、肯定他們的表現,別人得到了快樂,我們得到友情、尊敬。當真心欣賞別人的時候,我們會虛心體會別人強的原因,讓自己進步,最終得到的快樂說不定比別人還多。

 欣賞、肯定別人會讓很多人喜歡跟我們在一起,這些人因為我們而比較快樂,我們也會因幫助別人快樂而快樂,這是一種快樂的人群聚在一起,互相正向影響的良性循環。世上沒有完人,欣賞別人的優點,體諒別人的缺點是讓自己快樂的不二法門;當然,欣賞與肯定不能濫情,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幫助別人了解如何進步也會讓自己快樂,而且讓受幫助的人快樂。欣賞與肯定別人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需要鼓勵自己學習這種能力,才會天天快樂。如果台灣民眾都能欣賞別人,社會就不會這麼緊張,大家都會比較快樂。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新,一個人:給曾經害怕寂寞的你

作者/吳若權                   文章出處/Web only

圖片來源/皇冠出版社提供

1111  

傷痕累累的感情,無休無止的工作,喘不過氣的期待,遙不可及的目標…… 有一個人會永遠陪著你,

那就是,你自己。

  午後白花花的陽光,從枝葉茂密的縫隙間,溫和地灑在肩上。 高中開學第一天放學的畫面,再度浮現眼前。剛結束日夜蟄伏於補習班一年的重考生涯,穿上全新的高中制服,瀟灑地再見天日,告別幽暗灰敗少年的憂鬱,迎向一個雖然未知、但不能再壞的人生,讓我既感傷、又興奮。

 揹著書包搭上車,站在公車司機座位後面,我盯著車身兩側的後照鏡看,窗外的景象,前一秒是未來憧憬,後一秒已是過眼雲煙。 明明是夏末天氣晴好的都會午後啊,豆大的淚珠竟如山間的豪雨,氣勢磅礡地打在記憶的長廊。我聽見決心的戰鼓響起,催促自己勇往直前。不要再沉溺於既往,活出真正想要的未來。

 從那一刻起,我主動做出慎重的決定--從開學的第二天起,獨自留在學校晚自習,直到圖書館熄燈才回家,立志不花父母的辛苦錢去補習,一定要憑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免三年後再度嘗到名落孫山的敗績。

 那年我十五歲,第一次體驗到成長過程中劇烈地、徹底地轉折,來自一個看似輕輕的逗點,卻是大大的改變。

 人生,會有幾個這樣的逗點?可以在當下敏銳地覺察自己--重新,一個人。然後毅然決然地朝向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前進。告別過去、告別愛恨、告別煩惱、告別恐懼,有決心、也有能力,以自由無畏的姿態,擁抱全新的自己。

 年過五十的這個夏日午後,我和朋友約在特色鮮明的小小獨立咖啡館。一個人從鬧區人潮熙來攘往的市街,悠然轉進路邊舊式古老建築的靜巷,彷彿經歷一趟人生旅途的縮時攝影。少年熟悉的陽光,再度如亮麗的花瓣,飄落在熟年的肩上。了然世事地告訴自己,我終於懂得這般道理:穿越滾滾紅塵,才能享受孤獨;抖落愛怨悲歡,才會安適自在。

 既善於獨處;也樂在相處 小時候,我是非常喜歡享受孤獨的孩子。童年經常搬家遷徙,和兩位姊姊聚少離多。我習慣自己一個人玩、一個人奔跑、一個人放風箏、一個人讀故事書。一直到青少年,我仍不知道如何和玩伴相處,甚至有過幾次被霸凌的經驗。人際關係的挫折,讓我學會偽裝自己,以親切和善的樣貌,掩飾內心的孤獨。雖然以短暫的和樂假象融入人群,不至於會太不快樂,但總在匆匆逃離團體生活,回到自己的角落時,大大地鬆一口氣,感覺無比的輕鬆自由。

 能夠真正毫無膽怯地和別人互動,已經是上大學、甚至是出社會上班以後的事。長大才結識的朋友,幾乎不能想像從前的我,是多麼害羞、木訥,而且講話結巴。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我付出許多努力、克服無數障礙,才能從自卑到自信,走出自己的世界,和別人產生連結。終於,經過生命的無常、友誼的歷練、親情的喜捨,當我再度回到自己一個人的角落,慶幸自己能夠真正地成為「一個人」。既善於獨處;也樂在相處。

 細數過往歲月,我曾在多少人的心中來來往往,多少人曾在我的世界停停走走?年少時為了卸下「一個人」的孤寂,以為彼此擁抱才會幸福,試著努力追逐著和另「一個人」相濡以沫,愛與被愛的傷痕斑斑累累,幸與不幸的記憶層層疊疊,和往事漸行漸遠,與自己愈靠愈近,才慢慢懂得:無論最後的結局,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願意繼續相守、或各自轉身分手,唯有彼此尊重與祝福,才能兩相忘於江湖。

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整自已

 幾天前去參加來自荷蘭靈媒作家潘蜜拉.克里柏(Pamela Kribbe)來台的系列講座,聽眾提問相當踴躍,有幾位期盼走入婚姻的女孩,問了很相似的問題:「我一直很渴望伴侶,為什麼他遲遲沒有出現?」即使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潘蜜拉轉譯的靈訊卻大同小異。要她們回到內心深處,先安頓自己。

 雖然我也曾經渴望伴侶,但經過多次的戀愛,我才學會:無論單身或已婚,在幸福的道路上前進,必須放慢腳步,試著完整自己,而不是匆忙追趕,找尋另一個人前來完美你的人生。否則,你會一再錯過、一再失望。

 我認識許多真正很幸福的已婚伴侶,從他們身上發現:兩個人在一起,能夠長久幸福的秘訣,並不是依靠彼此,而是成全對方。尊重對方以「一個人」的姿態,自由自在地活在婚姻裡,這段關係才會長久。

 有些人會質疑地問:「萬一對方在外面亂搞;甚至出軌怎麼辦?」其實你如果真心愛對方,就應該容許他選擇他感到快樂的生活方式。或者,他最後終會發現自己對於快樂的追求,既膚淺、又荒唐;然而,你無須評論,只要回到自己身上,保持高度的覺察,隨時提醒自己:「我也可有我的選擇!」但這個選擇,必須是基於愛與信任,不是恨與背叛。 在我開辦的療癒課程中,有很多學員問我關於「維持單身」或「期盼結婚」的題目,我的回答是:有些人的生命課題,需要由伴侶砥礪切磋;有些人的靈魂修行,需要靠自己獨力完成。如果,你選擇後者--請千萬不要因為孤獨而自怨自艾,而是要把握單身而自由自在。 單身,並非公害,也絕對不是國安問題。相反的,單身反而往往因為納稅金額、勞動生產、照顧父母,而成為對國家、社會、家庭,很有貢獻的一個族群。或許,單身者還是會被某些人歧視,原因可能是對方不瞭解或不包容。但正因為如此,單身,更必須好好善待自己。

 在「一個人」的情狀下,可以泰然處之,終必學會自得其樂。當「一個人」不再害怕「一個人」,才能在遇到另「一個人」時,相守時願意成全對方、分手時彼此祝福。

 活到熟年,邁向中老,若這一路走來始終只是「一個人」,或經過千山萬水回到又只剩下「一個人」,面對長長的人生、匆匆的回憶,該如何面對下半生?

 人口高齡化不是趨勢,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如果我們已經心知肚明,可能老來無以為伴,也不能依靠子女,就必須立刻停止感嘆,當下就開始準備為自己啟動第二人生。

 無論是悲傷地經歷失戀、失業、失婚、失去健康,或是喜悅地因為心智已經逐漸成熟,到可以面對「重新,一個人」概念中的那個逗點,此刻不必哀悼青春,也毋須負氣流浪,更不用頻頻探詢生命的解答,只要拿出決心與勇氣,以對生命百分之百的負責態度,積極主動規畫人生下半場,就能找回完整的自己。

 人生的列車,一輛接著一輛,匆匆地駛過;途中的旅客,一批接著一批,被命運送往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列車上的旅客,處於昏睡的狀態,只因為你窮盡半生之力,還是覺得自己總愛不到想愛的人,做不到想做的事,結不到想結的婚,存不到想存的錢……就別再往錯誤的方向繼續行進吧!看清楚列車的時刻表、起點與終站,重新做出正確的選擇。

 已經佇立在車站轉運大廳的你,此刻要往哪裡去呢?

 從打瞌睡的呵欠中醒來吧,讓自己回到童年的火車上,像《小王子》書中第二十二章描述的孩子,繼續好奇地把鼻子扁扁地抵在車窗上,只因為心裡很清楚自己要追求什麼。

 在人口高齡化的過程中,「年紀」和「寂寞」都愈來愈長,每個人都必須開始學習:如何面對「孤獨感」愈來愈濃厚的社會?無論你現在30歲、40歲、或50歲,無論你是未婚、已婚、或離婚,趁早學習「善於獨處,也樂在相處」的態度與技能,重新開始規畫人生下半場,才不辜負自己的青春,也才能讓自己真正過得幸福。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樹葬、海葬更灑脫,「零葬」新流行

1111.jpg

作者/樂茞軍(薇薇夫人)    文章出處/Web only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最近,朋友G傳給我一則資訊:日本新流行「零葬」,不要葬禮、不留骨灰、也不要墓地祭拜,讓人生的終點歸於零。遺體直接從醫院送火葬場,骨灰不必取回,交由火葬場處理,比環保葬更不污染環境。

      太好了!人死了本來一切都歸零,「零葬」徹底解決人生最終一件大事。

      時代不同了,人們對喪葬的觀念也更多元化了。據內政部統計,近10年來國人死後選擇環保自然葬的比率增加了15倍。有些樹葬或花葬的「福地」聽說還擠不進去,只有大海無邊,大概可容納全地球人類的骨灰,所以海葬不愁沒位子。有趣的是,近來看到、聽到希望身後海葬的人很多,《聯合報》繽紛版的「為自己辦告別式」話題,就有不少人選海葬。作家李昂要把骨灰撒在故鄉鹿港海邊,有朋友提醒她海邊垃圾太多,最好雇條小船,駛離海岸遠一點。她又想燒成的骨灰,又何需爭論是否也是垃圾......好!夠灑脫!

      身後如何葬本來絕對是個人的意願,就像安樂死一樣(遺憾的是國內還沒法源)。

      不過,比較起來,「如何葬」好像比「如何決定不能自主的病人要不要插管」單純一點,爭執少一點。但我也看到一個遷葬糾紛的新聞,主要原因是後代子孫「不順的人想改運,順遂的怕壞風水」。若是沒有墳,就沒有糾紛啦。

慎終追遠,不在形式

      一位旅居國外的朋友老後想歸葬故鄉,要我替她打聽靈骨塔行情。

      在價格之外我順口問了一句:「這些塔位經常有親人來祭祀吧?」那人老實,說:「有些很久沒人來了,那些骨灰罈會放在另外的地方。」我聽了黯然,但又想有些後代可能是心有餘力不足吧,如果自己的生活有問題,或是長住國外都是無可奈何的事,同樣也不是每座墳在清明節都有人掃。

      我絕不否定「慎終追遠」的價值,人不能忘祖,但我相信對祖先有尊重、對父母有愛不在形式。死亡來臨常常不會預告,除了某些疾病以外。因此我早幾年就和子女談死亡,記得剛開始孩子們聽了表情很好玩,嚇到了!不敢反應。漸漸地變得沉穩,但不講話,當然也沒意見。今年在電視上看到一台照相機在海上漂流3年回到原點的報導,專家說海水是繞著地球轉的,於是我說:「將來你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海邊都能看到媽媽,什麼靈骨塔、什麼墳墓能有這種魔力呀!而且海葬有海豚送行、海浪伴舞,多美!」

      他們竟然忍不住笑了!我很喜歡他們終於坦然接受這所有生命一定會走到終點的事實。

      至於祖墳風水對後代的影響,想起兩岸剛剛開放的那一陣子,很多人回鄉祭拜祖墳,可憐不少人找不到墳在何處。一位朋友在圍觀的族人指引下,對著山腳下一塊荒土焚香磕頭三拜;另一位依著腦中極模糊的印象找到大約方向,再三繞行經遠房親戚確認是在一方水田中幾塊石頭的地方,他只好在田埂上跪拜。而我知道沒有祖墳的他們靠著自己努力,都有很好的人生。

      朋友說她告訴孩子們父母都可以接受「零葬」,將來你們就不必考慮任何簡單的葬禮會對父母不敬了。其實有些葬禮是做給別人看的,鋪張講究,面子都給了活人。

      「零葬」如需要法律通過,我希望自己能等到。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多元的聲音,ICRT迎向40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民意論壇

/馮寄台/ICRT董事長(台北市)

i   

1979年美軍撤離台灣,辜濓松(右二)承擔時代使命,在官民協力下成立ICRT。 圖/馮寄台提供

    ICRT TAIWAN! 這個台呼和旋律,曾經是許多四、五、六年級生聽廣播學英文的共同記憶,更是台灣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ICRT—台灣唯一的全英語廣播電台,即將要邁向四十不惑之年了。

  ICRT前身為駐台美軍廣播電台(American Forces Network Taiwan, AFNT),在美軍協防台灣的年代,不僅提供駐台美軍、僑眷即時新聞、氣象及美國國內的訊息,亦是國人及其他外僑重要資訊管道和精神食糧。

   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美軍撤離台灣,AFNT面臨停播關台命運,蔣經國總統對此高度關切,他隨即召見了中國信託的辜濓松先生,強調英語電台存在的意義與其重要性,期許他在外交困境下承擔時代的使命,向來積極投入經貿外交的辜濓松先生義不容辭,慨然允諾。在官民協力下,辜先生成立了ICRT(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adio Taipei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在地營運、發聲國際,奠定ICRT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英語電子媒體。

   ICRT is on the air(ICRT開播了)!」憶起當年開播那一夜,至今歷歷在目。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五日深夜十一點五十分,美國海軍廣電處喬治.史林上校以生硬的國語向台灣聽眾道別,美軍電台從此停播,然而這個結束也開啟了台灣英語廣播的新時代。四月十六日凌晨零時整,報時笛發出「滴」的一聲後,過去在此時段固定播放的美國國歌改播中華民國國歌,接著宣布:ICRT is on the air! 就在那個台美斷交風雨飄搖的凌晨,ICRT一秒未中斷地接力美軍電台播音,期望用創新多元的「聲音」繼續豐富台灣的天空。

   今天ICRT的常態收聽人口已超過六十萬,其美式作風曾讓那個處處受限戒嚴時期的天空很熱鬧。只播西洋歌曲的ICRT,別具風格,主持人更是清一色的「美國仔」,他們滿足了當時年輕世代一圓「美國夢」的憧憬想像,也成為學生免費學習英文的最佳管道。不僅如此,ICRT在節目製播上更是大膽創新,現今很夯的Call-in節目,ICRT早在八○年代就開啟與聽眾互動的主持模式,當時極具臨場感的路況報導,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一度還因為直升機螺旋槳的「背景音」太逼真,引發新聞局關切「私藏直升機」。

   四十年來中信辜家不忘當年對政府的允諾,不計虧損全力支持ICRT,不僅要成為台灣的國際之窗,更要善盡社會的責任。女人四十一枝花,迎向四十歲的ICRT成熟更別有韻味;無論台呼如何轉換,角色定位如何演進,不變的是ICRT將持續以英語放送服務全台灣,繼續扮演台灣前進世界的重要平台。

(不過,忝為ICRT資深聽眾一員,卻有話要說~

  現今DJ比起早期的素質,不可否認的,差矣....

  很懷念昔時的DJ Lan Roberts(已於200613日因肺癌引發其他併發症,在德州Bonham鎮的家中病逝,享年69)Tony Taylor(當時超迷他充滿磁性的嗓音)Rick Monday.....

   甚麼狗屁本土化,本來是單一英語節目,現在卻混搭各國歌曲,且商業氣息充斥其間,讓ICRT徹底淪陷....但,無可諱言,它的確引導自己這輩子對音樂的鑑賞與品味~

   猛然,又想起那首懷念歌曲,<Where did all the good times go?>)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美麗是自信

/吳娮翎

1525750618386    

吳娮翎保持著自信美麗(照片/麥田出版提供)

   我喜歡我自己現在的樣子,大概活到三十歲才開始喜歡自己,在歷經癌症後才能認同自己,這是什麼樣的人生啊?我究竟如何把自己活成這個模樣?

   成為他人喜歡的自己,大概是東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劣根性。討好他人,卻失去自己,當開始做自己的時候,也是自我覺醒的過程。我們開始認知到,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他人眼中完美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獨一無二。

   快樂與悲傷都是要自己去承擔,得先自己一肩扛起,才有人陪著一起分享,沒有先把垃圾丟給別人的道理。對我而言,自信是後天養成的,自卑則是先天。怎麼說呢?從小,整個社會與周遭環境就教會我們與他人比較,人比人不可能永遠都占上風,然而時時當一個輸家,總會讓人自卑,讓人內心失衡。

   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去善待自己擁有的;當能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也就能認同自己,去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面。

   真正的美麗是自信,如果你還不理解,那麼看看明星吧。採訪過無數明星,詢問對美麗的定義,最多的答案就是「自信」。還記得有一個藝人說,剛出道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總是聽從公司安排,隨著進入演藝圈的時間愈久,愈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角色,知道怎麼樣才能展現自己。當開始有主見,也不一定是對的,但嘗試過,總不會後悔。

   明星比凡人更赤裸裸,得面對市場考驗,他們比誰都早熟,都世故。在舞臺上的人得閃閃發光,才能吸引人,這樣的自信為他們留下一片恣意揮灑的舞臺。凡人如你我,若要在人生舞臺上發光發熱,也得找到自己的優點,才能一步一步站上去,逐漸發光。

   我人生中最勇敢的時候,就是生病那段期間。我可以知道自己在意的事是什麼,現在的我回望那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連我自己都被當時的自己給震懾:我的勇敢好真實。

   結束療程後,有一段時間我又快要變成那個沒自信的女生。一面自己生著氣,一面又提不起勁有所作為。生病是因為不得不勇敢,面對身體的脆弱愈是堅強。然而當治療後,回歸日常生活,身體逐漸變得有力,心卻變得沒有信心,不知道眼前要面對的是什麼,也許就是這種茫然,讓自己不斷質疑自己:「我真的可以嗎?」

   好朋友P對我說,「你生病的時候,都可以把事情做好,怎麼現在卻提不起精神了?」他不停鼓勵我、提醒我,曾經是那麼無所畏懼地對抗疾病。我才知道,原來這份勇氣是會被忘記的,必須要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總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失去這項支撐自我的能力,當然也有人用比較嚴厲的口吻對我說,如果你要這樣消極,你就一直當一個病人。老實說,面對這樣的質疑,我當下連反擊的力氣都沒有。

   只能自問:「我要一直當個病人嗎?」答案當然是不想。

   我是病人?還是一個健康的人?我覺得,這取決於內心的一念之間,有時候,身體好了,心卻病了,有時候身體病了,但心卻無比健康。很多時候,也想就這樣逃避度過,但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逃著,卻沒有方向,也因此反過來為自己打氣,不管別人懂不懂,我希望至少我是懂得,回看當時的堅定,那種感覺很熟悉。

   有時候,是被自己給鼓勵著,一步一步從沒信心的黑洞中走出。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趣,我的自信是一點一滴後天養成的。尤其沒想到在抵抗疾病的過程中,能儲備滿滿的能量,成為日後沮喪時的憑依。雖然找尋自己的過程十分辛苦,常常看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但請相信我,一旦在晦澀的生活中,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追求的,進而燃起自信的火苗,人生自然就會明亮了起來。

   現在若有任何人質疑我,我都會想一想,再去回應對方,而不會在那個當下就先覺得,我就是人家說的那個樣子。我不願意再當一個否定自己的人,因為如果連我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要別人相信我呢?我的自信是後天養成的,以前的我也許是故作堅強,內心搖擺,但現在的我,終於能夠誠實面對自己。自信不是自大,而是誠實以對,相信自己。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最酷的店,賣的是…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作者/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1111   

   時尚雜誌《Vogue》美國版,去年十一月介紹紐約布魯克林區最酷的店。不是夜店,不是餐廳,而是一家…

   自助洗衣店。

   自助洗衣店?沒錯。傳統印象是老舊、陰暗、悶熱、嘈雜。

   但布魯克林這家洗衣店的裝潢、氣氛,都像SPA。

   老闆是一對德國籍姊妺。姊姊卅二歲,原本在慕尼黑的時尚雜誌。妹妹廿九,原本念倫敦的設計學院。五年前,兩人從德國搬到紐約。花了四年,籌備這家叫「Celsious」的自助洗衣店。

   店內布滿植栽,牆壁和地板是溫暖的黃與白。等待洗衣時,可以到後院曬太陽,或到二樓的咖啡廳喝咖啡。衣服洗好時,機器會發訊息到顧客手機。

   後院和咖啡廳的設計,是鼓勵陌生顧客互動。讓等待,變成紅利。

   姊姊親自站櫃檯,我跟她聊天,她談到兩個理念。

   首先,這不只是一家洗衣店,也是一個社區。所以他們定期舉辦活動,包括冥想、畫展、繪畫課、製作香水課、設計海報課等。周末晚上,還有歌手表演。

   另外,她談到永續。洗衣機是省水機種,地板是回收的磁磚。咖啡廳的木頭椅子,原料是運送洗衣機的框架。烘衣機裡丟幾顆球,增進熱的傳導和衣服的柔軟,省電也省柔軟精。

   她對永續的定義不只在環保,也在人心。他們的社群媒體分享了一句抗議種族歧視的標語:「只有在洗衣時,不同顏色才需要分開」。

   姊姊暢談這些想法時,我體會到《Vogue》所說,這是紐約最酷的店。

   這個「酷」,不只是店的裝潢有設計感,或客人都是俊男美女。

   這個「酷」,是在於兩位年輕人,來到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創業。

   在於他們願意花四年時間,一磚一瓦地打造自己的夢想。

   在於他們把洗衣店,這個老舊、乏味的行業,做出溫度、趣味,和美。

   在於他們讓都覺得自己很酷的紐約客,在摺衣服時,開始交談。

   在於他們看到一家店最重要的,不是氣派的門面,而是寬敞的後院。

   在於他們自己站櫃檯,用美好的笑容,跟每位走進來的陌生人,聊自己的想法。

   他們是終極的年輕人!不只因為年紀,而是因為擺脫了上個世代的作法,用自己的想法和美學,重新定義了洗衣這個古老的行業。他們能用嘴說故事、用手釘訂椅子,而最後執行出來的成果,能讓顧客埋單。

   在姊姊的笑容中,我看到,紐約最酷的店,賣的不只是洗衣,而是青春。烘衣機裡滾動的不只是衣服,而是一顆跌跌撞撞、讓世界更美好的心。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銷售上不要白目犯下惹惱客人的3大禁忌

黃大米 Web only 2018-04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1111   

聽到這裡我整個釋懷了,銷售小姐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惹毛了客人。

 有次返家回南部,找了也想買房的男生朋友一起看建案,朋友年紀小我三歲,他把陪我看房子當長知識跟見習,沒想到這次的銷售小姐,才真的是讓我長了不少知識,所有銷售人員能犯的錯誤,她一個人全包了。

 銷售人員是個35歲的漂亮小姐,資歷十多年,以上資料都是她說的。

看房順便多了個兒子,銷售小姐一秒惹毛客人

 銷售小姐:「全棟規劃兩房格局,戶數單純只有五十幾戶,我們用的是抗震的工法,在外牆的部分特別做了防水、防漏的處理......(以下省略三千字),我念建築系的,這些我很懂,很少建案做到像我們這樣講究的。」

 很專業,專業到超過我能理解的範圍,我只能點頭表示聽進去跟贊同。

 銷售小姐:「這間房子,是媽媽(看著我),要買給兒子的嗎?(看我朋友)」

 媽媽買給兒子!!

 這五個字威力太強,怎會有這樣的誤解,我們只差3歲耶,聽到這我真的很震驚!最好我生得出三十幾歲的兒子!我完全沒有初為人母的喜悅,內心波濤洶湧,有千言萬語想說,最後只出說兩字:「不是。」

 銷售小姐的白目沒有極限,接著說:「那你們的關係是?」

我很客套的說出:「我們是朋友。」

 銷售小姐:「那是你要買給他的嗎?」

 買給他?我買給他幹嘛?為什麼不是他買給我呢?是我看起來太像會包養別人的富婆,還是我朋友長得太像小白臉?但他臉很黑啊!(這是重點嗎?),內心再度翻騰,我幽幽地說:「不是,我沒有要買給他。」

 富婆買房送小白臉或媽媽買房送兒子兩大戲碼都沒上演,銷售小姐想必失望了,他開了絕無冷場的新話題,一說話就有爆點:「我們這房子在高雄緊鄰官道,市長出巡都會經過這裡喔,你知道的大官常走的路都比較富貴,就很像台北也有官道,台北的官道叫做市民大道,聽說最近改名叫做『凱達格蘭大道』。」

 媽呀!台北的官道是市民大道,我真的太無知了,都不知道這典故,聽到這裡我整個釋懷了,銷售小姐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惹毛了客人,讓我們寬恕她吧!

 這房子我是死都不會買了(但如果打一折,我還是願意收下的),銷售小姐接著說:「買房子就是要買新屋啊!我就不懂為什麼有人要去買中古屋,住人家住過的房子,就跟買二手車一樣,我是不會要的,我如果存到頭期款,我一定要買新房子,就跟買車就要買賓士這種等級的進口車,不然不要買啊。」

 我內心再度被打了一記悶棍,因為我剛買一間屋齡19年的中古屋,對不起,我不該來看新房子找羞辱的,我就是妳口中那種有頭款還去買舊屋的笨蛋啊!但可愛的銷售小姐,妳知道舊屋的公設比真的很低,使用空間比較大嗎?CP值比較高嗎?

住戶水準超高 光看機車就知道

 「我們去看看地下停車位吧!」下樓後她像是突然發現一個景點似的,指著機車位上的一台車說:「你看!我們住戶多有錢!這台機車叫做Gogoro,一台很貴的,住在這邊的人水準很高。」

 聽到這話,我頭上飛過一群烏鴉,讓我無言的只能點點頭。

 看樣品屋,她指著沒有開窗的浴室說:「我們有烘乾的設施,開個20分鐘浴室就乾了,有些標榜有開窗的浴室,通風根本不好,都不會乾。」

 小姐你說的沒錯,但這是南部耶!一個太陽大得不了,會把人曬乾的地方啊!浴室有開窗還正常都可以自然風乾啊!

銷售小姐 犯了三大說話禁忌

一、不要不懂裝懂,會傷害專業

 賣房子的銷售人員常跟客人強調建案風水好,官道兩字常出現,求的就是沾沾富貴味,住在這將來也能升官發財,但有時候也是要看建案屬性。

 以這建案來說,兩房的產品,大部分是單身貴族、新婚夫妻首購或者是買來投資,強調官道不如強調生活的便利性跟租金報酬率,都比較能打中這族群的心。

 銷售小姐說市民大道是台北的官道,這絕對是個大錯誤,市民大道百分之兩百絕對不是台北的官道。不懂裝懂會讓客人暗笑,也會讓客人對於妳前面滔滔不絕訴說的施工品質產生質疑。

 銷售人員要對自己的話術先做好功課,就算買賣沒成交,也不會成為笑柄。

二、女生不愛被說老跟胖

 大部分的男生都喜歡被尊稱為大哥,大哥兩字給人一種有肩膀,可依靠的感覺,但大部分的女生卻都希望被說好年輕,是個妹妹,把年紀猜小,一定比說老討喜。

 銷售小姐把我說老,還提升了一個輩分,讓我變成跟我年齡相近朋友的媽媽,不論哪一個女生都會氣結,何必一秒惹怒你的客人呢?看到男女生一起來看房子,怎樣都要說女生比較年輕啊!

 另外,不要輕易猜測來客者彼此的關係,這位銷售小姐不斷詢問我,是否要買屋送給旁邊的男性友人,這樣真的很不OK啦!我就算要送也不用跟你說啊!

 女生除了不愛被說老,也不愛被說胖,有家知名服飾教育銷售人員,當客人穿衣服照鏡子,抖抖袖子或者拉拉腰圍覺得太大時,要立刻上前說,「你好瘦,要不要我幫你換小一點的尺碼。」客人會覺得很開心。

 相反的,如果客人照鏡子覺得衣服太緊、很繃,銷售人員只能在一旁看,千萬不能說我幫你較大的尺碼,這話要由客人自己說,客人自己不說,銷售人員就得當沒瞧見,才不會得罪人。

三、不要對客人傲慢

 每個客人有著怎樣的消費習慣,根本無法猜測,銷售小姐言談中貶抑買中古屋的客人,無形中很可能傷到來看屋的人,加上她本身還沒存到買屋頭期款,等於自己的經濟條件也還在努力中,卻看不起買二手車、中古房子的客人,強調自己只買賓士跟新房子,吹噓意味太濃,也太傲慢。

 再者買Gogoro機車的住戶,也不代表水準很高,銷售從業人員卻以此為賣點去行銷,只會更顯得此地無優點,連這也算優點的感覺。

 最後我再分享一個我朋友的經驗,她國小六年級時,陪阿嬤去菜市場買菜,賣菜阿姨為了討好阿嬤就笑盈盈地說:「旁邊這個是你姊妹嗎?你們長得好像啊!」

 朋友跟她阿嬤大概差了五十幾歲,卻被說是姊妹,你說是不是很讓人怒,賣菜的阿姨討好了阿嬤卻得罪了小孫女,這事情讓她從小六年級記到現在,所以真的不要把女生說老了,她會記住一輩子。

☆(本文原刊載於黃大米粉絲團 >>>新書《若你委屈自己,任誰都能刻薄你》寶瓶文化)<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燕巢芭樂起源於希臘神話

聯合報 文/洪惠風

 1111  

圖/江長芳

燕巢芭樂的起源

 兩年前我在位於高雄燕巢的義大醫院服務,在那裡,我找到了「燕巢芭樂」的起源。在寫出論文以前,我決定先在報紙上揭露,請大家不要聲張,以免影響到日後這篇諾貝爾獎等級的論文發表。

 我找到了兩個「燕巢芭樂」起源的線索,第一個線索,是從地址開始的:義大醫院的地址,位於高雄市燕巢區「角宿村」義大路。「角宿」是二十八宿之一,東方青龍七宿第一,在七曜屬木,以蛟為象徵,是中國傳統黃道四大星宮中,「東方蒼龍」的最西端的「龍角」。

 冬天「東方蒼龍」位於地平線下,夜空中看不到,此時的天空星相叫作「潛龍」。到了春分約陽曆3月21日左右時,蒼龍之首的「角宿一」在黃昏便會由東方升起,此刻便是「見龍」——「龍星出現」(見龍在田)。到了仲夏,「角宿一」在剛剛黃昏時會在天頂附近,所以稱此刻為「飛龍在天」。夏秋之際,角宿已經越過了天空的最高點,一天天的朝西落下,因此稱為「亢龍有悔」。到了秋分之日,初昏時刻的角宿沒入西方地平線之下,整條蒼龍星宮的眾星宿,獨缺了為首的龍角,稱為「龍無首」。

 這個東方的「角宿星」,在西方就是室女座最亮的那顆α星,而這個室女座的希臘神話,洩漏了「燕巢芭樂」遺失的祕密。

 室女座,是希臘神話大地女神(一說榖神)的女兒波兒絲風Persphone,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神話。(我最喜歡希臘神話的部分,就是它都是口耳相傳,有好多版本,所以講故事給別人聽的時候,記不清楚就可以隨便掰,就有新的版本產生了。我下面要說的這個版本,是我綜合各家後掰出來的,當然也是最正確最新的版本囉。)

 有一天,波兒絲風發現漂亮水仙花,正要接近時,大地忽然裂開,冥王黑底斯Hades乘著馬車,直接把波兒絲風「擄去」當老婆!女兒失蹤以後,波兒絲風的榖神媽媽非常傷心,放下所有工作去尋找女兒的下落,大地因此不再發芽,麥穗也不再結實,人類都快餓死了。

 看到這個狀況,天神宙斯不得不放下抱著的美女,做些正事,介入協調。冥王黑底斯看到宙斯出面,雖然不甘心,又不得不給宙斯點面子,只好答應宙斯放波兒絲風回到人間。但冥王回到地底之後,想想又不甘心,一方面宙斯的帳不能不埋,另一方面,雖然波兒絲風是擄回來的,可是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畢竟也產生了感情(斯德哥爾摩情結?),好端端的,你們外人硬要拆散我們夫妻……於是,在跟波兒絲風相擁話別時,送了她一顆「地獄石榴」當作紀念。(這個水果的名稱,就是第二個線索。)

地獄石榴的下落

 波兒絲風回到了人間以後,有一天想到冥王黑底斯,想到共處的歲月,就想到了這個水果,拿出石榴睹物思人。這顆石榴看起來是那麼的誘人,那麼的好吃,忍不住咬下一口--立刻的,波兒絲風瞬間回到了地底,大地也就再度進入冬天。

 草木不能不繁盛,大地也不能沒有春天,宙斯再次介入協調。但是,冥王這次可沒那麼好說話了,他認為他已經做到放她回人間的承諾,這次應該算是波兒絲風自己回來的。

 宙斯使出渾身解數,說好說歹,黑底斯也算是講理的人,大家最後達成協議:一年有九個月波兒絲風可以回到人間,剩下的三個月呢,就在地底陪著冥王。波兒絲風在地底三個月的期間,大地寸草不生,也就成了冬天的由來。

 神話中地獄石榴的下落,據考證,它流傳到許多地方,先被白雪公主故事中的壞巫婆拿去改成毒蘋果,讓白雪公主吃了後就一睡不醒,後來又被改成《哈利波特》中的「港口鑰」,可以把人迅速地從一個地方帶到另外一個地方。(這些魔法的運用,是我下一篇論文內容,此為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地獄石榴」另一個走向,也是非魔法世界中唯一流傳的地方,就是台灣。厲害的台灣先民們,把「地獄石榴」刪掉了讓人瞬間移動的成分,再抹去地獄的內容,就成了「番石榴」,意思是從番邦來的石榴,它另一名稱就是「芭樂」。但是,產地「燕巢」仍透露了它的出身。

 到這裡大家應該看得頭昏腦脹了,讓我再簡單地說明一遍:西方的室女座α星,就是東方的角宿,位於高雄燕巢;而石榴,就是芭樂……所以希臘神話室女座的石榴,當然就是角宿的芭樂,也就是燕巢的芭樂,簡稱「燕巢芭樂」,這不是非常明顯的事情嗎?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氣、氣

 如果讓你小病一星期,你會發現金錢不重要,家人和身體最重要。

 如果讓你大病一個月,你會發現金錢特重要,身體和家人特特特重要。

 如果讓你大病半年,估計你願意放棄眼下一切的金錢和名利去換回你認為重要的東西。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包括我!

 所以,當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更加堅定地知道在生命中哪些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重在觀念:

美國人:用100塊錢養生,50塊錢買保險,10塊錢看病,1塊錢搶救。

中國人:用1塊錢養生,10塊錢吃藥,50塊看病,100塊錢搶救。

 大多數中國人,在生命的最後12年,花光一生的積蓄,吃遍所有含大量副作用的西藥。再多開幾次刀,然後……離去。

疾病如何應對?

答案:重在預防!氣與壽命。 

1、經常自己找氣生的人--即小心眼,如林黛玉,一般活2050歲。

2、經常受別人氣的人--叫傭人,一般活5060歲。

3、經常自我生氣,也常氣別人的人——叫俗人,如普通百姓,一般活6070歲。

4、經常讓別人生氣,自己卻不太生氣的人--叫偉人,如毛澤東,一般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氣你也能淡然處之--叫高人,如朱德、鄧小平,一般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叫真人,如孫思邈、張學良,一般能活百歲或以上!

結論:百病皆生於氣!

  消氣法(分九個層次,逐級提升):

1、傾訴;

2、回避;

3、運動;

4、娛樂;

5、想得開;

6、自己想適合自已的方法;

7、換位思考;

8、放得下;

9、提高境界。

  祝你健康~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迴公路野菜鍋      作者/邱一新

1   

VuVu廚房之「野菜鍋」,野菜盤如盆栽。 圖/邱一新提供

     南迴公路之山地段,對許多人而言,是一條匆匆山路;若由高雄南下,從屏東枋山新楓港大橋進入,往往途中就近午,更驅車趕路,竟曾停下車來稍作張望,只因它缺乏某種熙熙攘攘之「吃景」—超商和吃店—直至台東達仁鄉市區才有之;然人在此覓食,佳餚難求,何也?公路休息站之製吃,多為過路客抵饑之食也。

   或有稍停獅子鄉雙流森林區之前的「女乃山咖啡屋」,簡吃燴飯或糕餅,隨又上路;然我暫歇乃為了坐攬山景,佐以此店德文或泰武之部落咖啡,但不禁也納悶,難道途中竟無一令人滿意的吃店?

   經過幾次探覓,總算發掘到南迴公路堪稱佳味之「VuVu廚房」—當車過壽卡鐵馬驛站,即台東縣境之曲折路段,及見森永派出所便左轉,循狹路一逕開下去即是店家所在之東排灣族「森永部落」;部落之名沿襲日治時期在此種植奎寧、咖啡的森永農場,而VuVu則是祖孫輩間之互稱,顯見意在傳承。

   進了部落,不難發現此店,設計最有味道矣;然只賣野菜鍋,強調自家農園栽植,噫,正合我近年清淡口味,且之前已有數次在卑南鄉「原生園食草汆燙鍋」之體驗,頗感韻趣。

   察看店中,多處伏筆,像懸吊屋梁之魚筌魚標本,或此屋之木構模型,直覺老闆甚有開店理念;難怪公視有報導其種野菜回部落之舉,希冀帶動經濟發展,讓族人返鄉工作。事實上,當部落有了產業、想像和夢想,便會形成地方感;「野菜部落」可待焉。就此意義而言,我們透過旅行的吃食,實也支持了友善農作和地產地消的社會價值。

   逛至廚房,老闆忙著洗菜,概有紅地瓜葉、翼豆、鳥莧、假酸漿葉、赤道櫻草、米菜,多是平日吃不到的野菜,且朝氣蓬勃,足見產地到餐桌愈近愈佳。特別的是,店家自創美學、野菜片片洗淨紮成盆栽,譬似台北風格火鍋店「寬巷子」之菜盤紮成花團錦簇,坊間菜盤亂堆雜陳甚不一樣,此舉必然是老闆的品味與執意。

   這鍋田園組曲中,毛地瓜和葛鬱金最稀奇;前者口感似芋頭,好吃;後者纖維質豐富,吮之如天然太白粉--據云南島語系海上遷徙時即載此食,因而在台落地生根,不知人類學家關注及否?

   再說鍋底,平凡尋常,如香菇、絲瓜、南瓜、豆腐,加上令湯頭鮮郁之豬肉片、鮮蝦、海帶,可先佐白飯,再一把把野菜往裏投放,取出沾醬吃,《桃花源記》所述「芳草鲜美」其非此謂;原先識之部落竟因此在我心中熠熠發光,彷彿小時初嘗的森永牛奶糖。然老闆已做了好幾年,我卻晚近才嘗,可見台灣尚有許多秘景可探、許多鄉土之嗜待覓。(食步台灣之14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記憶藏寶圖:父親,我們回家了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1   

圖/Tank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從台北飛來的航班緩緩降落,七十五歲的老人楊信璉身著白色襯衫,繫著黑色領帶,背著一個大背包,步伐沉重,神情悲哀。他的老伴周如英跟在身後,不時用雙手托住背包底部。走到接機口,楊信璉將背包小心翼翼放在地上,拿出裡頭的骨灰罈,紅著眼眶喃喃道:「父親,我們回家了。」

 等候在大廳的楊家兒孫舉著「爺爺,我們接您回家了」的橫幅,早已熱淚盈眶。長孫楊曉斌走上前,拿出準備好的紅布,輕輕地蓋在骨灰罈上,將四個角整理好,和眾人一塊深深鞠了三個躬。飄泊異鄉近七十年,亡故十四年之後,台灣抗戰老兵楊寶林終於飄洋過海,魂歸故里,與親人團聚。

離鄉參軍無音信

 楊信璉1943年出生,他父親楊寶林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加入蔣經國嫡係部隊青年軍第202師,成為一名督查,在軍隊中管理紀律。

 「自我出生,父親就已經離開家鄉了。聽母親說,他是家中第四子,高中畢業後本想回鄉繼承家族生意,但面對日本侵略,毅然投筆從戎,1942年進入軍校,二十六歲加入青年軍。我對父親的印象都來自母親,剛參軍的幾年母親還去過父親的軍營,可是1946年後就失去聯繫了。」

 楊信璉的母親李明珠本是鎮上大戶人家的千金,與父親感情深厚,父親參軍後,她挑起了家庭重擔,且為了讓全家人生存下來,幾乎賣光了家產。

 1961年春天,突然來了幾個人要把楊家的床搬走。那張床裡外好幾層,有三個踏板,最裡面才是床,周圍刻有龍鳳呈祥、麒麟報喜等圖案。「床被抬走的時候,母親泣不成聲,幾乎要暈過去;那是她當年的陪嫁之物,但為了讓我和弟弟活下來,只能忍痛賤賣。她一直相信,只要我們活著,肯定能等到父親回家。」然而,幾個月後李明珠過世了,「她至死也沒有等到父親,這是她生前最大的遺憾。」楊信璉說。

 1985年,一位自稱是被楊寶林救助過的老兵後人,託人從美國帶來口信:「楊寶林還活著,1948年他隨部隊撤退到台灣,1983年退伍後定居在新竹。」得知這一消息,楊信璉欣喜若狂,認為父親就要回家了,可沒想到又過了三年,他們才收到一封署名為楊寶林、發自香港的電報:「明日到上海,請到機場接我。」

 翌日,楊信璉終於見到日思夜想的老父親。父子第一次見面,一個七十一,一個四十六,在機場抱頭痛哭。他至今記得父親開口說的第一句,便是問他們兄弟倆:「你們的母親可好?」見兒子們哭得更厲害,楊寶林跟著淚如雨下:「不要哭,我們回家。」一到家,楊寶林就來到父母和妻子的墳前長跪不起,訴說離家多年的思念:「對不起你們,我回來晚了……」

困難重重回家路

 此後楊寶林不僅每年回鄉探親,還會背著一台Nikon單眼相機,包裡裝著五六個鏡頭。為彌補年輕時沒有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遺憾,他年年都帶一大家子去旅遊,並留下許多照片。

 1991年,楊寶林第一次帶著楊信璉兄弟兩人到台灣,每遇上一位朋友,就炫耀道:「你們看,這是我的兩個兒子,我在大陸是有家的,而且有子有孫,我福氣好啊!」從那之後,楊寶林經常帶兒孫們去台灣小住。

 2000年,楊寶林回鄉探親,正好趕上溱潼鎮華光大橋開工建設,他思及這曾是自己擺渡的地方,便慷慨解囊。2002年華光大橋通車,他的名字被刻在橋下的功德碑上。

 然而,楊家人沒有想到的是,那次探親竟成了永別。返台後,楊寶林健康每況愈下,2003年9月4日病逝於新竹榮民醫院。由於種種原因,加上楊家人對台灣政策不夠了解,楊寶林的身後事由新竹榮民服務處代辦,資料被錯誤登記為「無後」,安葬在忠靈祠。

 十多年過去,楊信璉也成了一名七十五歲的老人,他始終沒有忘記父親曾說:「我虧欠你母親太多,讓她在家鄉等了我一輩子。既然生不能同在,希望至少死後能陪著她。」楊信璉一直想赴台取回父親的骨灰,但因手續繁瑣、資料登記有誤,困難重重。

 2016年夏天,楊信璉與老伴隨旅遊團到台灣,在新竹找到了父親的墳墓。回來後,他在家中建了一座感恩亭,時常坐在亭中,翻看父親的相簿。眼看2017年1月18日就是父親的百歲生日,愈加盼望能完成他的心願。

 楊信璉先至區台辦尋求幫助,主任夏建琪聽後也為難了,過去沒有這樣的例子,該怎麼辦呢?既然官方渠道走不通,是不是可以借助民間力量?夏建琪想到了兩岸連鎖經營協會,其理事長王國安也是一名軍人子弟,且在大陸做生意期間,對老兵後人尋求幫助的事情很熱心。果然,對方一口答應幫忙。

 在申請去台灣期間,各方人馬克服重重困境,幫助楊信璉辦妥了各式繁瑣手續,最終取得同意,夫婦兩人可以在台逗留一個月。此外,考慮到兩岸風俗習慣和兩位老人家年事已高,區台辦工作人員委託了專人全程陪同前往榮民服務處、忠靈祠等地。

 夕陽西斜,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外,一輛車子載著楊寶林的骨灰駛向北方,朝著他魂牽夢縈的家鄉溱潼鎮而去。楊信璉輕輕取出胸前隨身攜帶的父親照片,貼在車窗上,讓父親看最後一次,回家路上的風景。

文章標籤

Shepherd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