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們是一群對人生懷抱著無限憧憬的年輕人。
或許是年少輕狂也或許是時不我予,在當時的時空背景,房地產尚未蓬勃發展時,這幾個廿幾歲的年輕人,早已闖出一片天,奈何最終分道揚鑣各奔前程。
T是我以前在廣告公司的同事,從他臉上深邃的輪廓以及兩道劍眉,就可看出他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個性。
原先T他們先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在接了幾個case後,他們改弦易輒蓋起了房子。
以當時的建築環境來說,這幾個年輕人算是滿用心的,且衝勁十足,推出幾個案子,無論外觀及建材及施工品質,口碑都相當不錯,也博得業內的肯定。唯一遺憾的,他們的資金較匱乏,這是他們的致命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或許是年輕氣盛,不懂得進退保守持盈保泰,T他們有如過河卒子般死命地往前衝。因此,本來價格可以賣得很好,卻因為常常為了資金調度需錢孔急,只好削價求現了。
就有報社的記者親口告訴我,證實這件事。他一直就很喜歡T所蓋的房子,有一次,他看中一戶客廳挑高且大坪數、大面寬,造型相當大器的別墅,在興建當中,他就常常到工地現場察看施工的進度。
記者的資訊是很確實的,他知道T他們的資金並不是很充裕。
有一天,他又當面向T出個之前這個價格是不被T允許且相當離譜的價格;奈何,那天正好T要軋三點半的票,而且是已到燃眉之急。
於是,T就向那位記者說,如果他能在下午二點半之前備妥現金三百萬,他就同意將房子以這個價格賣給他。
那記者喜出望外,當然就使出渾身解數,再怎樣也要湊到這筆款,終於買下那戶房子。
多年來如此惡性循環下來,T他們是賺到了名譽;卻沒能在房地產嚐到甜頭,名不但沒有隨利至,反而落到最後兵敗如山倒,終因難敵資金的困窘而收山了。
幾年後,飽受滄桑的T曾經到案場找過我,臉上佈滿歲月的痕跡,比起以往更見成熟穩建,畢竟是同事一場,那天,包括他的婚姻以及事業,我們無所不談。
最後T感慨萬千地向我說他很後悔,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他絕對不會再像以往那樣肆無忌憚地莽撞了。問題是,生命是無法讓每個人重新來過的。
走筆至此,突然懷念起T來,不知他現在可好?還是在天涯海角的某一處?